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SD的核心癥狀之一,有【高回避】和【高警覺】。
高回避
個體回避與創傷事件相關刺激,比如回避相關話題、場所等,或是表現出遺忘,或是拼命工作、刷手機等沈浸事務、活動中,是明顯的回避方式。
PTSD患者常有刷手機晚睡,也是回避癥狀的體現,在回避夢魘——意識清醒時,還能采取有意識活動回避;入睡時,有意識控制減弱,PTSD的另一核心癥狀「再體驗」容易突破意識控制,以噩夢體現。
個體不明顯的回避方式,是表現出「心理麻木」,對什麽事情都不感興趣,與外界疏離,缺乏與人交際的意願等。
「心理麻木」的表現,可理解為個體回避與創傷相關資訊的泛化表現——不再局限創傷相關。這也體現創傷經歷對個體心理功能損害程度重。
「心理麻木」的表現,與抑郁高度重合,這也是為何PTSD常伴抑郁癥狀,甚至達到共病抑郁癥的程度。
難治性抑郁中,有些可能存在心理創傷,但不一定達到PTSD診斷的程度。
這類難治性抑郁,抑郁癥狀僅是創傷的表象,或者說,抑郁癥狀理解為創傷導致的回避癥狀更準確。
根治這類難治性抑郁,采用創傷治療的思路才有效。
有必要說明:並非難治性抑郁都存在心理創傷。難治性抑郁有多種類別,不能一概而論。
國內不少從業者,喜歡「創傷單一論」視角,什麽情況都說來訪有創傷,抑郁癥、強迫癥、焦慮癥、精神分裂癥等都說是創傷。
復雜心理問題,不能過於簡化。
高警覺
高警覺是生物面臨危險的警惕狀態,啟用「戰或逃」的防禦本能。很多動物,比如貓、狗,感到危險時齜牙咧嘴,是典型的高警覺狀態。
人類的憤怒,與其他動物的防禦本能同源,屬於生物的警惕狀態。
因而,PTSD的高警覺癥狀中,易激惹而表現為容易生氣、憤怒,屬於常見癥狀。
這也是為何PTSD多見焦慮癥狀,甚至達到共病焦慮癥的程度——高警覺的生理啟用,與焦慮的生理啟用,高度重合。
PTSD兒童患者,多見平時溫和的孩子,突然變得容易發脾氣、暴怒、攻擊行為、搶奪東西等,便是高警覺的易激惹癥狀。
只不過成人的社會化程度高,自我控制能力強些,高警覺癥狀可能受到抑制,表現出非易激惹癥狀,或者出現頻率低些,而兒童社會化程度低,自我控制弱,更容易表現出生物本能性警惕狀態,即偏攻擊類行為。
不論成人還是孩子,假如經歷較強烈負面事件後,如果出現對自身健康或是社會適應,帶來負面後果的性格習慣的較大改變,不論是否達到PTSD的診斷,都應考慮屬於創傷後問題 ,建議尋找專業心理幹預為宜。
祝好!
作者:許標,中科院心理所健康心理學碩士,個人執業心理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