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受了詛咒的國家,因為它拿了不該拿的東西。 緬甸就像一條吞了牛的蛇,消化不掉緬北卻又吐不出來,只能在痛苦中走向慢性死亡。
緬北地區是英國殖民遺產的一部份,緬族人將其納入版圖看似賺了,實則是給自己建國70多年來的動蕩和衰落埋下了禍根。 擁有了緬北的緬甸,註定將是一個失敗國家—— 「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都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無論從地形水系,還是民族構成上看,以克欽邦和撣邦為主體的 緬北地區、中國滇西南地區、泰國和老撾北部都是一個整體 。以丘陵、山地、河谷、高原為主的破碎地形特征,註定了該地區難以完成內部整合,只能成為周邊勢力的角力場。歷史上,明代曾在此地區設立以三宣撫司、六宣慰司為代表的羈縻統治體系,借助地方勢力間接影響該地區。而緬族政權一旦在伊洛瓦底江下遊站穩腳跟,也會積極北上,向滇西緬北地區擴充套件勢力。為了爭奪在該區的影響力,元、明、清三朝都與緬族政權爆發過戰爭,可是我們的戰果卻是一次不如一次。這主要是因為緬族人的實力在不斷增長,並且後期透過印度洋航線獲得了很多先進的歐洲軍事技術。
在傳統治理模式下,周邊主要勢力(中原王朝、伊洛瓦底江緬族勢力、湄南河傣人勢力)對滇西緬北地區的勢力範圍的管理基本都以羈縻為主,比較和緩。但隨著這些勢力逐步向現代國家轉型, 對滇西緬北的控制區進行消化整合就成為了必要操作 。
從消化整合的結果來看,中國做的最好,泰國次之,緬甸最為糟糕。 泰國做的還湊和有運氣因素,由於傣人是從撣邦高原逐步發展到湄南河流域的,因此泰控撣邦高原上的居民大多和泰國核心區居民同文同種,這極大降低了整合難度。整合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就以地域、經濟矛盾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紅衫軍黃衫軍之爭),雖然也會影響國家穩定,但還不至於撕裂分裂國家。
當然,直接拿中國和緬甸對比,有些不合適,體量差距太大,用雲南省來和緬甸對比才比較合理。緬甸總面積約67.6萬平方公裏,人口約5400萬,其中緬族約占68%;雲南省總面積約39.4萬平方公裏,人口約4700萬人,其中漢族約占66%。可以看到,這二者基本是一個量級的,主體民族所占的人口比例也非常接近,並且二者都包括了滇西緬北地區的一部份,非常適合來做對照觀察。去過雲南西部的小夥伴應該能發現,滇西南少數民族的中文化程度非常高,尤其是年輕一代。雲南也幾乎從未出現過民族問題,這與邊境線對面的緬北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對比。滇西緬北地區跨境民族眾多, 同一個民族,為何在雲南就願意擁抱主流文化,在緬北卻要拿起槍桿子抵制緬族政權?
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緬族低下的經濟文化水平缺乏吸重力 , 二是緬族狹隘的民族政策激發了離心力 。
緬族是一個年輕的民族,在文明水平上還很稚嫩,自己尚需外來文化的補給,很難產生思想上文化上的吸重力。緬族控制區在經濟、科技上比較落後, 學緬語、過緬族的生活方式並不能給人帶來多少收益。 相對的,漢族有極為深厚的文明積累,又成功實作了現代化,連線上全球經濟、科技發展的最前沿,只要學會了漢語漢字,你就接入了一個極其豐富的資訊空間。並且,掌握好漢語,就意味著更多的經濟機會。
緬族還推行 排外的大緬族主義 ,不給少數民族平等的待遇,在國民身份上搞三六九等制,某些少數民族甚至被剝奪了公民資格。或許是因為不自信、缺乏安全感,緬族給人一種咄咄逼人攻擊性很強的感覺,就像 因驚嚇而炸了毛的狗 。就連緬族和尚,都會跳出來搞民族主義,搞排外,著實令人驚詫。由於緬語緬族文化本身缺乏吸重力,可緬族為了同化要強推,這導致各少數民族更加反感。相對的,雲南一側少數民族享受了一系列的優惠幫扶政策,中央政府每年給雲南的凈轉移支付就超過2000億人民幣(在西南片其實不算多),冷暖立見。
因此,在緬甸,少數民族的離心,是不可避免的。 而少數民族的離心,又激發了緬族內部的民族主義情緒,強化了大緬族主義思想。而大緬族主義思想,正是緬軍反復幹政的民意基礎。 現任緬軍頭目敏昂萊能上位,就與他2009年趕走彭家聲,完全吞並「被異族控制的果敢」的戰功關系密切——只有能討得大緬族主義者歡心的人,才有可能執掌緬軍。軍方之所以敢於政變,敢於長期霸占政權,也正是因為得到了大緬族主義者的支持。
在當代國際環境下,緬族已經不可能透過種族滅絕來實作對緬北的整合;互聯網和經濟全球化則使得經濟和文化手段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反正在緬甸也只是二等公民,那為何不學學中文或者英語去擁抱更大的世界呢? 一個無法整合的緬北,就能讓緬軍在緬族內部收割足夠多的民意,借此為了自身利益一次又一次的把緬甸推進深淵。 封閉和動蕩是這個國家的宿命,悲劇,早已註定。
作為一個雲南西部人,我比大多數中國人都更希望緬甸能安定繁榮,因為只要緬甸繁榮了,我的家鄉就有發展機遇了。可惜,這只是空想罷了。
(完)
4月3日更新:
有必要補充一下中國對緬甸整合緬北的影響。
中國的存在,把緬甸消化緬北的難度,從困難模式,提升到了末日模式。但我們其實並非有意為之,只是在過於巨大的文明代差之下, 中國歷史外溢的一朵小浪花,對緬甸而言就是毀天滅地的歷史洪流。
今天,我們在中緬邊境居然還能看到 「夏君夷民 [1] 」 這種政治活化石,就是中國對緬北 被動影響力 的有力證明。佤邦和小猛臘(二、四特區)就是典型的夏君夷民模式,其領導層都是漢人(緬北漢人和緬共知青 [2] )和中文化少數民族(多為緬共培養的民族幹部)的聯合體,漢語是其官方語言,而其政權控制區內的百姓,則多數是佤人、撣人(傣人)等少數民族。
以佤邦為例,在其最高層中,鮑家是中文化佤人,南佤魏家是緬北漢人,剩下的則幾乎都是緬共知青。猛臘的情況大體類似,但在傣人占大多數的猛臘,林明賢在民族身份上並不具備鮑有祥那樣的合法性 [3] ,因此林明賢搞了很多「本土化」操作。他本人、他老婆彭新春(彭家聲長女)和兒子林道德分別以吳再林、朵南英和吳騰林的名字出現在猛臘的宣傳中。這還不夠,林明賢經常以傣族裝扮出現在節日慶典等場合,並且現在外界流傳的其本人出身是:父親為海南籍南僑機工 [4] ,母親為傣族,他本人則是生於中緬邊境的雲南知青。林明賢在名字、裝扮和出身上的「本土化」操作,和當年姜太公治理齊地時,采納土著風俗的操作很像,都是因為土著力量強大,統治階層必須做出讓步的姿態。但這種名份上的讓步,改變不了猛臘夏君夷民的本質。
被消滅的坤沙集團其實也是一個夏君夷民政權。 「坤沙」只是國際媒體偏愛的稱呼,而在緬北當地,大家更習慣叫他的漢名張奇夫,坤沙集團也就被稱為「張家軍」。佤邦拍過一個30周年成就紀錄片,在片中,佤邦的一眾大佬都管坤沙叫張奇夫,都以「張家」稱呼坤沙集團。大佬們唯一一次提到「坤沙」,還是鮑有祥專門向記者解釋:「這個坤沙是擺依話(傣語),實際上他的中文名字是叫張奇夫」。也就是說,在主要對手佤邦眼中,「張奇夫」才是正兒八經的名字,是大名、學名,「坤沙」只是類似小名的存在。坤沙的父親是漢人,母親是傣人,但他本人的中文化傾向更大,坤沙集團的骨幹,又是以張蘇泉為代表的漢人,總部滿星疊也到處可見漢字,軍隊口令自然也是漢話。這種夏君夷民的架構,也導致部份撣族長老認為坤沙血統不純且中文化傾向嚴重,發起了「純潔撣邦」運動,嚴重動搖了坤沙在撣族內部的合法性,是其最終失敗投降的重要原因。
這些夏君夷民政權的形成,是中國內部矛盾外溢的直接產物。 緬甸的老牌民地武,多數與建國初新中國與國民黨殘軍的鬥爭關系密切。國民黨為了「反攻大陸」在緬北開辦了培訓班和訓練營,培養了大批民族軍政人才,彭家聲、坤沙、羅星漢等人都出身於此。到60年代末,因國內國際大環境變動,我們又支持緬共,不但把我們培養的像「四川老兵」、「貴州老兵」、佤族遊擊隊等民族力量和緬共整合起來,還默許大量知青參加緬共革命。 這些來自中國的人力、武器和知識,只是中國歷史中快被人遺忘的支流,但卻給緬甸帶來了泰山壓頂般的壓力。 在50年代初,李彌的殘軍控制了四分之一個緬甸,緬政府軍完全不是對手,若不是吳努邀請解放軍跨境打擊,緬甸亡國也不是沒有可能。緬共更是與軍政府纏鬥數十年,就算到了80年代我們中斷了對緬共的援助,軍政府卻還是無力從軍事上消滅緬共,只能配合其內部的實力派將其瓦解,形成了四個特區。
中國在無意之間,給緬北各少數民族帶來了最初的軍事技能、政治技能、武器裝備,從而斷絕了緬族一開局就徹底捂死緬北少數民族的可能性,緬甸也就正式滑入了悲劇宿命的軌域。
(完)
4月11日更新:
補充介紹一下當前緬北的主要民地武 [5] 。
緬北民地武大致可分為三個大類:一是以克欽獨立軍和南撣邦軍(坤沙集團余部)代表的 原生民地武 ,二是以佤邦(撣邦第二特區)和小猛臘(撣邦第四特區)為代表的 緬共民地武 ,三是以阿拉幹軍(若開軍)和德昂軍(崩龍軍)代表的 新興民地武 。
一、原生民地武
這類緬北民地武值得關註的主要就是克欽獨立軍和南撣邦軍,其它的都已經沒有什麽存在感了。之所以叫他們原生民地武,是因為它們都歷史悠久,在緬甸現代國家構建之前就已經存在,並且有明確的獨立運動支撐,即便沒有後來中國內部矛盾的外溢,也大概率會走上武裝反抗的道路。
1.克欽獨立軍
雲南邊民又稱他們為「山兵」。克欽獨立軍可以追溯到英國殖民時期,殖民軍隊中的克欽營,克欽獨立運動早期領路人、精神領袖羅相就出自克欽營。英國人有征調殖民地善戰民族,組成殖民地僱用兵的習慣,比如著名的廓爾喀僱用兵、拉其普特僱用兵、錫克僱用兵等,克欽營的情況也類似。克欽人和中國境內的景頗族就是一個民族,是剽悍勇武的山民,男子日常佩刀。在緬甸的克欽人基本都 信仰了基督教 ,這成為其日後排斥緬族影響、構建內部認同、建立與西方的聯系的重要依托。
目前克欽獨立軍總部駐地拉咱,主要地盤位於克欽邦靠近中國的區域,位於德宏州、保山市和怒江州的西北面。緬北著名的 翡翠 產地 帕敢 就位於其影響區內,是其與緬軍爭奪的財源。此外其影響區內還有大量 琥珀 礦藏,更為難得的是這些琥珀內包含了很多古生物,包括恐龍的羽毛、蛇等,已經有多篇頂級論文據此發表。在新冠疫情前,依托於克欽邦的翡翠和琥珀礦藏,在 瑞麗市 形成了 亞洲最大的翡翠交易市場 ,在 騰沖市 形成了 亞洲最大的琥珀交易市場 。疫情前,這兩大交易市場我都去過,真的是賣翡翠琥珀跟賣菜一樣,遍地都是地攤銷售幾萬、幾十萬的珠寶,市場旁邊就有鑒定機構,交易完可以當場鑒定。 成交價格的高低取決於你對行情的了解、鑒別能力和議價能力 ,好的買手能以北京售價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的價格在此淘寶,但啥都不懂小白看看熱鬧就好了。可惜因為新冠疫情,邊境關閉,兩大市場盛況不再,真心希望疫情能早日過去。
克欽獨立軍是緬軍的死對頭,在總體上是 親民盟 和 親西方 的。雖然也曾於緬共有過合作,但畢竟有宗教和歷史上的聯系,其對西方和與西方更親近的民盟關系更好。在2021年緬甸政變發生後,克欽獨立軍是最早響應緬甸民族團結政府號召,支持人民保衛軍,反抗緬軍政府的民地武之一。克欽獨立軍與緬北其它重要民地武都有著緊密關系,2015年前後還曾與阿拉幹軍(若開軍)、德昂軍(崩龍軍)、民族民主同盟軍(果敢軍)組建過緬北四家聯合陣線,共同武力對抗緬軍。當時多起緬軍軍機越境、炮彈流彈越境傷人事件,就發生於四家武裝與緬軍的對抗當中。克欽獨立軍背景的中文網站和公眾號有:景頗大地,有興趣的可以去翻看一下,但內容質素不高。
2.南撣邦軍
南撣邦軍被普遍認為是坤沙余部,在坤沙1996年向緬軍投降前,召耀世(約瑟)帶領幾千人成建制的脫離了坤沙的隊伍,逐漸在緬甸泰國邊境站穩了腳跟。大家都知道坤沙集團販毒,可往往卻忽略了販毒只是坤沙集團的生存手段,而不是奮鬥目標, 撣邦獨立運動 ,才是坤沙集團的主要工作,南撣邦軍繼承了這一事業。
如果說克欽獨立運動的後台是西方,那撣邦獨立運動的後台就是泰國。 緬甸、泰國存在著很大的歷史和現實矛盾,他們之間的歷史關系類似於德國和法國的關系,歷史上彼此攻伐,但誰也滅不了誰。撣邦居住著大量和泰人同文同種的撣族人,而緬甸的民族矛盾又給了泰國插手緬甸內政、利用民地武在邊境建立緩沖地帶的機會。因此緬軍和緬北各民地武與南撣邦軍的關系,背後都涉及到復雜的緬泰關系。也因此,南撣邦軍與緬北其它民地武的關系顯得若即若離,一方面它有泰國背景,另一方面撣族又是撣邦大族,本身人口力量就很可觀,只是內部不團結,撣族人的武德也相對缺乏(傣泰民族總體上是比較溫柔的)。目前南撣邦軍正在與以佤邦為後台的北撣邦軍及其盟軍交戰,落了下風,情況很焦灼。南撣邦軍並未明確站在民族團結政府一邊,與緬軍也有較多的協調。
二、緬共民地武
這類民地武是中文互聯網世界出鏡率最高,但又是張冠李戴資訊錯誤最嚴重的一類民地武。1989年彭家聲打響脫離緬共第一槍之後,緬共主力形成了四股力量:一是 果敢同盟軍 (原東北軍區),地盤是 撣邦第一特區 ;二是 佤邦聯合軍 (原中部軍區和中央直屬部隊),地盤是 撣邦第二特區 ;三是 撣邦東部同盟軍 (原815軍區),地盤是 撣邦第四特區 ;四是丁英的 新民主軍 (原101軍區),地盤是 克欽邦第一特區 。由於丁英的克欽邦第一特區已經被緬軍收編不復存在,因此此部份就主要介紹下其它三股力量。
1.果敢同盟軍
這絕對是中文互聯網上熱度最高、爭議最大的緬北民地武,原因無他,因為這是一只漢軍。 一定要說清楚的是,果敢人就是漢人,這不是他們冒領的,真的就是漢人。 雖然未必如網上傳聞所說的是南明遺老的後人,但絕對和大多數雲南漢人一樣,是自明代以來移民和同化的產物,果敢方言就是西南官話。
另一個要說清的是,果敢現在已經淪陷在緬族手裏了。 前段時間在網上熱傳的所謂果敢新聞,其實是緬軍扶持的 果敢偽政權 的新聞。這些 漢奸 為了在果敢搞 去中國化 ,極力的切割果敢人與漢文化的聯系,現在就連電視新聞都開始用果敢方言,而不是普通話,以凸顯與中國的「不一樣」。這不就和東南某小島,極力推動所謂「台語」,搞去中國化一摸一樣嗎?現在果敢同胞就像抗戰時期生活在 淪陷區 的老百姓,被迫要對矮黑的緬族兵點頭哈腰,要向傲慢的緬族和尚磕頭跪拜。還要被逼在學校學習完全落後於時代、不知道能有啥用的緬語緬文,學習漢語漢字的權力被極大的剝奪。世界上什麽地方的華裔最淒慘?毫無疑問是在緬甸,尤其是在果敢。不知道是要鎮壓果敢的氣運還是啥,緬軍還在果敢老街的高地建起了「三大帝像 [6] 」。這就相當於是當年侵華日軍在淪陷區給天皇建廟立牌位,這不惡心人麽? 現在果敢在漢奸偽政權和緬軍的控制之下,形成了白、魏、劉、劉四大家族,庇護了大量的電信詐騙團體,詐騙團體就是它們的搖錢樹。 這些家族的頭頭都投靠了緬族勢力,手中都有自己的民團武裝, 最離譜的是不同家族在果敢老街還曾還為爭搶詐騙團伙而槍戰,跟搶牲口似的 。現在果敢地區的 電信詐騙 活動都要算在緬軍和漢奸政權頭上,大家不要怪錯了物件。
果敢同盟軍現在叫民族民主同盟軍,在2009年被敏昂萊帶緬軍偷襲趕出果敢之後,經過幾年蟄伏又拿起武器,抗緬軍、打漢奸,爭取民族自治。目前已經發展到四個旅的建制(雖然叫旅但規模不大,四個旅總數最多三四千人),正在薩而溫江兩岸打遊擊,是緬北緬軍的重點打擊物件,正在與緬軍交戰中。所以請大家再一次註意,果敢盟軍自2009年起就沒再控制果敢了,雖然在果敢也建立了一些小塊根據地,但都比較偏遠。果敢同盟軍背景的網站和公眾號有: 果敢資訊網 。經常報道同盟軍的訊息,也會有一些緬甸新聞組譯和很多助學事項資訊。
果敢同盟軍在發展史上,是走了彎路的。 無須諱言,剛去世不久的彭家聲之前在果敢大搞「家天下」,搞得果敢內部離心,上下失和,在兩次內亂之後,同盟軍被驅逐出果敢。但彭家聲令人佩服的地方是:在80多歲的高齡,還能吸取教訓,百折不撓,卷土重來。要換了別人,早就躺平在女婿的地盤安詳晚年了。彭最早脫離緬共,他也從未成為過緬共黨員,因此可能對黨組織有些不敢冒,導致其沒有選擇以黨領軍,沒有把政治理念貫徹到軍隊中。不客氣的說,在2009年之前,彭就是一個蔣介石式的 獨夫軍閥 。但在2009年之後,他吸取了教訓,建立了 緬甸民族正義黨 ,以爭取民族權利為黨的宗旨,再以黨領軍,回到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路線上。雖說這個黨的成色是可以質疑的,但有目共睹的是民族民主同盟軍這些年來一直活躍在與緬軍戰鬥的第一線,付出了相當的犧牲,各部之間也沒有再出現分裂。 這樣的表現,沒有一定成效的政治工作,是不可想象的。
在查閱網上有關果敢的資訊的時候,大家一定要註意資訊源的背景。因為 果敢漢奸偽政權 的人也會漢語漢字,他們也有著一支低配版的1450網軍,既搞電信詐騙也兼職抹黑果敢的抵抗力量,大家不要上當受騙。
我的這段論述未必符合「尊重他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原則,但如果不把我所了解的情況說清楚,我民族感情上接受不了。
2.佤邦
佤邦的情況的我在前文已經說過了一些。網上有關佤邦的資料也很豐富,「佤邦之音」是佤邦新聞局的官方公眾號,裏面的新聞報道很多,另外佤邦在2019年拍了很多30周年慶典宣傳片,這些都可以看一看。
因為佤邦能介紹的情況太多,我就挑重點的談一談。
一是佤邦的理論水平。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一個對內管轄幾十萬人,對外還要和比自己強幾十倍的緬軍鬥法的政權,沒點理論水平是不會長久的。我分享下 佤邦對自身法理地位的論述 ,水平高低請大家自行評價。該論述來自於佤邦30周年慶典時,佤邦聯合黨中央zz局常委、佤邦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對外關系部部長趙國安在記者會上的發言,以及佤邦官方宣傳片。佤邦認為:
1.1 自古以來,無論緬甸政府還是中國政府,都從未直接統治過佤邦。
1.2 佤邦歸屬於緬甸的現狀,是60年代中緬勘定邊界線的結果,佤邦在1989年與緬政府達成和平協定,接受作為緬甸一部份的事實,不謀求獨立。
1.3 是緬共最早統一了佤山各部落,建立起了政治管理體制,因此佤邦對佤山的行政管轄權繼承自緬共,並非由緬甸中央政府授予。
1.4 佤邦肯定並感謝緬共對佤山發展的貢獻,脫離緬共領導不是反對共產黨,而是因為當時的緬共中央奉行錯誤路線走到了絕境。
可能是我見識少,這個論述真的讓我眼前一亮,一個縣級規模的政權,居然能拿出這樣漂亮的論述,我很驚訝。這個論述的核心有兩點,一是緬甸對佤邦並不存在歷史上的法理主權,現在其對佤邦的主權,是建立在1989年緬政府與佤聯軍協定的基礎上的;二是佤邦是 緬共的部份繼承者 ,佤邦諸多權力繼承自緬共,緬政府無權插嘴。在法統上,緬共是和緬政府地位平等的對手,因此佤邦這一論述的核心是: 我是與你議和,而非臣服於你 。佤邦沒有宣稱完全繼承緬共的法統,因為那樣樹大招風,會完全站在緬政府的對立面。它選擇性的繼承了緬共法統中事關自己核心利益的部份,以此作為與緬甸政府鬥法的法理依托。這種 部份繼承 的策略,確實是明智的。
二是佤邦的組織水平。 在理論上,佤邦也是黨領導一切的,在所有佤邦官方檔中,也都以黨政軍的次序出現。但實際執行上,佤邦聯合黨的組織力量和它學習的範本,是遠遠無法相比的。比如佤邦某縣的縣長,在新聞中的排位就經常位於縣委書記之前,這顯然是不符合黨領導一切的規矩的。更不必說佤邦聯合黨內部的家族化、組織紀律的形式化、以軍領黨等問題。但即便如此,有了佤邦聯合黨,佤邦聯合軍還是成為了緬北少有的,能真正從思想政治層面進行組織動員,能把政治理念貫徹到基層的武裝團體。這樣的團體,戰鬥力比傳統的軍閥隊伍,高到不知哪去了。
佤邦會選擇黨政模式,有主觀、客觀兩方面的原因。從 主觀 方面說,佤邦早期的三巨頭:趙尼萊、鮑有祥、李自如,都是緬共中高級幹部,其中趙尼萊還是政工好手。他們對於緬共以黨領政的運作模式比較熟悉,當草創一個政權的時候,選擇自己熟悉的運作模式,是比較合理的。我個人猜測他們可能還有一種「小孩穿大人衣服的快樂」:從年輕時他們就知道「中央zz局常委」是最牛的,現在自己掌權了,雖然領導的頭銜可以有很多種,但還是當「中央zz局常委」最過癮。從 客觀 方面說,佤邦繼承了緬共中央的大部份人員和資源,可相應的整合就成了大問題。有緬共知青、有民族地方勢力,甚至後來還有南佤魏家,這樣和緬共沒有太多淵源的勢力的加入,黨政模式確實是一個比較好的能整合各方力量的模式。
面對緬軍政府和民族團結政府的對立,佤邦明面上選擇了作壁上觀。畢竟佤邦繼承自緬共,確實也算是緬軍和緬甸民盟之外的第三法統,沒有必要為了緬族的內亂去流血。
3.四特區
四特區前文已經聊的比較多,我就不再贅述了,四特區有一個網站(緬甸撣邦東部第四特區資訊網),也有公眾號,有興趣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四特區也和佤邦一樣處於中立狀態。
三、新興民地武
德昂軍(崩龍軍)和阿拉幹軍(若開軍)是21世紀才誕生並快速發展的,但是他們發展的速度極快,都已經達到了上萬人的規模。在它們的發展過程中,克欽獨立軍和緬共民地武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因此我們才看到原本居住在緬甸西南部若開邦的阿拉幹人,會在緬北撣邦有一支相當人數的力量。德昂軍、阿拉幹軍和果敢同盟軍在克欽獨立軍結束後維持了三家聯盟,共同對抗緬軍。阿拉幹軍領袖通米能親自出席了在小猛臘舉行的彭家聲追悼會,阿拉幹軍給彭家聲的吊唁信也寫的十分深情,可見彼此的緊密關系。德昂軍基本沒怎麽和緬軍停過火,阿拉幹軍也一直與緬軍明爭暗鬥,不過他們都沒有明確站到民族團結政府一邊。
關於緬北民地武我就先說這些。我的了解也有限,只能本著了解的就多寫,不了解的就少寫的原則,希望能讓大家對緬北的復雜局勢有更多認識。
(完)
參考
- ^ 西周封建諸侯時,諸侯國領導層往往為華夏人,而統治區域內多數人為非華夏的蠻夷,故稱夏君夷民。
- ^ 其實知青中也有少數民族,但由於長期接受中國教育,在思想上更接近漢人。
- ^ 鮑是佤族頭人的兒子,他本人再怎麽中文化都影響不了佤族人對他的認同。
- ^ 南僑機工是抗戰時期回國參加抗戰的東南亞華人,他們放棄優渥的生活,來到危險的戰場,承擔起了當時中國緊缺的汽車司機、維修工等崗位,為抗戰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 現在網上有關緬北的高贊「科普」影片基本都不靠譜,事實不清、張冠李戴。其實我們的父輩對緬甸北民地武要更加熟悉,畢竟有知青大規模參與緬共的經歷。如果你想了解緬北歷史,最靠譜的方法是去閱讀一下緬共知青撰寫的各種回憶性文章和書籍。
- ^ 即緬族歷史上三大王朝的代表性征服者:阿奴律陀、莽應龍和雍籍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