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短期的出口表現依然強勁。
根據海關總署的最新數據,2024年前8個月,中國貨物貿易(下同)進出口28.5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同)增長6%。其中,出口增長6.9%,進口增長4.7%,貿易順差擴大13.6%。按美元計價,前8個月,中國進出口增長3.7%。其中,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4.6%和2.5%。
從數據來看,中國出口增長趨勢繼續走強。中國對主要經濟體出口延續環比回升態勢,前8個月對東盟、歐盟和美國出口均保持增長。從市場主體來看,中國民營企業出口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外資企業進出口增幅也在擴大。
對此,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總監馮琳分析認為,中國出口走強的主要動因在於外需仍處於較強狀態。外需偏強的背後,主要是年初以來美國經濟韌性超預期,全球電子行業周期上行以及歐、美央行降息預期影響下,近期全球貿易處於回升階段。
從趨勢來看,短期內較強的出口增長動能有望延續。不過,馮琳也表示,考慮8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PMI指數已連續兩個月處於收縮區間,加上近期美國制造業PMI指數及就業數據顯示出較為明顯的走弱勢頭,外需放緩訊號已經出現。年底前中國出口增速有可能呈現趨勢性回落,減弱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為了完成全年經濟增長目標,接下來內需要及時頂上來,預計宏觀政策在促消費、擴投資方面會持續加力」。
對歐美進出口增長擴大
8月,中國整體出口額同比增速上升,創下年內新高。
中泰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楊暢對第一財經表示,按美元計,今年8月出口同比增長8.7%,和7月增長7.0%相比,增速提高1.7個百分點。從絕對金額來看,相較上月環比增加,仍保持在3000億美元以上水平。由於上年同月基數相對平穩,因此環比走強態勢推升了本月同比增速的表現。
馮琳表示:「以人民幣計價,8月進、出口額同比增速分別為0和8.4%,與同期以美元計價的增速差主要緣於過去一年中人民幣對美元有所升值。」她提出,這也是以美元計價的進、出口增速連續兩個月高於以人民幣計價的進、出口增速,體現出近期人民幣匯價同比回升。
數據顯示,前8個月,中國對東盟、歐盟和美國出口均保持增長。
海關數據顯示,按人民幣計,前8個月,東盟作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值為4.5萬億元,增長10%,占中國外貿總值的15.7%。其中,對東盟出口增長13.1%,自東盟進口增長5.7%。作為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與歐盟貿易總值為3.72萬億元,增長1.1%,占13%。其中,對歐盟出口增長2.9%;自歐盟進口下降2.1%。
另外,中國與美國貿易總值為3.15萬億元,增長4.4%,占11%。其中,對美國出口增長5%,自美國進口增長2.3%。
和前7個月的數據相比,前8個月中國與歐盟、美國的進出口均保持增長,且增幅有所擴大,分別增長了0.7和0.3個百分點。同期,中國對歐盟和美國的出口增長也分別擴大了1.4和0.9個百分點。
具體從按美元計的單月數據看,楊暢分析稱,今年8月中國對美國出口同比增長4.9%,環比回落3.2個百分點,絕對金額延續年內回升態勢,是自2023年9月以來的最高值,但上年基數走強更加明顯,導致壓低了8月同比增速。
對歐盟出口同比增長13.4%,絕對金額環比增長,是自2023年3月以來的最高值,疊加上年基數走低,推升了8月同比增速;對日本出口同比增長0.5%,絕對金額環比回落,但上年基數走低更加明顯,拉動8月同比增速。
8月中國汽車出口增速顯著加快
值得註意的是,8月中國汽車出口增速顯著加快,而這是在7月5日歐盟對華加征新能源汽車進口關稅落地後的表現。
海關數據顯示,8月中國汽車出口達到61萬輛,環比增長10.9%,連續兩個月環比高增;8月汽車出口量同比增長38.6%,同比增速較上月加快12.2個百分點,也是連續兩個月增速加快;出口額方面,8月同比增速達到32.7%,也較上月加快18.9個百分點。
對此,馮琳認為,這意味著7月歐盟加征關稅事件對中國汽車出口的整體影響不大,但考慮到歐盟是中國重要的電動汽車出口市場,後期影響還需持續關註。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在今年6月下旬的一場公開演講中表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成本優勢對於歐洲的成本優勢在50%~100%。正是因為這樣的成本優勢,加征關稅後,先淘汰的是其他國家效率比較低的企業,中國企業占世界貿易的份額只會上升而不會下降。
「在歐盟經濟疲弱、進口需求不足,以及中歐貿易摩擦升溫的大背景下,8月中國對歐盟出口增速達到兩位數,超出普遍預期。」馮琳稱,這一方面與上年同期基數偏低有關,同時也不排除近期中歐貿易摩擦引發數據波動的可能,可持續性有待進一步觀察。
馮琳還表示,5月美國宣布對中國輸美「新三樣」等價值18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雖然此次加征關稅涉及的商品規模較小(占2023年中國對美出口的3.6%),影響有限,不過結合美國大選帶來的不確定性,短期內可能帶來其他商品的對美「搶出口」效應。為此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對美出口動能大概率還將保持偏強狀態。
在華外資進出口增幅擴大
海關數據顯示,按人民幣計,前8個月,民企進出口增長10.5%,占中國外貿總值的55.1%,占比較去年同期提升2.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長9.8%,進口增長11.9%。
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增長1.5%,占中國外貿總值的29.4%,增幅和占比較前7個月分別擴大了0.5和0.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長1.8%,進口增長1.1%。國有企業進出口下降0.1%。
從產品結構而言,機電產品占出口比重近六成,其中,自動數據處理器材及其零部件、集成電路、汽車和手機出口增長。前8個月,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增長8.8%,占中國出口總值的59.1%。
對比前7個月數據,汽車出口增速回升了1.5個百分點,手機出口轉負為正。勞動密集型產品增速回落了2.3個百分點,其中服裝、紡織品、塑膠制品和農產品增長均略有收縮。
馮琳提出,展望9月,伴隨上年同期基數有所擡高,短期內較強的出口增長動能還有望延續。8月官方制造業PMI指數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8.7%,較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繼續高於歷史平均水平。因此,9月出口額有望繼續保持同比正增長,預計同比增速將在6.0%左右。
馮琳認為,今年上半年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PMI指數持續處在擴張區間。歷史數據顯示,中國出口走勢同這一指數關聯度很高。從整體外需走勢來看,8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PMI指數降至49.5%,連續兩個月處於收縮區間,預示後期中國出口增速可能會出現趨勢性回落。綜合判斷,年底前中國出口增速有可能呈現趨勢性下行態勢,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會相應減弱,為完成全年經濟增長目標,接下來,宏觀政策預計會在擴大內需方面持續加力。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