本文轉自【工人日報】;
閱讀提示
隨著新技術不斷湧現,「網絡水軍」已呈現模式化、產業化新趨勢。近年來多個社會熱點事件和話題,事後都被證明背後有「網絡水軍」的推波助瀾和刷取流量。近日,河南省新鄉市公安局成功端掉了一個擁有大量「網紅」「大V」賬號的特大「網絡水軍」犯罪團伙,揭開了「網絡水軍」操縱熱搜的真相。
花5萬元「宣傳費」就能登上熱搜榜……近日,河南省新鄉市公安局成功端掉了一個擁有大量「網紅」「大V」賬號的特大「網絡水軍」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276人,涉案金額達5000萬元。
時下,熱搜詞條是很多網民獲取資訊的重要視窗,然而有些熱搜卻是「網絡水軍」精心策劃的一場鬧劇。近年來,多個社會熱點事件和話題,事後都被證明背後有「網絡水軍」的推波助瀾。隨著技術的發展,如今,「網絡水軍」呈現出模式化、產業化新趨勢,操控流量手段更加隱蔽,危害性也更大。
花5萬元就可登上熱搜榜
「我刷到了漲粉廣告的影片,說可以幫助賬號快速增粉、增加熱度。」去年,經營自媒體賬號的車評人牛先生「漲粉」心切,與客服溝通後,便支付了5萬元「宣傳費」。
收到這筆「宣傳費」後,網絡另一端的「刷手」便對指定車評博文進行了轉發、點贊、評論,但眼看文章數據迅速上漲,並登上汽車榜單熱搜,牛先生卻並不滿意。他說:「評論區裏面都是些‘不錯’‘很好’等跟內容無關的評論,點開這些釋出評論的賬號,全都是空號,完全沒有達到漲粉的實際效果。」
「收取‘宣傳費’,號稱能漲粉,提升賬號熱度,這種情況並非個例。」新鄉辦案民警介紹,2023年3月,新鄉網警在日常網上巡查時發現,多個社交賬號異常活躍,頻繁釋出推廣廣告,大肆宣揚其團隊可幫客戶短時間內大幅提高瀏覽量,並可以根據要求炒上熱搜榜單。
針對異常情況,新鄉市公安局迅速成立打擊「網絡水軍」違法犯罪專案組。歷時1年,新鄉市公安機關先後在河南、福建、天津、上海等地抓獲犯罪嫌疑人276人。經查,該「網絡水軍」犯罪團伙利用群控軟件,僅用時4個月,就批次制造虛假的「轉贊評」操作達8億次,內容涵蓋社會輿論、熱點事件、廣告推廣及賬號營運等多個領域。
「沖上熱搜排行榜收費5萬元,沖上非熱搜排行榜收費2萬元。如果想在榜單持續較長時間,我們要價就會更高,使用的‘網紅’‘大V’賬號不同,效果也不同。」犯罪嫌疑人賴某供述。
犯罪鏈條產業化,手段更隱蔽
新鄉辦案民警表示,在犯罪嫌疑人張某的工作室裏,有一個手機搭建的實體機房,密密麻麻地排列著幾百部手機,由10台電腦控制。透過手機模擬器登入社交賬號後,可以透過網絡中控軟件同時對500多個社交賬號自動批次點贊、評論、轉發。而張某所在的這家公司,在全國各地招募的「網絡刷手」達到千人。
今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公安機關打掉一個涉案金額1000余萬元的「網絡水軍」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8名,關閉「網絡水軍」作案網站平台4個、派單中介3家、涉案店鋪151家,查扣作案手機、電腦等電子器材300余部,累計獲利200多萬元。
辦理該案的民警介紹說,比如某品牌方需要專案網上推廣,網絡公司會為品牌方提供熱搜推廣方案,以廣告合約的形式簽約。隨後,該網絡公司將任務以固定價格打包給下遊的公關公司,由所謂的網絡公關公司接單並派發給專業「刷手」,將指定內容推上熱搜。其中,有人負責設定話題,有人負責批次轉發點贊,有人負責用軟件刷評論,相關人員事後按比例進行分成。
「刷單、刷量、刷粉、刷榜……隨著大數據、AI等技術的普及套用,如今‘網絡水軍’的行為更具隱蔽性、頑固性、危害性。」某網絡資深人士表示,被推上熱搜的,不少是虛假、離奇、具有煽動性的話題,而背後的「網絡水軍」並非完全是「僵屍粉」和空賬號,其中不少是有著龐大粉絲數量和一定影響力、真實使用的「大V」賬號。這些賬號被一些網絡公司購買或「養著」,在某些節點看似自然無痕地釋出話題和資訊,讓制造、操控熱搜的行為更加隱蔽、更具迷惑性,也增加了平台和部門監管的難度。
整治「網絡水軍」需重拳出擊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暢表示,在流量經濟、粉絲經濟的驅使下,「網絡水軍」利用互聯網身份的隱蔽性偽裝為正常網絡使用者透過釋出虛假資訊、制造不實輿論等,實作某些預設的影響。
針對這種現象,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王維維認為,被商業化運作的「網絡水軍」行為可能涉嫌多種犯罪,例如涉嫌構成非法經營罪。根據現行法律,「網絡水軍」透過非法手段操控網絡輿論、熱搜榜單、釋出虛假資訊等方式,直接影響公眾的判斷力和消費行為,造成誤導和欺詐,並且在一些情況下收取高額費用,形成了灰色產業鏈。這種行為不僅擾亂了正常的網絡秩序,還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具有明顯的經營性質,在實際案件中往往涉及巨額資金。因此,許多「網絡水軍」的此類操作符合非法經營罪的構成要件。
「監管部門應當對‘網絡水軍’重拳出擊、露頭就打,提高其違法犯罪成本,完善長效機制,形成治理合力,打團伙、切鏈條,對不法分子形成震懾和遏制的作用。」王維維建議,應該持續加大力度打擊「網絡水軍」,不僅要從法律上明確界定並嚴懲此類行為,還需要網絡平台透過演算法等方式加強技術監管,及時發現並阻斷網絡水軍的操作。同時,公眾也要提高警惕,增強辨別虛假資訊的能力。透過多方面的協同努力,有效遏制「網絡水軍」的蔓延,凈化網絡環境。
本報記者 余嘉熙 本報通訊員 王佳寧 郭歌
【工人日報】(2024年09月11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