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感覺我對咨詢師移情了,但我不想換掉他,我該怎麽做?

2023-01-10心靈

很多心理咨詢相關的問題,答案都在「問題」裏。

看看題主這樣一段敘述:

我仔細總結了我們僅有的這三次咨詢,我不確定我是不是對他移情了。因為我可能沒完全懂移情這個概念。 我生活並沒有像他這樣的人, 我會把誰代入他呢?我就是單純感覺很喜歡也很依賴他,不想分離。我也會觀察他的qq空間訪客,想到我只是他眾多來訪者的一個,覺得不太好受。我也會想他每天接收這麽多負能量,會被影響或者不開心嗎。我也很感謝他兩次延長時間,下次我會更加註意時間。

在考慮行動(「怎麽做」)之前,先思考「為什麽」或「怎麽了」,以更成熟、更長遠、更具有建設性地方式去反應。

那這句話,就暗示了一個重要的線索:「 我生活中,沒有像他這樣的人 」。

換句話說,你內心裏有一些「秘密」,這些「秘密」無法向你生活中任何人去談論。這些「秘密」極具情緒和情感性,會在你獨處時,時而冒出來困擾著你。

沒有像他這樣的人,可以傾聽我的「秘密」。

那麽一個可能的推測是,這個「秘密」是你尋求咨詢的主訴(之一)。

「秘密」很可能有一些繼發的影響,它讓我們感覺到,很難建立親密的友誼,因為我保有了一些「重大秘密」無法告訴對方,至少在我自己心裏,我覺得我沒有把對方,當作最親密的朋友。

於是, 「秘密」帶來孤獨感,帶來疏離感,帶來弱小感和挫敗感 ——我交不到知心的朋友,別人會一定會因為我有這個「秘密」而嫌棄我、遠離我、嘲笑我。

所以,在「缺失」的前提下,人們一定會產生想象——在我的幻想世界裏,有那麽一個人,他聽到我的「秘密」後,不會嫌棄、遠離、嘲笑我,而是耐心的點頭、溫柔地關註、還會告訴我:「遭遇這些一定很難吧」。

移情,不僅是簡單地把情感投註於「過往存在的人物」,也會是投註於「過往缺失的人物」

我們不妨回顧自己青春期(我們的「中二」時代),幾乎每個少男少女,都曾崇拜過某個「偶像」,或是娛樂明星、政治人物、體育明星、漫畫人物、虛構角色……

只要那個「偶像」不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在遙遠的舞台上、聚光燈下,甚至虛構的故事裏,那麽留給我們幻想的舞台就無限大。

我們可以任意想象,「偶像」是多麽強大、有力量、有辦法,以及「偶像」是多麽可以拯救我於水火之中。

「偶像」彌補了我們心中「缺失的人物」。

在理想化的移情當中,心理咨詢師扮演了這個角色。更令人興奮的是,我可以每周有一個小時,近距離接觸到他!!

同時, 在這一小時之外,我對他一無所知 ,幻想的舞台又是如此之大——心理咨詢師一定是一個「e.g. 知識淵博、情緒超穩定、超有閱歷、懂得好多、人生經歷豐富、見多識廣……」的人啊!

可是,如同「中二」少年的成長一般,「偶像」可能會有一天會「塌房」,少年們感覺到「被欺騙」「被愚弄」「被背叛」,原來「偶像」不過是一個龐大資本下的「提線木偶」!

一切都是「幕後黑手」編織的一個夢幻泡影。它啪的一下碎了,同時碎掉的,還有你日夜期盼的美好向往。

理性化註定以貶低為結局。所以,教科書裏會把「理想化-貶低」放在一起,作為一種防禦機制。

愛在哪裏,恨就在哪裏。

但「中二」少年不會因此被擊垮,他們會失落好長時間,但逐漸越來越現實地認識這個世界——認識到人是不完美的,哪怕再厲害的權威,也和我們大家一樣,都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具體的人。

當愛恨可以被整合時,題主的「 我生活中,沒有像他這樣的人 」的問題,就被解決了。

因為你會發現,生活中千千萬萬個普通人,都像他一樣。

他們沒那麽溫柔、體貼、具有支持性,但也沒那麽嫌棄、討厭、嘲笑。

他們不是兩極化的。

真正的答案 在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