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監測人體健康的智能指環、智能軟體仿身魚、還有隨處可見的各式機器人......在24日開幕的2024工博會上,多項新技術新產品正選亮相。
作為中國工業尤其是制造業創新成果展示和交流平台,舉辦了24屆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CIIF,簡稱「工博會」),正連結國內外工業企業及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將「展場變市場」。
「今年在9大主題展區內,根據產業發展特點和科技創新趨勢設定了6個展示專區,分別為人形機器人專區、儲能專區、生物制造專區、工業軟件專區、集成電路專區和工業創新源INNO-X專區。」在此前舉行的工博會新聞釋出會上,主辦方介紹道。
隨著中國工業增加值的不斷提升,這個工業界的「風向標」展會有哪些新趨勢?
攝影 金葉子
機器人展區秀肌肉
2023年,中國工業增加值達到39.9萬億元,汽車、手機、微型電腦、彩色電視機、工業機器人等產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在總面積28萬平方米的「四葉草」內,今年吸引了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2600家參展商,人氣最旺的莫過於機器人展區。本屆工博會的機器人展區有5.6萬平方米,共350多個中外品牌。機器人「四大家族」中ABB搬來了不久前被馬斯克提及的「OmniCore運動控制挑戰演示單元」,發那科則攜M-1000/550大負載長臂機器人全球正選。
攝影 金葉子
ABB集團高級副總裁、機器人業務中國區總裁韓晨對第一財經介紹,與之前的ABB控制器相比,這次新一代OmniCore使機器人的執行速度提升了25%,能耗降低了20%。而這次全球正選的ABB GoFaTM Ultra Accuracy(超高精度功能選項),與市場上其他協作機器人相比精度提高了10倍,主要適用於一些對路徑精度要求極高的套用領域,包括電子、汽車、航空航天和金屬制造行業。
「中國的機器人密度全球領先。中國也是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機器人市場,為我們人工智能驅動的機器人解決方案提供了發展機遇。」韓晨介紹稱,作為一家紮根上海多年的瑞士企業,ABB上海超級工廠是該公司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工廠, 「目前我們大概能夠達到全球95%的產品在中國生產,在中國銷售的產品90%都可以由上海超級工廠生產」。
除了機器人四大家族,多家國內機器人企業也展出了最新產品。獲得了CIIF大獎的上海本土企業節卡機器人,今年展出協作、復合、雙臂、人形等多種類別的機器人。
節卡機器人副總裁常莉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說:「今天得獎的這款是一個全新的系列,相較於以往的產品,它有了更大的負載和更長的一個臂展。」
作為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產業鏈公司,他們正在尋求更多產業合作機會。「希望能把我們機械臂的優勢發揮出來。對人形機器人來說,雙手其實是核心的部件,這會直接關系到人形機器人最後在工廠、套用場景裏的執行能力。」常莉稱,除了常州批次化生產的工廠,他們正在上海建廠,大概會在春節前開業。「上海是我們的總部和研發中心,產能大概在兩萬多。」
2024被業內稱為具身智能元年,今年工博會現場就專門設定人形機器人專區,10家國內領先的人形機器人企業展示不同場景。上海卓益得機器人將推出全球首款肌腱驅動雙足機器人,而四川天鏈機器人的超輕量人形機器人產品,則在1.60米的形體範圍內設計出71個自由度,裸機重量僅37公斤左右。
「上天入海」的新技術
除了花式「秀肌肉」的各類機器人企業, 第一財經記者在位於6.2H館的「創新科技館」看到,多項資訊科技、大健康、空天海洋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展出。
展區聚焦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和發展,並聚焦高質素孵化器及高校的十余項重點孵化專案和前沿科技成果,助力創新成果加快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在同樣獲得CIIF大獎的禦風未來E6飛行器前,該公司政府事務總監葛雲瑞告訴記者,這款他們自研已經量產的40公斤級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使用了可收放旋翼結構,大大提升航時航程。使用純電動力空載最大航時超過6小時,空載最大航程550公裏。
在6.2之外的展館,該公司的自主研發的全國產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M1也同步展出。 「我們希望未來可以用打車差不多或略微高一點點的價格,讓大家乘坐這款飛機高效通勤,實作真正的‘人人可享有的空中出行’。」 葛雲瑞說。
攝影 金葉子
距離飛行器不遠處的一處水池裏,上海海洋大學的水下智能軟體仿生魚「文鰩」自如地在水中穿行。該展台負責人對記者介紹,這條魚采用了國際首創生物動力推進技術,突破了長續航低功耗、隱身性與共融性等關鍵技術,能耗降低傳統動力方式90%,能實作水下目標辨識、協同作業、定域航行等功能。而由復旦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孫耀傑團隊、王瑜團隊與國網上海公司的張宇團隊歷時十年合作研發的光儲聯合系統,則讓電能既低碳環保又穩定可控。
攝影 金葉子
復旦大學展台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與傳統「削峰填谷」用電模式不同,光儲聯合系統本質上是一個高度靈活的可調電源,透過源荷隨動的跟隨性控制實作精準的預測與調控,確保高效與低碳執行。同時,光儲聯合系統還創新使用了智能互動技術,實作自動辨識和數據處理,便於套用在家庭、學校、工業等各種場景。它將光伏技術與儲能器材巧妙結合,能夠滿足光伏、儲能、電網等各式需求,在達到低碳目標的同時還實作了電能的高效與平穩輸送,做到「魚與熊掌兼得」。
智能光儲專案孵化的四大類產品已在上海、山東、陜西、英國等國內外40多個地區的200多座站點得到綜合套用,新增產值超20億元,創收外匯超1500萬美元。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