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系統版本,優秀的門檻極低。
錢少不是核心問題。
出身家庭貧困,然而又能在某些方面獲得卓越成就的人並不稀缺。
即使退一步說,很多這樣的朋友可以提升自己的生態席位,並維系體面的生活。
核心問題,是腦子裏從小被裝了一整套的死迴圈程式,我以前曾稱之為笨蛋導航儀。
原生家庭如果相對貧乏,其金錢上的稀缺可能會造成非常多的副作用,並且這些副作用會用某種意識形態的不知其所以然的「正確」潛伏在認知基膜裏,導致人們在決策時,自動導航向笨蛋的方向大踏步邁進。
比如,天然被原生環境灌輸了一堆弱勢階層的社交思想鋼印。
1,要跟大家都交朋友。——搞出一堆無效社交,沒有社交分層概念導致社交精力和資源嚴重稀釋。
2,別人對自己不誇獎、不耐煩,自己就應該很惶恐。——搞出一堆把別人課題置於自己課題之上的習慣性討好的自虐者。
3,分不清節儉的意義和目的,瞎節儉。——這導致在必要的大額開銷時畏畏縮縮。
4,面子很重要。——這導致在很多性價比極低的展現性消費上,決策非常容易被綁架。
5,應激性推卸責任。——通常很容易埋怨隊友、他人、同盟,也很容易陷入汙名化社會以證明自己有能力的樸素憤世嫉俗。然後就喪失了行動力。
6,從眾的烏合之眾本能。——非常輕易的就能被周圍的人裹挾去做很擬人很唐氏的重要決策。
這時候,如果經濟周期並非處於容錯性極大的高速成長期,那麽當事人越努力,則越難獲得高性價比的機會和成果,驢子埋著頭拉磨的既視感。
大概率的,辛辛苦苦努力的成果,無法積蓄貨幣資本和認知資源,都去給社會化繳認知稅了,搞半天弄不好還負債。
負債+鄉願刻奇驅動的永動機人型牛馬,努力完了,疲憊了,就去看奶頭樂,把自己笨蛋導航儀搞得越來越強大,怎麽翻身?
然後再來抱怨,貧苦出身沒機會。
記住,貧困不是什麽可怕的事情,最可怕的心理貧困和認知貧困。
1,考個好點的大學,或者,當學徒進入一個與原生家庭環境完全不同的現代化組織。
2,觀察周圍的人,學習、理解、共情與自己原生環境不一樣的人。
3,去尋找好的紀實文學、現實題材影視劇、紀錄片,找到與原生環境不同的觀點、情景,作為樣本訓練自己的包容性和多樣性。
4,用愛好與鉆研找到自我愉悅的手段,心理健康不那麽依靠前現代化的儀式感和笨蛋互捧,不去刻奇癡呆文婦和落魄書生的意淫範式。
5,杜絕從眾和為了儀式感繳納的認知稅,用極致的性價比妝點自己的生活和人設,存有積蓄。
做好這些,積累力量。
然後等待,等待必然到來的周期性紅利。
不急,慢就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