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為什麽在心理咨詢中我的咨詢師非常強調時間?

2020-07-09心靈

關於咨詢的時間設定,可謂是咨詢師受訓過程中的必修課。無論是師長、督導或是教科書,都會反復地強調這一點。我想,在這樣的嚴防死守下,咨詢師,尤其是新手咨詢師,其實蠻容易會對時間產生焦慮感,乃至於過度警覺了。

想起以前上咨詢倫理課的時候,老師曾半開玩笑地提醒我們:「記得要準時結束哦。在咨詢的語境下,時間不僅是時間,更是一種關註與愛。你每次都給某位來訪者更多的時間,或許也意味著你格外地偏愛他/她幾分;你每次都給每一位來訪者更多的時間,或許也意味著你習慣性地多付出,也就更有可能耗竭你自己。」

瞧瞧, 時間=關註=愛=付出=職業耗竭指標 ,時間的意涵可真多呀~可不得捏把汗小心點嘛。

倘若又是面對面咨詢,敬業的前台小姐或前台先生還會在每次咨詢到點時,準時來到咨詢室前,先」咚咚咚「地輕輕敲三聲。三五分鐘後,再「砰砰砰」地用力敲三聲。咨詢師也需如同接收到接頭暗號一般,趕緊地摘要一下作結。不然,多出的時間所造成的場地費,究竟是咨詢師來付,還是來訪者來付呢?

若是趕上了咨詢室還有下一位要使用,那更得掐著點兒結束。否則,便會是一個負向的滾雪球效應呀。欠下的對於下一位來訪者或者咨詢師的時間,便一如欠了外債般,還了本金,最好再多添幾分利息。那可不是自討麻煩嘛~

我之前還聽說過更誇張的做法。某些咨詢室由於場地爆滿,為了嚴控咨詢時間,每次到點時,咨詢室內便會鈴聲大作。也有一些線上咨詢平台,一旦到了約定結束的時間,便會立刻黑屏,強制咨訪雙方下線,真真是幹脆利落~

這樣一說或許已經有點扯遠啦。回到時間設定這件事本身來說,是什麽讓準時結束顯得如此重要呢?

我想,首先,就如很多答主所提到的那樣,時間是咨詢架構的一部份,也是對於界限的建立與維護。 當我們知道咨詢何時開始,何時結束,咨詢關系就是在界限的約束與保護下進行的,不會無邊無際,永遠談下去。 在一定的界限感中,我們易於體會到安全與穩定感,這樣也更適合開展咨詢。

然而,界限並不是一個固定的答案,更不是一件僵化的事情。界限如何建立、如何維護,是需要雙方在互動與討論當中逐漸形成的。

倘若只是一方驕傲地表示「你看,我們今天準時結束了」,另一方則感到被死死地釘在分毫不差的縫隙中並體會到深深的不舒服,那麽,這並不算是雙方都認可的界限,安全感與穩定感更是無從談起了。 界限需要是清晰穩定的,也需要有一定的彈性存在。 就像是一個足夠好的父親,他不僅告訴孩子規則是什麽,也會跟孩子探討其如何看待這個規則,並依據當下的狀況與需求做出適當的調整。

當規則大於一切時,人則被輕忽怠慢了。我想,這並不是維護時間設定的本意。

界限是有彈性的。通常來說,當來訪者常常踩界限時,例如頻繁地遲到、爽約、更改咨詢時間等等,咨詢師的界限便要踩得緊一些。反之,若是來訪者很有界限感,甚至過於有界限感,例如每當咨詢快到點時就會表露出局促不安,多次看鐘表,或是明顯地收束話題甚而沈默不語,那麽這時候咨詢師的界限不妨稍稍松一些,這或許也在協助這類別的來訪者練習放松與自在。

此外,若是來訪者的狀況不太好,例如在咨詢快結束前出現強烈的情緒反應,或是出現了危機狀況,那麽通常來說,咨詢師也寧願多給一些時間來加以應對處理,而不是為了準時結束而倉促收尾。

我想,「人」才是最重要的。眼中有人,心中有人,這或許正是很多咨詢師邁入這個行業的初衷吧。 不要因為走了太遠,而忘記當初為什麽出發呀。

最後的最後,我蠻同意 @吃瓜群眾之一 所說的,時間可以用來測試咨詢師的穩定性。除此之外, 對於時間的把控,其實也蠻考驗咨詢師的節奏感與咨詢意圖的。 這也是我至今還在練習的部份。我發現,當我自我覺察當次的咨詢做得不佳,或是不太知道自己在做什麽、對於咨詢意圖較為模糊時,便很容易呈現出難於收尾的狀況,很想多做些什麽,來補償這次做得不怎麽樣或者沒做什麽的自責感。但越是這樣,便越是如同老太婆的裹腳布呀,又臭又長。

回到超時這件事本身,我想,如果咨詢師清楚咨詢的節奏現在進行到哪裏了,也明白自己在多給的時間裏是想要做什麽,那麽彈性波動5-10分鐘也無妨。反之,多給出的時間,便真的只是補償、關註、愛、付出、職業耗竭指標等等時間以外的東西啦~

同樣,若是明了準時的意義,可以水到渠成地走到50分鐘或者一小時的位置,那麽準時才真的如其所是的珍貴。反之,大概也只是被規則所綁架的囚徒呀~渾渾噩噩、辛苦用力,又不知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