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如何用平淡的語氣寫出虐到讓人喘不過氣,或讓讀者感到震撼、震驚的感覺?

2018-01-18心靈

1,主角對悲慘現狀的無知:主角並未意識到自己正處於可怕的境地,但讀者卻掌握了比角色更多的資訊。比主角更理解主角的悲慘境地。

如:劉慈欣寫一個被黑幫砍斷雙腿用來乞討的小女孩在臨死之際跟負責控制她的黑幫小弟說:大哥哥我今天病好了,腿不痛了。其實是病情惡化,雙腿傷口感染蔓延到全身,神經已經壞死了。

這裏的要點是突出重點描寫主角的無知,以及在這種無知驅動下的各種富有正面意味的言行,主角越表現出快樂、安慰或純真,其反差效果越強烈。當然前提是讀者必須要知道這個主角很慘。

2,主角對悲慘現狀的平靜接受/甚至反過來幫助/配合施害者:主角完全清楚並理解自己的悲慘命運,但並未表現出任何理所應當的激烈反應。反而如同什麽都未發生一樣做著很平常的事情,說著很普通的話語。

如:瑪麗女王在臨刑時對被她踩了一腳的劊子手說:「對不起,先生。」瞿秋白在臨刑時說:「此地甚好。」兒子把母親的心挖出之後不小心摔了一跤,母親的心說話了:「你沒摔疼吧?孩子?」牛牤在從容就義時幫助行刑隊喊開槍口令。

這裏的描寫要點是突出平靜的接受,突出這種平靜和悲慘之間的巨大反差,同時要強調主角完全理解自身所處的悲慘境地,避免讓讀者產生主角麻木的錯覺。還要給主角一個充分的幫助/配合施害者的理由,避免使讀者感到主角是愚蠢的。

3,用活剮代替砍頭:將一件可怕的事情的發生過程拉長,讓災難緩慢的、一步一步的、且不可抗拒的逐步展現,活剮之所以比砍頭更殘忍正是因為後者的死亡是緩慢來臨的,如果受害者被腰斬,他甚至可以在臨死前說幾句話,當災難的降臨不可抗拒時,出於趨利避害的元意識驅動,我們的潛意識都會希望這個災難盡可能的來的快一些,災難在瞬間就降臨完畢反倒會給讀者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因此反其道而行之就會對讀者造成震撼效果。真正能把讀者的心揪起來的是這個災難的整個展現過程,讀者需要被迫關註這件可怕的事在發生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

平淡而細致的描寫整個災難發生過程中的大量細節,包括描寫從意識到絕望到絕望的結局真正來臨的這一段時間內主角的言行,災難發生的越慢,這個過程描寫的越細致越能產生震撼人心的效果。在這段時間內主角和讀者都意識到了絕望的結局已不可改變,讀者已經失去了希望,很清楚作者在後面也不可能覆寫這個絕望的結局。

典型的如檀香刑裏處處都是對酷刑的整個執行過程的細致的官能性描寫,光是釘死一個貓腔藝人就花了兩三章的篇幅(順便說一句我十分討厭莫言的小說,語言繁瑣立意淺薄毫無範式創新處處拾人牙慧),如豆瓣上有人描寫自己母親臨死前從醫院回家,並把自己叫回老家,在剩下的三天裏不吃不喝主動求死的全過程。如農村某老太太臨死前已是年關,家屬希望她死在年前因此斷絕了她的食物,但她倔強偏要死在過年,將自己床上的糞便當作武器砸向家屬。如小女孩在活活被野熊啃咬致死之前給母親打電話,告訴母親「熊在吃我,我要死了,我愛你媽媽。」,這其實就是強行將讀者的註意力引向這一死亡的過程。上面說的牛牤在被執行死刑時開了幾輪槍也沒被打死,同樣也遵循這一規律。

這裏的要點是要細致描寫,並要讓讀者意識到絕望的結局已不可避免,不能讓讀者產生出期待柳暗花明的想法。

4,主角充滿希望的倒行逆施/做無用功:主角本已處於悲慘的境地,為了改變自己悲慘的境地而充滿希望的做出某些試圖改變現狀的努力。但讀者清楚的知道這樣做毫無意義,甚至會讓主角慘上加慘。

如祥林嫂努力工作將自己全年的積蓄給寺廟捐門檻,但仍然被視為不祥之人。如飽受虐待的小男孩想見爺爺,於是用最後一點積蓄買了信封,在信封上寫爺爺收,並投進了郵箱,然後在臨死前憧憬著見到爺爺的場景。如吸毒母親在一次吸毒過量之後死去,5歲的孩子還在揉著媽媽的胸口試圖將媽媽救醒,因為以前媽媽吸毒昏迷之後他就是這樣把媽媽救醒的。

這裏的要點是1,細致描寫主角充滿希望的倒行逆施/做無用功的全過程。2,一定要讓這個悲慘的結局來臨。避免讀者產生希望。3,主角必須是從慘到更慘,而不是從不慘到慘,後者不能產生震撼效果。4,必須要讓讀者意識到主角在倒行逆施/做無用功。5,要著重描寫主角在做這些無用的努力時心中所滿懷的正面情感,突出這種充滿幹勁、飽含希望,以此與讀者對主角即將到來的悲慘預期形成反差,因此對主角的滿懷希望描寫的越充分,越能使讀者聯想起主角的悲慘預期。

5,擁有-剝奪-無效/負面賦予:主角在與悲慘的命運搏鬥時拼盡全力要保住的某件事物,終於在不可抗力之下被剝奪,但在最終結局裏,這個事物又以某種方式重新被賦予主角。但此時主角已經失去了擁有這件事物的資格/能力/可能,或者反而有某種負面的意味。

如在有妖氣上看過某部短篇漫畫(忘了名字):一個流浪小女孩給自己搭了一個窩棚,收留了一些流浪小動物,還給棚子上掛了一個木牌當作自己的家。後來在外出乞討時被車撞斷了雙腿,她掛念自己養在家裏的流浪小動物,於是拼盡最後的力量爬回她給自己搭的家,卻發現家已經被當作建築垃圾拆除了,只留下躺在灰塵裏的那塊木牌,此時小女孩已失血過多,她在彌留之際把木牌抱在懷裏,擦幹凈上面的灰塵,抱著木牌死去了。

如周星馳的武狀元蘇乞兒在青樓追求紫衣姑娘不得,但在淪為乞丐之後卻再度與紫衣姑娘相遇。蘇乞兒再次被賦予了紫衣姑娘,但這種再次賦予對蘇乞兒來說是負面的。

如金剛狼四裏自始至終都貫穿著擁有剝奪再賦予的主題,羅根原本擁有恢復肉體損傷的能力,但在這部影片裏被剝奪了,但在末尾透過藥物透支又被再次賦予了,代價則是死亡。超能力者曾擁有的X戰警這一稱號在影片中已經被剝奪,但在末尾則以墳墓上擺放的X形樹枝的形式再次賦予。X教授的超能力被剝奪,但以失控的形式再度被賦予,只是這種賦予是負面性的。

這裏的要點是如何精心設計第三步無效賦予的場景,比眼睜睜的看著心愛之物被剝奪更痛苦的,是與心愛之物重逢卻已失去擁有的能力。心愛之物被剝奪是令人悲傷的,但在不同的背景設定下,失而復得反倒令人更加悲傷。

6,描寫在巨大災難來臨之際的一點小確幸:在充滿絕望的場景裏,主角的註意力卻被另一件與主線劇情毫無關系的、極為微小的美好事物所吸引,全然忘記了自己當下的痛苦和悲慘的命運,只是全身心地沈浸在這一極其微小的幸福與快樂之中。

如女烈士在被押赴刑場之前生下了孩子,她想在臨死前給孩子餵第一口也是最後一口奶,但由於酷刑虐待她已經產不出奶水了,於是她將自己的血抹在嬰兒的嘴唇上說:「你剛出生媽媽就要死了,媽媽沒有奶餵給你,你就喝一點媽媽的血吧。」(另一種說法是敵人聽了她的要求,就將她的乳頭割掉了,當然嬰兒也沒有活下來。)

這裏的要點是:1,要突出災難之巨大/殘忍與幸福之微小/卑微的反差,以及突出幸福極為微小而主角卻極為滿足的反差。2,不妨在故事的最後將主角這最後的一點點小確幸也剝奪掉,這樣會給主角以及讀者造成更大的情感沖擊。但敘述不妨平淡,平鋪直敘即可,因為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在正常邏輯裏,主角的這一點小確幸被剝奪掉肯定是非常自然而然的。而越是平淡的敘述越能給讀者造成巨大的反差,引導讀者腦補與主角的共情。

7,由怪異舉動倒敘悲慘的經歷:首先描寫主角怪異的行為,在引導讀者對此形成一定印象之後再揭示隱藏在這種怪異舉動背後的主角的悲慘經歷,以此造成反差。

如祥林嫂裏首先描寫「我」遇到一個言行怪異的乞丐老太太,被問一些奇怪的問題,之後才引出家人對祥林嫂的描述,如上海某二十多歲男子宅居家中幾十年不出門,家中垃圾堆積成山散發惡臭,記者采訪鄰居得知男子上初中時家中發生慘劇,父親縱火燒死母親外婆後自殺,主角也被燒成重傷。如描寫瘋老太婆怪異的舉動,之後被家人告知此瘋老太婆當年的孩子死了才發瘋的。所謂的祥林嫂模式。金庸的天龍八部裏的四大惡人裏的葉二娘也利用了祥林嫂模式。

這裏的要點是:1,必須倒敘,2,一定要先著重詳細描寫主角的怪異行為,這種怪異行為越是令讀者感到好笑/有趣/難以理解,與後面將要交代的悲慘身世所形成的反差就越大,震撼力越強,當描寫主角的悲慘經歷時已經不需要過多語言的渲染,因為反差已經造成了。3,倒敘必須有時間差,這個時間差越長越好,這樣可以引導讀者腦補聯想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裏主角的心理狀態。4,主角的怪異行為不能令讀者生出仇恨憤怒之心,比如不能殺人放火,否則會產生情感置換效應。產生「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的想法,這樣就被讀者的憤怒感削弱了反差(如金庸的葉二娘模式就不太成功)。5,在倒敘完成之前,不能讓讀者猜到「此人一定經歷過什麽可怕的事」。現在祥林嫂模式已經不可行了,每當讀者看到作者在描寫某瘋癲女性時就可能會猜想她一定是死了孩子。因此要想辦法設定各種煙幕彈掩蓋作者的真實意圖。

8,在扭曲力場中的掙紮:首先設定一個巨大的、不可抗的扭曲力場,然後讓角色在這一扭曲力場下試圖實作一些平時很普通的目標。而在這種巨大的扭曲力場下,這種本來很簡單的目標卻要主角花費巨大的代價才能實作。

如某電影描寫集中營裏的父親騙孩子這一切都是在玩遊戲,直到父親被士兵押入毒氣室仍然在孩子面前表演,避免讓孩子意識到真相而感到痛苦。如母親是個瘋子,但仍然試圖以自己的方式愛孩子。父親怕母親瘋起來害了孩子於是將孩子與母親隔離,母親也理解這一點,但仍然抑制不住對孩子的思念,想盡一切幼稚愚蠢的方法想見孩子一面。如某小小說寫一個離異家庭的小孩被後母和父親虐待,但在一天放學的路上被自己的親生母親找到,母親知道孩子可憐,但什麽事都做不了,只能給他一塊奶糖,小孩舍不得吃,但又怕奶糖被家人發現,於是把奶糖埋在了土裏,第二天去找奶糖,奶糖已經融化在土裏,但小孩嘗了嘗泥土,發現帶著甜味,於是又笑了。如【誰是最可愛的人】裏,在和戰士的對話中,用戰士的艱苦生活與民眾們的幸福生活做對比。再如上甘嶺裏的蘋果。

這裏的要點是:1,重點是形成反差,反差來自於目標之簡單普通與主角付出的努力與代價之巨大,目標是否成功實作並不重要,有時讓他實作反而比不讓他實作要好。2,扭曲力場必須要精心設計,必須設計的合情合理且不可抗拒,讓讀者無條件接受,無法質疑,否則讀者會將情感宣泄到作者愚蠢的設定上,有些賣慘的影視劇就是這麽翻車的。3,為主角設定的目標越是簡單平凡到日常生活中無法意識到越好,這樣會激發起讀者內心深處的潛意識。4,除了扭曲力場要巨大,目標要平凡,主角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這些反差之外,還可以包括對主角在目標實作之後之快樂的描寫,但不要過度渲染,只需要平淡地一筆帶過即可,因為主角也很清楚他的這個目標在正常的生活裏是很稀松平常的,因此主角在目標實作之後也不會特別開心到哪裏去。而在讀者這邊,意識到主角付出了這麽巨大的代價,卻只換來這麽一點點微小的快樂,這同樣也能形成一種反差感,使讀者感到一種巨大的不公平感。所以前面說了有時候讓主角的目標實作了要比不實作好。

9,突然被歷史留下的遺跡勾起的回憶殺:塵封的記憶突然在某個出乎意料的時機裏重現,猶如突然揭開結痂的傷口,往往會帶來更深刻的痛苦。

比如親人去世後悲痛慢慢過去,但偶爾的一天突然再次接觸到與親人生前的事物,於是悲痛就會突然來襲。典型如項脊軒誌,通篇都是以平淡的口吻記敘親人生前言行,但透過與項脊軒的結合,睹物思人,悲傷之情自然流露,文末「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句成為經典。

再如鋼之煉金術師裏被瘋狂的父親煉金,與狗融合的小女孩,在見到主角時仍然保有生前的記憶對主角喊出哥哥,讓主角突然意識到這只會說人話的狗其實就是之前一直和自己玩的、喜歡叫自己哥哥的可愛小女孩。

詭秘之主裏,在隊長死後,小說偶爾也會讓主角突然被某個平淡的事物勾起他對隊長生前的回憶。被讀者稱之為「發刀」。

這裏的要點是:1,兩者之間的情節距離要隔得足夠久,確保讀者已經從上一個情緒中完全釋放,正在被當前的敘事所吸引。此時才會造成勾起讀者回憶的突然性效果。否則如果讀者根本沒忘,就像傷口還沒有結痂,疼痛還沒過去,疼痛的閾值就降不下來,反復刺激只會提高讀者疼痛閾值,讓讀者厭煩。2,又要確保這個「遺跡」給讀者留下的記憶足夠深,一提起來讀者就能想起來,太過於細節,無法勾起讀者回憶,就等於舊傷口沒有揭開。【詭秘之主】裏在這方面有很多失敗的設計,作者在後面的章節裏,多次想透過某些細節引導讀者想起隊長,但因為過於細節,只有記憶力非常好的讀者才能意識到此處有刀。比如某治療禿頭的偏方,相關的產地和物品反復出現。

10,一個具有強烈反差的蝴蝶效應,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主人公一個不經意的行為,一個隨意的抉擇,卻極大的改變了之後的命運,造成巨大遺憾或悲慘的結局。讓讀者不斷產生出「如果他不這麽做/不這麽想就好了」的想法。

比如悲慘世界裏主人公因為偷竊麪包坐牢,然後又反復越獄導致最後被關了整整十九年,再比如經常出現的橋段,地下黨被特務追捕,本來都已經快要逃脫了,馬上就能回延安見親人朋友了,但是因為某些偶然事件,比如自己突然發善心/emo/回憶殺/進門邁左腳等等,還是被捕了,然後被嚴刑拷打。再比如金陵十三釵裏豆蔻為了給傷員王浦生找琴弦彈琵琶,偷偷跑出去被日本兵抓到輪奸致死,讀者會想她本可以不用為了彈琵琶這種無關緊要的事冒著生命危險跑出去的,然後她本來都成功逃脫日本兵的搜尋了,然後踩到屍體又控制不住自己尖叫,總之就是處處遺憾。

這裏的要點是:1,要反復著重強調天堂的幸福快樂充滿希望,以及地獄的悲慘痛苦絕望,使其構成足夠的反差感,反差對比越強烈,主人公和讀者的悔恨和遺憾就越強。2,主人公必須身在地獄而不是天堂,如果已經身在天堂,對於地獄的後怕就顯得無關緊要,反之只有主人公身在地獄,讀者才能不斷被天堂的美好所刺激,作者才有機會不斷描寫天堂和地獄來造成反差。3,關鍵是如何能引導讀者去想「如果當時他不怎樣怎樣就好了」。比如可以在描寫主人公在地獄的經歷時,反復穿插提起天堂的幸福,或者讓主人公在絕望中反復回憶和憧憬天堂的美好,再或者讓另一個做了另一個抉擇的人充當主人公的替身,描寫替身的幸福生活和主人公的悲慘做對比,否則讀者可能會一直沈浸在地獄的痛苦中,忘了想起天堂有多美好,就遺憾不起來了。

==========

附贈幾個虐心小故事:

-「This is a wrong number.Please check up and take the telephone number again…」

-「孩子,你為什麽每天都說外語,媽聽不懂,但是媽想你……」

======

豆瓣上的,原貼已經找不到了我憑印象復述的,盡量模仿原貼語言風格

今天早上我半睡半醒的時候,迷迷糊糊做了個夢,夢見我媽要做飯,可是找不到米下鍋,於是就抱著鍋找鄰居借,可每進一家就被人家連人帶鍋攆出來,連門都進不去,我媽借不到米,就抱著空鍋傷心的哭了。

夢做到這我就醒了,醒了之後我突然就明白了是咋回事,今天是我媽頭七,她找不到米是因為米是給活人吃的,她跟鄰居借米是要給我做飯,鄰居不讓她進門是因為人家嫌棄過世的人進門不幹凈。

我平時工作忙,經常吃外賣,我媽在世的時候老心疼我吃外賣吃不好,就搬過來給我做飯吃。

我媽年紀也大了,走路都顫顫巍巍的,可為了讓我能吃上頓熱乎的,還是堅持每天比我早起給我做飯。

我一直單身,媽也拿我沒轍,最後這段日子裏,她就是想多活一天算一天,因為等她也不在了,我就只能天天吃外賣了。最近幾天,她自己也感覺快撐不住了,曾經給我說:「X子,你趕緊找個男朋友吧。媽給你做不了幾天飯了。」

最近那段時間她自己似乎也預感到了什麽,就在她臨去住院前的幾天,還連著給我做了好幾天的飯放在冰箱裏,還給我做了我最愛吃的豆瓣醬,把冰箱塞的滿滿的,夠我吃一年的。

我爸早過世了,我媽現在也走了,我在這個世上已經沒什麽親人了。我媽剛走的那會兒,我還沒感覺到這種失去親人的孤獨,今天早上我第一次意識到,現在除了我自己,全世界對我來說真的就只剩下陌生人了。這種遲來的巨大的孤獨感今天終於成功的擊中了我。

======

繼父夥同母親殺死了孩子,「他本來掙紮的很厲害,他母親一過來他就不動了。」

===2022-08-29===

今天偶然又找到了十幾年前看過的那個讓我看一次哭一次不敢再看的漫畫,就是第5條裏提到的那個有妖氣上的短篇漫畫,作者叫攸茶C,又叫U茶,這部漫畫名是【墻角的包子】。是一個短篇集裏的一集,這個短篇集在有妖氣上的名字就叫【虐心類短篇】,現在有妖氣上這部漫畫已經沒有了。

知乎上有個答主搬運了漫畫的一部份,地址在這裏。有沒有看完覺得虐身又虐心,或者非常治愈的漫畫,推薦一下?我在內外網都搜過了再沒找到第二個地方存在這部漫畫了。也沒有找到作者的聯系方式。

重新看的時候發現情節和我記憶中的有出入(我不敢詳細看只敢拉到最後看一下結局),也許是轉載少了也許是作者後來改動了也許是我記錯了,但是在結尾小女孩臨死前擦拭木牌的情節是有的。

我一直在想如果要是讓我遇上這個小女孩,我一定拼了命也要幫她聯系政府,聯系可靠的慈善機構,帶她去治病,在她找到合適的領養之前先把她帶回家臨時照顧,正規的孤兒院是慈善機構,怎麽可能因為有病不好領養就不收養?……我無數次的在腦海裏虛構著這個過程,借以平復我的悲傷。我知道這只是部漫畫,這個故事是虛構的,在現實裏並不存在這樣一個悲慘的小女孩,又或者現實中有更多的小女孩的命運比她更為悲慘,但我還是平復不了,我走不出來了,不知道為什麽我總是沒法把它當成一部虛擬的故事來看待。它帶給我的悲傷要遠遠超過任何一部文藝作品,我也不知道為什麽,我不知道她究竟擊中了我心裏的哪個點。也許是因為我第一次看她的時候年齡還小,心靈還不夠麻木。

順便我又想起一部勁稍弱一點的漫畫【饅頭日記】,講的是一個孤兒流浪的故事,當年也是看的我眼淚嘩嘩的,但好在那個漫畫的結局是好的。

我重新去看了一遍,根據頁碼判斷確實中間少了幾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