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房產不再是投資重點標的,存款利率下行,股市乍暖還寒……年輕人卻總有自己的辦法:左手是極端攢錢、用理財收益生活,該省省、該花花,右手是當股市機會湧現,他們也絕不保守,嘗試主動出擊。
文 | 安雨
編輯 | 張輕松
營運 | 泡芙
用小錢生活,實作「局部退休」
存夠一百萬元,用利息生活。90後攝影師鹹魚,年紀輕輕就過上「局部退休」的生活,在武漢鄉下老宅「坐擁」整片池塘。
她將此前攢下的100多萬元放在余額寶、債券基金等做偏穩的理財,靠收益滿足日常開銷。 她自己種瓜種果,額外開銷很少。池塘邊種的兩棵橘子樹,前段時間剛收獲了幾大桶橘子,鹹魚分給了周圍的鄰居。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年輕人將目光轉移到利息或收益的「小錢」上。在小紅書財經與螞蟻財富聯合推出的【2024年輕人十大理財趨勢盤點】中,「用利息生活」「只求微賺」等成了年度理財現象。
他們靈活配置資產,本金高的用利息覆蓋生活成本,本金少的至少可以每天「加個蛋」,也算實作了「局部退休」。
大一新生林艾也感受到用「小錢」作為飯費的樂趣。她來自廣東深圳,自詡有「搞錢」的基因,高考之後靠做家教,攢下了兩萬多元本金,一半存定期,一半購買基金。 今年11月,初學理財的她掙了200多元,雖然不多,至少保本,憑空又多出了半個月的飯費,林艾十分滿足。
小鹿今年28歲,生活在杭州,攢下了60多萬元存款。她將儲蓄分成三份:房租、生活費和理財部份。小鹿不喜歡高風險的理財方式,她將大部份資金都放在支付寶裏偏穩的理財產品中,掙些利息錢。
十年前,小鹿第一次意識到掙「小錢」的可能性。那時她在高考補習班讀書,老師和大家閑聊,說起自己把錢存到余額寶裏,不僅賺得到利息,還能隨取隨用。小鹿聽到立刻豎起耳朵,原來「錢生錢」離自己並不遙遠。
後來,小鹿將父母提前打的大學學費存到了余額寶裏,一萬多元,一個多月的時間裏能有十幾塊錢收入,這是她的首筆利息。
每天早上,小鹿都會開啟手機軟件,檢視本金後面的紅色加號。即便是小錢,這種體感上「免費」得來的犒賞,對還在讀書的小鹿而言極為珍貴。「哪怕每個月只多幾塊錢,我就會用這個錢到學校食堂吃份冒菜,」小鹿說,「這頓飯沒有任何成本,我就很滿足。」
工作幾年後,小鹿的錢積少成多。去年10月份小鹿盤算了一下自己的存款和利息,發現存款每個月能有六百多元的利息,在淮北老家足夠生活一個月。於是,小鹿在自媒體頻道拍攝了「用利息生活」的系列影片,她這樣定義用利息生活的方式:沒有任何消耗地在這個世界上度過了一天。
「小錢」的魅力不在於多,而在於覆蓋日常生活中的具體細節,一頓飯、一杯咖啡、一場電影,是年輕人從日常生活中建立理財概念、產生理財成就感的「小確幸」——理財是為了更好地生活。
00後勇闖A股,「一次最好的學習」
在風雲變化的市場行情中,這屆00後也在嘗試抓住「小賺一筆」的機會,哪怕要為此付出「學費」。
今年股市大熱時,一部份年輕人也加入到「股市迎新」的隊伍。2024年10月,滬市A股賬戶新開戶數達到685萬戶,約為前9個月平均開戶量的4.5倍,根據財聯社報道,其中20%為25歲以下的投資者,25到35歲投資者占比30%,越來越多年輕人入場A股。
也有不少人退而選擇基金。根據螞蟻財富數據,新購權益基金有8成資金投向了更加分散的指數基金。螞蟻理財社區裏,新老基民也首次「對話」,老基民忍不住留言「別沖動」,這個詞語的出現頻率環比上漲了109%。
林艾是在同鄉群看到A股大漲的訊息的。原本,林艾只是在支付寶隨意買了幾個基金打理著,這次股市的利好訊息讓她開始認真思考如何能在A股裏掙到錢。
一個高中學長在北京的大學讀商科專業,接連發了好幾條朋友圈,強調這次機會「千載難逢」;一個學姐在同鄉群裏和大家探討不同股票的漲勢;林艾閨蜜的父親直接給了她5萬塊錢,讓她趁著這次熱鬧「鍛煉鍛煉」。
林艾的進場,先從指數基金入手,她在國慶前購買了2000塊錢的「滬深300」。當時已經在較高位,但是比起很多個股,波動沒有那麽誇張,心裏也能稍微踏實一點。
為了勇闖A股,林艾成了大學生裏最卷的人。當別人還在吐槽「早八的大學生哪有帶腦子的」時,她每天早早起床,趕在早八點課前,一邊吃飯,一邊聽著理財播客往教學樓走。十月底,林艾從圖書館借閱了一本【個人理財】,500多頁,7個部份,她用了將近兩周時間看完了。
專業課都安排在上午,林艾無法在早上9點半開盤時第一時間檢視基金的情況,於是她只能在中午吃飯時研究漲跌。到了選修課的時候,林艾才能拿出手機,在下午三點收盤前進行賣出的操作。
「紙上得來終覺淺」,理論結合實踐,林艾的基金雖然各有漲跌,滬深300這樣緊跟大盤的指數倒是保持持平。她開始總結,理性才是理財的關鍵,加速從理財小白向「未來的投資人」蛻變。對林艾這樣的年輕人而言,這次試水A股,是一次最好的學習。
搞錢是為了享受世界
可以說,上半年「用利息生活」占據著年輕人理財思路的C位,「小錢」收益成了探索無痛攢錢的一種可能性;下半年,股市則成為年輕人的新話題,許多人成了股民、基民新手,小試牛刀。
理財趨勢的變化誠實地體現出當前年輕人和財富的關系:多掙最好,小掙也行;既要求穩,也要求財。
金錢的意義,在不同代際的人身上有著不同表現。中國老一輩人更追求存錢攢錢,奉行節儉,儲蓄本身就能帶來安全感和幸福感。而年輕人和金錢的關系更為靈活。年輕人自嘲要重修「數理花」,追求會攢錢、會理財和會花錢,知道如何更好地照顧自己。
小鹿把攢錢視作第一要務,主要是希望達成自己從小「看看世界」的願望。小時候每一次寫「暑假生活」,連省會都沒去過的她只能重復寫老家的風景,長大後,她要為自己拓寬生活邊界。
對鹹魚而言,財富給她帶來了一定的自由,能夠有底氣地選擇生活。鹹魚沒有讀大學,年紀小小就出來闖蕩。她曾和朋友合夥經營茶莊生意,經常連續幾夜無法好好休息。過了30歲,鹹魚在一次體檢時得知自己身上出現了多個結節,才決定把生活的節奏慢下來,過上田園生活。
近幾年,理財也逐漸呈現出一種年輕化的趨勢。林艾將搞錢當作興趣,小時候,她偶爾看到父母研究股票,覺得電腦螢幕上曲折的線條十分有趣。她計劃這次回家後,和父母報備自己這兩三個月的理財成果。
林艾還帶動了身邊同學理財。她曾給幾個好友講,什麽是貨幣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朋友們對此卻不感興趣。進入大學生活後,林艾相對成熟的金錢觀顯得愈發可靠。 好友慢慢也會用余額寶或者購買偏穩的債券基金,多掙到了一杯奶茶錢。
小鹿是從摳摳搜搜進階的。攢錢初期,小鹿的薪金不算高,她使勁壓縮開支,即食麵、螺螄粉這類速食是餐桌上的常客,有時候炒一份薯仔絲,吃24個小時。
後來,小鹿和一個性格灑脫的朋友合租,才慢慢把自己的金錢觀舒展開。朋友講究生活品質,經常用美食犒勞自己,小鹿也發現美食確實能讓人心情變好,而好心情會帶來好的氣運。從那時起,她暗下決心,不過分壓抑自己的需求,權當給自己的獎勵。
這幾年,小鹿看清了自己和金錢的關系,是「人本位而非錢本位」,畢竟辛辛苦苦賺的錢,是要對自己進行反哺的。
已經提前「退休」的鹹魚最近正忙著打理菜園。入秋時,她在菜園裏種了香菜、茼蒿、白菜、蘿蔔,現在正是收菜的時節,剪一茬後,有些蔬菜還會再長一茬,更茂盛,更健康,為了臘月做準備。
越來越多年輕人覺醒了自己的「搞錢」基因,他們和財富的關系從緊繃到松弛,在推拉之中逐漸形成動態平衡,也如同作物般自然生長起來。
(講述者均為化名)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