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肯定是排不上號的。他的文章場面感不強,朗讀性也不好,不過後勁生猛而已。仔細比喻一下,像是你漫不經心踩踏過的草,走了好一陣,猛地後頭,卻看見漫天黑壓壓的荊棘,已經刮得你肉疼。故文筆不好,下一位。
余秋雨,更是不足掛齒。他的散文起承轉合相當之寡淡,讀起來像消失在沙漠裏的腳印,可以體會到歷史像沙子一樣一粒一粒的按摩你的腳踝,文人的理智隨著蒼涼的風沙苦苦前進。故文筆屬實當代垃圾,不值一提,下一位。
王朔,小醜而已,半火半海,自以為真誠直率,是一只能孕育生命的神牛(參考北歐神話)。
余華,年少時啖肉飲血,死前卻渴望用蜂蜜塗抹幹唇的冢中枯骨(參考袁術結局)。
阿城,沒讀過,一定是三流作家。蘇童,煙水氣太重,秦淮歌姬看月華。
以上,作家不值一提。
文采好的有誰呢?
唐家三少,屬實當代文筆巨鱷,文學楷模。
天蠶薯仔,筆耕不輟的天才作家,橫空出世一代巨擘。
辰東,風淩天下,跳舞的紅鞋,貓膩,烽火戲諸侯,我吃西紅柿等都是支撐起當代文學界的文筆大師。
當然,絕對少不了江南。
--------------------------2022.5.5更新----------------------------
我覺得有些事情還是需要表態的,比如現在。
我接觸到莫言先生的作品其實很早。十幾年前,家裏貸款買了房,每日的夥食就是榨菜和白米飯。但母親仍然有著雷打不動的兩件事,一是每天讓我喝一瓶新鮮牛奶,哪怕是找樓下的小販賒賬;二是訂閱【讀者】和報紙,雖然有時候是好幾期一起帶回家,但很少漏過。
【讀者】上總有些文章能讓你讀到最後時,又返回開頭來看文章標題,然後不小心看見了作者筆名,印象深的就有莫言。那時候的我還幻想過自己的筆名。不過等後來家庭條件好了,父母卻沒能繼續訂閱報紙和雜誌。
可能是我不懂山東土話的原因,我確實認為莫言先生的小說不便於朗讀,而且畫面感不強。因為先生的作品並非靜態的山水畫,而是一個正在勞作的木匠——噪雜的轟鳴聲中些許漏下的陽光被木屑攔腰折斷。遠處或有山歌高鳴。
余秋雨先生的作品,千言萬語抵不過評論區一句「余秋雨說什麽都很有趣」,這句話匯總了我千辛萬苦想描述出的,混雜著「蒼涼的時間」和「歷史的理智」之類的胡言亂語。
阿城先生的作品唯讀過棋王,阿城太有名了,有名到曾經的我周圍有不少朋友都喜歡他,而且女性居多,以至於我從來沒有認真讀過阿城的作品。
蘇童先生,我說他煙水氣重,是因為他描寫的水太有質感了,比霧通透,更像是可以分開的煙,而且是那種細看之下是一粒一粒的可以觀賞的水珠。至於前文提到的,煙、秦淮、歌女、月,無非是想讓大家自行腦補出一副煙籠寒水月籠沙的畫面。
關於我說網文作家文筆很好,其實並不完全算反串黑,我確實認為他們文筆很好。
我小時候家裏的電視是要插卡才能看的,父母出門前總會把卡拔走,家裏沒什麽玩具,能供我消遣時間並且躲避獨處恐懼的只有那一櫃子書。左上角是資本論,左下角的沈思錄,兩本書隨便一本就能給我當被子用,壓得我起來不的那種。我喜歡的只有漫畫版的水滸和書角上有笑話和謎題的各種讀本,包括我的寒暑假作業。
我願意閱讀大段的文字,得虧小說繪等小說雜誌的流行。在當時,網文小說極其盛行,天珠變,鬥破蒼強,鬥羅大陸等系列相繼出來,等我住校了後續又接上金庸、江南、韓寒、南派三叔的作品。直到高二時期讀到了王小波【黃金時代】和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才開始逐漸改變閱讀習慣。
我很感激網文小說對自己人生一些重要階段的陪伴。
我一直覺得,否定從前自己喜歡的東西,等於背叛了現在的自己。所以,我說網文作家文筆好,不完全是調侃。
借用余華先生對莫言先生的評價,作為我對上述提到的提到的創作者的整體評價:
"我操,他怎麽寫出這麽牛逼的東西的「
--------------------------2022.5.6更新----------------------------
失眠的厲害,無意中刷到一位知乎大佬的回答,還沒看完就已經淚流滿面
現在分享給大家,算得上是現代中國文學成就匯總
再補上這位大佬的另一個回答,供大家參考
為減少誤會,我就取消匿名了
我本不是什麽愛讀書的人,我很樂意在看書的時候,身後出現一位穿超短裙的女孩子在我耳邊大聲說:「那邊網吧今晚包夜半價,還送一罐可樂。」然後我扔下書,用更快樂的方式消磨時間。
寫這個回答原意只是想抖個機靈,大家夥兒當個樂子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