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於五胡十六國的前秦、成漢、後涼都不陌生,但如果說到氐人,影響力就沒那麽大了。氐人的來源,有學者認為早在商朝時就已有氐人活動,而且是「氐羌」二字連用。氐人的分布有個特點,以居住地、衣服顏色命名,比如居住在巴地的氐人稱為巴氐、或者是白馬氐、武都氐。穿白衣的稱白氐,穿青衣的稱青氐,種類實繁。總體上,氐人主要分布在隴西和巴蜀一帶。曹操在和劉備爭奪漢中失敗後,就把數萬武都氐遷到關中和隴西。蜀漢後主劉禪時,就有武都氐王苻健來降。
![](https://img.jasve.com/2024-9/316554ae3deed02171ff66c1971b7d6d.webp)
【成漢】
五胡十六國開始於公元304年,但第一個五胡王朝不是劉淵建立的漢國(前趙),而是李雄建立的成漢,疆域和蜀漢基本重疊。建立成漢的李氏,一般認為是氐人,但李氏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氐人。李氏真正的身份是巴氐人,其祖先是生活在川西宕渠的板盾蠻,板盾蠻後來遷至漢中、天水一帶。曹操在公元214年打敗張魯占據漢中後,李雄的曾祖父李虎就帶著幾百戶板盾蠻歸附曹操,封在略陽(甘肅秦安),因為李氏來自巴地,又居住在氐人故地,所以稱巴氐人。
![](https://img.jasve.com/2024-9/a6b2d9f2864a700d5601ba690f7156de.webp)
西晉末年天下大亂,以李氏為代表的巴氐人在關隴活不下去,紛紛遷徙至漢水谷地。但漢水谷地也容納不了這麽多的巴氐人,侍禦史李苾收了巴氐人的賄賂,替巴氐人說好話,認為只有西川才能容納這十幾萬流民。朝廷信了李苾的話,十幾萬流民蜂擁到了西川,李氏脫穎而出,最終建立了成漢王朝。
![](https://img.jasve.com/2024-9/d69b279e2d71c175ff424743a91c1812.webp)
很多少數民族王朝建立後,都以該民族為統治階層的主體,成漢也不例外。成漢的官員,除了巴氐李氏之外,閻式、楊洪、王達等人都是巴氐人。成漢早期的疆域,只限於北至漢中,西至今重慶萬州,南至長江南岸一帶,比蜀漢在夷陵之戰後(南中脫離蜀漢)還要小。成漢向東丟掉了重鎮永安(劉備托孤之地),這導致國都成都並不是很安全。在無法奪得永安的情況下,只能向南進攻東晉控制力相對薄弱的寧州(南中)。要做到這一點,成漢必須加強與漢人的合作。公元333年,東晉寧州刺史尹奉投降成漢,也是看中了這一點。
![](https://img.jasve.com/2024-9/1f54044841bd26782f6ebbcc6a94bd88.webp)
到了成漢的中期,巴氐人在上層越來越少,漢人越來越多。就是巴氐李氏皇族,李特、李流等第一代巴氐人的民族意識和特征還較為突出,但到了李雄、李壽等第二代人,基本儒家化了,李三代的李期、李班更不用說,個個彬彬有禮,謙謙君子。東晉人眼中有「胡蜀二虜」,「胡」專指羯人建立的後趙,「蜀」專指成漢。公元347年,東晉大將桓溫滅成漢時,東晉上層很少把成漢視為「胡」,基本中文化掉了。
成漢末代皇帝李勢在投降書上自稱「略陽李勢叩頭死罪。」
【前秦】
李氏來自略陽(巴)氐,而五胡十六國中疆域最大的前秦苻氏,也來自略陽氐。略陽,就是現在甘肅省天水市一帶。建立前秦的苻氏最早活動於武都,三國時遷到略陽定居。到了苻堅祖父苻洪,又帶著一部份氐人遷到今陜西西安東北部的高陵,當時稱為高陸。
![](https://img.jasve.com/2024-9/761fa4e7ce0550d3c5b1406b3629f078.webp)
氐人的主要生存狀態是農耕。在氐人大規模與漢人混居的過程中,氐人原有的民族意識,也慢慢地融入到了漢人的農耕之中。舉一個例子,氐人早先的婚嫁形式是接近於羌人的,但到了魏晉時,婚嫁形式已經和漢人差不多了,都「備六禮,知書疏」,和漢人通婚更是常有之事。早期的氐人有自己的語言,但到了魏晉時,「言語與中國同」,和漢人幾乎沒什麽區別了。
![](https://img.jasve.com/2024-9/8d8721df9c9477b3b881ff7706033cf3.webp)
公元351年,苻洪入關中建立了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重用漢人王猛,公元370年,前秦「小蛇吞大象」,滅掉了控制山西、河南和華北平原、東北的前燕,這是當時的天下第一強國。公元376年,在宰相王猛去世一年後,前秦又滅掉了割據河西走廊的前涼,統一北方。此時的前秦處在極盛時期,但前秦付出的代價也不小,其中一個就是在漢人宰相王猛的支持下,苻堅重點打擊氐人貴族的利益。同時,為了拉攏其他各族上層為前秦效力,苻堅對鮮卑前燕宗室慕容垂、羌人首領姚萇都是高官厚祿。這樣一來,氐人上層在前秦統治結構中是不占太大優勢的。
![](https://img.jasve.com/2024-9/5083d98eb443b8fb6463c6423ee2e557.webp)
公元380年,前秦宗室、幽州刺史苻洛勾結豫州刺史苻重等人發動叛亂,叛亂很快就平定了,但苻堅卻做了一件挖氐人王朝根基的事。苻堅認為氐人在邊鎮地區的力量不夠,就把大量原居住在關中地區的氐人十五萬戶遷至各個邊鎮,類似於西周時期的周天子和諸侯國。苻堅的出發點沒錯,但他錯在一點:氐人總數本來就不多,遷到邊鎮之後,國都長安所在的關中就沒有太多氐人,而一直被王猛懷疑的羌人首領姚萇和大量羌人就集中在關中一帶,同時還遷入了大量鮮卑人。一旦形勢有變,羌人和鮮卑人是肯定要發動叛亂的。王猛提醒過苻堅很多次,苻堅就是不聽。
![](https://img.jasve.com/2024-9/30fbc34759bcc0cc881322a0486e450a.webp)
結果,公元383年,淝水大戰慘敗,前秦立刻土崩瓦解,非常可惜。有人說以苻堅之仁,如果統一天下,至少守住北方,不會像北魏鮮卑人那樣殘暴。前秦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氐人太分散了,無法在發生重大事變時形成合力。而最終打敗氐人前秦的,正是羌人姚萇,而苻堅本人也被姚萇殺害,前秦帝國最終在公元394年徹底滅亡。清朝也有類似讓本族軍隊駐紮在各地的情況,比如南京、廣州、西安各地的滿城。但清朝還是以龍興之地的東北和京師為根本,駐紮了大量本族軍隊,而不是苻堅那樣,把本族散居到各地。
【後涼】
前秦滅亡後,又出現了一個氐人建立的王朝,就是前秦大將呂光於公元386年建立的後涼。雖然後涼和前秦是兩個王朝,但從整體上來說,後涼基本就是前秦王朝的回光返照。呂光的父親呂婆樓是前秦開國重臣,也是略陽氐人,地位相當於北齊開國重臣斛律金。王猛就是呂婆樓推薦給苻堅的,這才有了前秦統一。
![](https://img.jasve.com/2024-9/046a1054377e340f449f65aab5a1e7b6.webp)
後涼最強盛時,控制了河西走廊和新疆、內蒙古的一部份,國都是當時涼州最大的城市姑臧(今甘肅武威),也是前涼國都。前秦滅亡後,河西地區集中了大量梟雄,比如南涼禿發家族,西秦乞伏家族,還有年輕的沮渠蒙遜(北涼開國君主)、李暠(西涼開國君主),以及鮮卑吐谷渾,後秦姚氏也虎視河西。在這種情況下,後涼呂氏內鬥不斷,兄弟之間打打殺殺,導致後涼國祚短促,公元403年,呂隆率部投降後秦,河西地區又成了群雄逐鹿之地,亂成一鍋粥。
![](https://img.jasve.com/2024-9/61d41cbe9d0fe2824d9e6ca00b7849de.webp)
後涼統治者作為氐人,也打算重用氐人,可經過苻堅的一番折騰,關隴地區已經沒有多少氐人了,呂光只能重用呂氏族人,地方上的權力,氐人已經沒有多少發言權了。可即使如此,呂光依然重氐人輕其他族人,導致後涼沒有太多的凝聚力,這也是後涼迅速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後涼滅亡後,氐人再也沒有建立王朝,慢慢地被其他民族同化掉了。不過有一點要說明,五胡十六國時期,氐人楊氏還建立了一個較小的仇池國,在甘肅隴南的仇池山。仇池國分為三個時期, 296年至371前仇池國,383年至422年後仇池國,還有楊氏建立的武都國(甘肅成縣)、武興國(甘肅秦安,即略陽)、陰平國(甘肅文縣),又存在了一百多年,但規模非常小,已無法對歷史起到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