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自戀型人格障礙(NPD)」和「反社會型人格障礙(ASPD)」的區別與聯系?

2017-08-29心靈

高票回答已經說得很詳細了,類似之處就是都有優越感和剝削性。但實際上區別很大,因為心理出發點就完全不一樣。也是不同底層邏輯的優越感和剝削性。

自戀型要麽是天生神經發育異常,腦部共情區域發育不完善甚至退化;要麽是後天環境導致幼年期的自我破碎,反而制造出絕對自戀的自我作為核心,把維持自戀狀態作為活著的意義和必須、認為自戀的快樂是最有意義的快樂感受,並以此防禦外界的所有反應、尋找合適的血包吸取自戀供養。更有可能是先天與後天問題的結合。

反社會的心理源流在於捕食性,狀態很兇。但若在幼時被打壓破壞導致無法發展出完整的人格,倒是可能改變,甚至變成完全正常。他們的確缺乏共情能力甚至認為沒必要,但如果幼年期的環境不允許如此,就可以發展出共情能力,至少可以透過模仿而發展,模仿多了也就理解甚至主動改變為正常人格。若幼時沒有改變,之後再改變就很難了,需要足夠的智慧和耐心,以及對美好人性的感受和理解。

總體而言,反社會人格比自戀人格還要容易改變,因為自戀障礙已經發展出了一套自圓其說的詭辯邏輯,完全合理化並推崇自己的一切,沒有任何正常的反思能力。 自戀者若改變,他們的核心就什麽都沒有了(原本只有自戀和圍繞自戀的一切),必須如初生嬰兒一般地推倒重來,重新發展正常人格。但一開始能成為n的,又如何能夠重新發展成常人?實在太難,可能超出了這類人的本質與能力。

反社會的核心雖然是反社會,但還有正常邏輯,有面對問題的能力(甚至非常擅長解決問題),知道普世價值的是非(雖然他們自己不會認同),遇到重大挫折也能夠反思自己,而不是如自戀障礙一般都推給別人,且無所不用其極地投射。

但兩者都不是什麽好東西,遇到嚴重不可救藥的一定要避開,否則很危險。最突出的特征都是無共情能力的優越感,對別人理所當然地打壓和剝削。如果不具備這個特征的都還好。也不要隨意下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