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有哪些外行人看來很蠢的設計實際上卻是精妙無比?

2019-08-24心靈

反對

@柳藏鸚

的答案,因為那是個謠言。

我在他的答案下的評論被他刪除了,因為他認為我拽了一坨英文來趾高氣昂地訓導他。他在一再刪除我的反駁後,聲稱「就是要這種效果」(沒有我的評論,只剩他對我表達不滿的一面之辭),而且批評我人品不行,要教我做人……

既然如此,我只好單寫一個答案來揭示真相。

—————— 一夜之後的分割線 ———————

早上起床看到多了很多贊和評論,非常感謝。

可以理解,有不少點贊的人主要是表達對@柳藏鸚 的不滿,這和我寫這個答案的初衷一樣。還有人說並不在乎誰的答案才是對的……可我還是希望自己寫的答案才是那只有一個的真相。

為了回饋這些熱心的知友,我把針對那篇雞湯文的駁斥逐條列在這個答案的最後,雖然那些點過贊的知友可能不會再回來翻看。

——————————————————————

———— 2015.07.22 更新的分割線 ——————

這個回答得到這麽多的贊、感謝和評論,著實出乎意料。再次感謝!

對那些認為回答跑題而點了「反對」、「沒有幫助」的知友,我想說聲「抱歉」!你們說得沒錯,這個回答確實跑題了。我在前面也做了解釋,只是因為在 @柳藏鸚 原回答下的評論被刪除,才單開答案。

為了表示對本話題下其他認真答題者的尊重,我逐一閱讀了他們的回答並為精彩回答點贊。

對那些在評論裏說「撕逼」的知友,我也要說一聲:「反對!」

在我看來,「撕逼」是一個極其粗鄙的說法,而且也不是對這個回答的恰當評價。根據

http:// baike.baidu.com/view/14 212904.htm

(我也要用百度百科了,因為維基百科裏沒有這個詞條),「撕逼」原意指女人與女人之間的鬥爭。現在也可用來形容雙方互相攻擊揭短。

然而我和 @柳藏鸚 並沒有相互攻擊揭短,至少我沒有對他進行人身攻擊,盡量做到對事不對人。

——————————————————————

@柳藏鸚 的答案:

300多年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克里斯托·萊伊恩受命設計溫澤市的市政府大廳,他巧妙地運用了自己工程力學的豐富知識和他多年來的實踐經驗,設計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撐大廳的天花板。經過一年多的施工後,市政府權威人士進行工程驗收時,卻說只用一根柱子支撐天花板保障不了大廳的安全,責令萊伊恩再多加幾根柱子。萊伊恩自信只用一根堅固的柱子就足以保障大廳的安全,於是據理力爭,並列舉了相關的數據和例項。不料,他的固執惹惱了市政府的官員,險些被送上法庭。無奈之下,萊伊恩為應付這些愚昧無知的「權威人士」,只好煞有介事地在大廳內增加了4根柱子。不過,這4根柱子實際上並未與天花板接觸,其間相隔了無法察覺的2mm。

300多年過去了,誰也沒有發現這個秘密,大廳的天花板也未曾出現任何險情。直到前幾年市政府準備修繕大廳的天花板時,才發現萊伊恩原來是一位「弄虛作假」的高手。這個「秘密」經當地新聞媒介披露後,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國建築專家們的極大興趣,不少遊客也慕名而來,以親眼目睹這座「嘲笑無知者的建築物」。

最為人們稱奇的,是這位建築師當年刻在中央圓柱頂端的一行字:自信和真理只需要一根支柱。

今天,能夠找到有關他的資料微乎其微,在僅存的一點資料中,記錄了他當時說過的一句話:「我很自信。至少100年後,當你們面對這根柱子時,只能啞口無言,甚至瞠目結舌。我要說明的是,你們看到的不是什麽奇跡,而是我對自信的一點堅持。」

--------以下是我的反對意見----------

「溫澤市」其實更常見的譯名是「溫莎」(Windsor)。

Windsor Guildhall

There is a myth that the Borough Council required Wren to place additional columns in the centre of the covered area, but that, because he regarded them as unnecessary, Wren deliberately left a gap at the top of each column. In fact, no drawing made before the building of the rear extension in 1829–30 shows any trace of these columns. They were removed from the rear of the building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xtension and placed inside the covered area. They were not quite tall enough to reach the ceiling and careful examination shows that the gaps are filled with tiles smaller than the capitals.

真相是:

在1829-1830之前的繪畫中均未出現那些沒有觸及天花板的柱子,說明它們從該建築建成之初到一百多年後都不存在。

那幾根柱子是1829-1930年建築後部擴建時才從其他地方挪過來的。

1818年繪畫作品中的 Windsor Guildhall

現在的 Windsor Guildhall

照片顯示,在這四根內柱不存在時,該建築所采用的也只是普通的柱廊結構,並非什麽巧妙的獨柱支撐。

—————— 一夜之後的更新 2 ——————

以下是對雞湯文的逐條駁斥:

1. 建築名稱及功能

這座建築雖然叫Guildhall,實際承擔的是Town Hall的功能,所以叫市政廳也沒錯。但是,這四根不到頂的柱子所在位置並非市政大廳,而是用作谷物市場的架空底層。

Windsor Guildhall 上一次為世人矚目,是2005年4月9日卓思王子和卡米拉的婚禮在這裏舉行。當時他們倆走進前面照片中的紅色大門去舉行儀式,門後就是1829-1830年擴建的部份,共兩層,有大小若幹房間可供租賃作為舉辦婚禮或其他活動的場地。

2. 建築師

Windsor Guildhall 最初的設計者是 Sir Thomas Fitch,沒建完他就死了,然後才由 Sir Christopher Wren (原文中的「克里斯托·萊伊恩」)接手,並於1689年10月17日竣工。建築是按 Fitch 的方案建成的,並不能算作 Wren 的作品。

溫莎市政府官網上介紹:This elegant grade 1 listed building, designed by Sir Thomas Fitch and completed by Sir Christopher Wren in 1689 is steeped in history and is a dominant feature of the town. (

Windsor Guildhall

3. 建築結構

如照片所示,Windsor Guildhall 由底部的一圈柱子支撐,而不是所謂「只用一根柱子支撐大廳的天花板」。

4. 市政府的反對

1818年,即建築竣工後一百多年的繪畫作品顯示,那四根不到頂的內柱並不存在。另有記載表明它們是在1829-1830年的擴建施工時從其他地方挪過來的。既然如此,市政府就不能在 Wren 主持工程時針對這四根柱子提出異議。

回到原文的故事,所謂「經過一年多的施工後,市政府權威人士進行工程驗收時,卻說只用一根柱子支撐天花板保障不了大廳的安全,責令萊伊恩再多加幾根柱子。」這不合常理:難道市政府作為業主沒有事先稽核設計圖紙?

5. 柱子和天花板的距離

「這4根柱子實際上並未與天花板接觸,其間相隔了無法察覺的2mm。」這是那個年代建築設計和施工所不能達到的精度。

6. 傳說

這個「秘密」並不是三百年後才被發現。實際上這個故事流傳已久,甚至還有其他版本。

傳說 Wren 另一件作品,牛津的 Sheldonian Theatre 也有一圈不到頂的假柱子。那個故事顯然更不靠譜,因為 Sheldonian Theatre 內部是個無柱空間。

7. 關於 Wren 的資料

作為著名建築師, Wren 留下的資料不是微乎其微,而是非常豐富。詳見:

Christopher Wren

Wren 死後被安葬在他最著名的作品倫敦聖保羅大教堂中,墓誌銘為:Here in its foundations lies the architect of this church and city, Christopher Wren, who lived beyond ninety years, not for his own profit but for the public good. Reader, if you seek his monument – look around you. Died 25 Feb. 1723, age 90.(原文為拉丁文)

以上主要參考:

The Guildhall at WindsorWindsor Guildhall
Christopher Wren

———— @柳藏鸚 更新答案後我再次反駁的分割線 ————

@柳藏鸚 經過一天的搜尋,終於再次出手企圖證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

簡而言之,他提出的新論點以這張圖片為基礎:

他認為紅圈位置是那根支撐起整個天花板(其實還應該包括上層建築)的傳奇之柱的殘骸(「柱基」),並由此構想了一整套「偷梁換柱」的施工過程。具體我就不復述了,感興趣的可以看他的答案

有哪些外行人看來很蠢的設計實際上卻是精妙無比? - 柳藏鸚的回答

(更新:被我反駁後他又把這部份內容刪除了)。

有點意思!

不過他似乎忘了他轉貼的雞湯文中有這麽一句:「最為人們稱奇的,是這位建築師當年刻在中央圓柱頂端的一行字:自信和真理只需要一根支柱。」如果300年後人們發現這個驚天秘密時傳奇之柱已經只剩下個矮墩,那句原本應該刻在柱頂的豪言壯語豈不是只能浮在空氣中?

不過話說回來,我同樣有點好奇:這個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物體究竟是什麽東西呢?

他沒有找到更多的照片來說明,只好我來代勞了。我在網上找到的幾張照片:

這麽一個東西,如果我膽敢說它是某根古典柱子的一部份,老臉一定會被當年的建築史老師用課本抽腫:你說它哪點像柱子!(捂臉:又圓又粗……)這難道是 Doric?!難道是 Ionic?!難道是 Corinthian?!……(抱歉,我又說英語了)

當然都不是,古典柱子沒有長這樣的。但它究竟是什麽呢?是什麽呢?是什麽呢?!

難道我真的要跑去實地考察嗎?豈不是啥啥一張嘴,我就跑斷腿?雖然我家離溫莎只有一個小時車程,誰給補貼油錢?

好在對善於搜尋的人——比如我——來說,互聯網的確是萬能的。我又很快找到了一張足以說明問題的照片:

看不清楚?放大來看:

英文不好看不懂?沒關系,我來根據上面的銘文解釋一下:

這是一個標記世界著名城市和溫莎城堡相對方位和距離的金屬圓盤,1953年由市長敬獻給新溫莎皇家市鎮,以慶祝伊莉莎伯二世加冕。

還有什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