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從集體中尋求安全感。
我上小學時,被老師罵腦子太笨。
我小學升初中,考一所還可以的學校,落榜,差了分數線20分,我依稀記得我媽教我看那種表格,我楞是看不懂,我還記得知道六年級畢業,我也沒學會雞兔同籠。
初中升高中,高中分數線 609,而我只考了 591,因為初中比較差,有那種定向生指標,我才成功進入高中讀書,高一被分在了平行班(最差的班)。
高一數次考試,都是班上三十多名(總共五十多人)。
第一次生物考試不及格,考了 58 分。
數學一次月考只考了 60。
但這一切自進入高二之後,就沒有再出現過,最後的高考成績,數學 143,只扣了 7 分,理綜 285 分,數學和理綜都是我們年紀最高分,總分 654(年紀第二),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錄取,
我想我並不是一個有資格站在那裏對你們指點迷津的人,但是我確實有些事想和你們說,願你們也明白。
當我們談論安全感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麽?
當你和大家一起,做相同的事的時候,你會感到安全感,因為你覺得,雖然可能我無法超過大家,但至少,我不會掉隊。
當你上了大學之後,看到宿舍裏的同學都在打遊戲,你也參與到了其中,這時你心中仍然有安全感,因為,就算情況最壞,大家也是一起掛科,一起掛科,總比我一個人掛科強吧。
人有個特點,就是只要大家一起,哪怕是承受災難,都能獲得不知從何而來的勇氣。
殊不知,你承受的災難,並不會因為是「大家一起承受」而減輕多少,甚至有時你會發現,那些說好了和你一起承受災難的人,最終竟然突然拿出了什麽法寶,替他消了災,只剩下你一個人。
我一直相信一句話, 自己不一定是最了解自己弱點的人,但是自己一定是最了解自己處境的人。
你可能會剛愎自用,不知道自己有指人說話的壞毛病,不知道自己脾氣不好,不知道自己總對他人刻薄......
但你總知道自己有多慘吧?
你這個月花唄還了沒?你的家境如何?你的父母是否還臥病在床?你自己的身體狀況如何?
你和你的同學一起打遊戲,但你家底薄弱,畢業後根本靠不上父母,但是你同學卻畢業後就被父母安排了工作,當這一切發生了之後,你還後不後悔「和身邊的人做相同的事」?
我高二高三成績從年紀三百多名躍升到年紀前三,就是因為,我不再從集體中找那種安全感了。
我開始用邏輯和理性判斷自己的做法是否合適,而不是「身邊的人是不是這樣做的。」
我開始逐漸相信自己的判斷。
英語老師說,「記單詞就要自己翻字典,才能記住。」,而且她還給我們班統一訂了一個特別厚的那種牛津字典,一個大厚本,一千多頁。
身邊的人遇到不認識的單詞,都是這樣做的,但我用我最基本的理性去判斷這句話,也能明顯發現這句話背後 毫無邏輯 的事實。
首先,當時的總體情況,書和練習冊已經訂購了非常多(學校統一訂的,裏面很黑),幾乎每個學生的抽屜裏都塞滿了各種書,甚至腳底下,書桌旁都放著書,後面的書櫃裏也放著書,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我還要再裝著一個那麽厚那麽重的一個字典,對我來講絕對是一個負擔。
第二,翻字典是個 浪費時間,簡單重復 的過程,我永遠不相信對一個東西的習得是靠簡單重復,對一個東西掌握力的提升,這個過程一定不舒適,一定費腦,你怎麽就讓我做簡單重復工作?
我們學校不讓帶電子產品,但是我還是想辦法搞了一個很小的電子詞典,於是,我不用承受那字典的「不能承受之重」,也不用在查詢單詞上消耗無意義的時間。
不僅如此,在當時,在背單詞軟件還沒有普及的時候,我就每天回家,鼓搗那些手機 APP,開始用扇貝單詞背單詞,在那時,這 APP 簡直是降維打擊。
APP 自動有記憶曲線輔助,還有讀音,在當時那種大家都不用這種 APP 的年代,我的詞匯量突飛猛進,而且,還會讀,我也會讀例句,然而這一切,老師從沒說過。
按部就班帶給了你什麽?
按部就班最終帶給你的,往往是無止盡的空虛。
從高二開始,我的學習方法開始變得和周圍的人越來越不同,我在這個過程也曾掙紮過,也曾心虛過,懷疑自己這樣做是否可行,但是我知道,我是在和 大腦 的劣根性 進行鬥爭,這個劣根性就是 從集體中獲取安全感 。
不僅如此,我發現我們學校訂的練習冊,有很多問題。
第一,以生物為例,生物訂了兩本練習冊,一本叫 【狀元之路】,一本叫【名師對話】,首先我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這兩本練習冊中有大量的,重復的題。
第二,我好像在學校之外,從沒聽說過這兩本練習冊的名字。
第三,練習冊上有很多錯別字。
於是我產生了懷疑。
我的想法很簡單,如果學校統一訂的這個練習冊,真的是經過市場檢驗的,那上網搜一下,總能搜到個封面吧?
然而,我搜了之後發現什麽都搜不出來,和 【五年高考 三年模擬】這種練習冊的情況完全相反。
我不信老師和學校,我信市場,市場上能賣火的練習冊才是好練習冊,你們這學校訂的,來路不明的破練習冊,快給我滾遠吧。
於是我開始去書店自己選練習冊,在此之後,我就不做學校的作業了,需要交作業的時候我就抄答案,也避免了做重復的題浪費時間。
呵呵,我還記得有一次全班就我一個人沒交數學作業,班主任還當著全班的面劈我,結果接下來那此考試,我的數學 147 分,全年級最高。
我不做數學作業是因為,首先,我在火箭班(高二被分到火箭班了),但是我卻發現這本練習冊,全年級都訂的是這個,平行班也是這本練習冊,所以這又是一個典型的 集體陷阱 。
在高三的時候,我的數學水平已經趨於年紀頂尖,結果你要我做和全年級一樣的練習冊?
我掃了幾眼,發現特別簡單。
呵呵,那我就不做,我直接扔了,你們愛怎麽說我怎麽說我。
我自己去書店選了一本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冊,開始進一步提升。
整個過程,高二和高三,都是晚上十一點睡。
而在當時,整個高中範圍內,熬夜學習現象特別嚴重,很多人學到晚上十二點,甚至更晚。
而且你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熬夜,這種行為本身,有 感染性 。
因為當時大部份都是住集體宿舍,當你看到身邊人熬夜學習的時候,你如果本來有一丁點熬夜的念頭,比如,還有什麽作業還沒做完,你就馬上加入到他們中了,這就又陷入到了 集體陷阱 中了。
我的想法很簡單,晚上熬夜,白天起不來,對身體不好,非常影響狀態,所以我不熬夜。
但上面說的一切前提還是,我沒有從集體中尋求安全感。
再次之後,我的做法和身邊人的差距越來越大,我最後不再記筆記,因為我意識到了上課記筆記基本是照抄,簡單重復,只是浪費時間。
這個 不從集體中尋求安全感 的思想,也一直貫徹到了大學,也讓我在中科大這個,所謂的,壓力很大的學校,沒有感受到絲毫的壓力。
上了大學後,我的學習方法也在不斷地改進,我的學習方法論從未停止更新。
我幾乎沒看過基本學校發的教材,學習一門課我第一時間去 Google,搜尋最好的英文資源,而不是拿著學校發的那本教材啃來啃去。
初高中學東西是買書,大一學東西是用百度雲下載資源,而現在,我不再下載什麽東西,都是看線上版本。
大學期間,我每天的學習時間在五到六個小時,但於我而言,已經足夠。
我並不是一個特別的人,只是在某個時刻,明白了:
所謂的天才,絕不是和一堆人紮堆,去和別人做相同的事,以求取得優勢,而是那些精神上脫離了集體歸屬感,專心做自己事的人。
我生來普通,我生來不同。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