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心理學中如何解釋人格的形成原因?

2024-03-27心靈

人格塑造有多個因素:

1,基因遺傳。

分子生物學已經證明,某些基因與性格特質有關聯性,比如反社會人格障礙與基因突變MAOA-3R 有極強的相關性。

其他性格也有基因相關性。

在這類基因突變中,對於神經遞質的產生和分解的失衡,會導致情緒控制閾值與人類中位數有巨大區別,從而導致人格特質或者情緒決策傾向性。

2,環境(模因)。

在幼年,人類從模仿周圍成人的言行和情緒回路進行學習,因而撫養者的固有情緒回路會作為榜樣被繼承,或作用到孩子上產生負面傾向。

第二種情況可以舉個例子,一個脾氣暴躁無法控制情緒的父親,由於把孩子當成出氣包,孩子可能變為某種懦弱、畏懼行動的性格。

3,認知失調與叠代。

早期社會化完成後,一旦人類進入非原生家庭的復雜環境,其信念、態度或行為就可能與其認知系統中的其他元素產生矛盾。

會導致認知失調,進而促使個體改變自身的信念和行為方式,叠代塑造人格特質的發展。

當然,也可能導致習得性無助和規則類怪談恐懼。

4,自我評價。

在與環境和他人的互動中,人們傾向於利用外部資訊和外部評價,來對自己進行自我評價。

在多數情況下,這個自我評價並非完全主觀的,而是結合模因、認知、創傷、激勵的一個復雜的潛意識系統。

而主觀的自我評價往往只是自洽的產物,當遇到特殊或者極端化外部刺激時,真的自我評價才會在情緒作用下顯現出來。

例如:人們可能在思維上高估自己的韌性、忠貞、勇敢、奉獻的能力,而在實操中則無法做到。

自我評價會影響一些關鍵的認知框架(比如是否更具積極進取的心態,是否敢於承擔風險,以及在同樣資源下對容錯率的喜好度等等),從而間接影響人格特質。

以上,簡要寫這些吧。

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