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心理學是在教我們如何成為「受歡迎的人」嗎?你認為心理學在教給我們什麽?

2024-06-20心靈

如果我是你的咨詢師,僅就這一個問題,你可能就「露怯」了,你可能不知不覺就暴露出了自身的問題指標。

首先,你這個問題提的就格局太小了,這說明對於你而言,現實層面的解決方案,遠遠大於「自由而無用」的概念,你可能真的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了類似的問題。

事實上,科學之所以誕生,並不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的。

原因很簡單,在科學被發現之前,人們根本不知道還有這麽個東西存在,是什麽都不知道,怎麽談得到用它去解決某個對應的問題。

如果只為了解決問題,那麽經驗和技術就足足夠了,犯不上費那麽大力氣,繞那麽大彎子,去追求一個本源的東西,因為也許你花盡畢生精力只能取得小小進展,只為解決問題沒人幹這種舍近求遠的事。

科學研究這東西,是人類對世界的好奇心驅使的,是有閑有錢的情況下玩出來的,請註意我真的用了「玩」這個詞,這個過程真的就是玩,一切今天看來價值不可估量的成果,其實都是科學家們玩出來的。

人們最初研究科學的時候,沒有任何功利性的想法。認識世界,滿足好奇心,拓寬我們這個物種的認知邊界,走在全人類前面做引領者,這是馬斯洛需求層級最高級的自我實作,成為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智者,或者成為學派的佼佼者,公布重大創見,留下不朽的傳世之作,這種成就感和激動人心的成就感,比什麽找到愛情可能要爽一萬倍。

心理學是古希臘誕生的,一開始是隸屬於哲學學派的,包括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都在研究靈魂的本質、感知和認知,連心理學這個詞都源自古希臘語,「psyche」意味著靈魂或生命,而「logos」意為話語或科學,合起來就是「靈魂之科學」。

是的,這是關乎好奇心,學習認知的學科,先賢創立心理學的動機遠遠沒有那麽狹隘。

再說回你這個問題,你這個問題一提出來,立刻就暴露了幾個疑似的指向性。

你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如何受歡迎」,那麽,「如何受歡迎」是你大腦中如同彈窗廣告一樣彈出的自動思維。

「受歡迎」這件事大概率對你很重要。

如果你已經是個受歡迎的人,那麽受歡迎這件事是一直存在在你身上的,如果是這樣,你不會感知到它有多重要,你只會覺得這稀松平常,魚也不會意識到水的存在。

你如果此刻受歡迎,不會想到借助心理學去達成這一目標,你對於「受歡迎」這件事的需求大概率很迫切。

你可能在把「受歡迎」這件事當作你的安全感和自我認同感來源。

以上這些,是我腦海裏直接會閃出的一系列判斷,咨詢是一個咨詢師和來訪者一起探索自我的過程,如果你是我的來訪者,這可能是咨詢流淌到的一個很重要的節點,我們可能會就這個話題延伸探索很多。

想要解釋明白「受歡迎」的需求,我不得不歪個樓,先來講清楚「自尊」這個概念。

事實上,人的「自我認同感」或者說「自尊」是有三個層次的,分別叫做「客體來源自尊」「有條件自尊」和「無條件自尊。

先來說客體來源自尊,這很重要。

人在童年時期,在核心觀念形成期,是沒有參照物的,孩子無從判斷自己是好還是壞,這時候孩子的自我評價幾乎完全來源於父母,如果經常被肯定,認同,那麽孩子就自尊自信,被誇多的孩子長大甚至會自信心爆棚,但 如果不被認同,那就慘了,可能這個孩子一生都在尋求認同,即便優秀極了也會自卑嚴重。

有條件自尊也容易理解,我考上大學了,我才能有自尊,我工作賺錢多,我才會有自信,我搞物件不費勁,我都不用打扮女孩子就圍著我轉,那這個人也不會當舔狗了。

有條件自尊有其好處,它類似於一種焦慮感,能催人奮進,但這種第二階段的自尊,還是有一個致命傷。

那就是,如果你真的就是很差,那你還能不能有自尊自信呢?

甚至於你真的不差,但是你有完美主義,一丁點不完美都會令你十分自責,你經常喜歡向上比,拿比自己厲害的人打壓自己,無論取得再大的成功你都覺得不值一提,「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有多水」。

這時候你怎麽讓自己不自卑呢?

所以,只有第三階段的自尊才是恒定的,也就是「無條件自尊」——這個自尊可能不太好理解了,可能會有人直接就問,你如果真的什麽都不是,那你怎麽做到自尊自信呢?

這句話很難反駁,但不是不能反駁,這是個非常似是而非的偽命題。

很多人自卑的理由是什麽?是「自己真的很差」——對吧?

但「人」是活在時間軸裏的,哪怕你真的很差,你也只能下個定論是「此刻的我還很差」,你可沒有活在未來,你是沒有資格代表未來的自己下定論的。

看起來未來變好就可以自尊了,那麽未來怎麽能優秀起來呢?

答案是,你得先相信自己有這個可能性,這是大前提。

如果你都不相信自己會變好,你根本就不會往那個方向去,你根本沒有推動你付出行動的心理動力——你如果明知道手裏是竹籃,那你還會去打水嗎?

這就是自尊自信的力量,這不是為什麽的問題,是生而為人,你就必須要無條件相信自己,想活著就要吃飯,想自我實作,那你就要自信。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很多時候,人的不自信來源於和他人的比較,是比了之後才覺得自己不行的,但很可惜,和別人的比較這件事,也是虛無的偽命題。

因為人與人之間根本沒有可比性,也沒有比較的必要。

這個可能稍微難理解一點,我需要著重再解釋一下。

我們打個比方,你叫張三,好,你這個張三的名字依附於你這個身份上,你這個身份依附於你的肉體和你的自體(精神肉體)上,這世界上只有你一個張三,別人不是你,哪怕這個人也叫張三,他也不是你,你的肉體和靈魂是唯一的,和別人不相連。

我們說,人生而為人的目的,是盡可能的成全自己,揚長避短,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到最佳。那麽提升你張三這件事,只有你張三自己能做到。

你打籃球,肯定沒有姚明優秀,但姚明再厲害也只能提升他自己,你想打好,只能你自己好好練球才行,這個練球的過程,和任何人都無關,你球技的增長,只取決於你練習的成果,和任何的人比較,都不能讓你變好或者變壞。

人的本質是孤獨的,就是這個意思。

你說你天賦爛,類比為你鬥地主抓了一手都是爛牌,但抓爛牌不代表輸,你可以當門板,可以出順子飛機,你還是有你的作用,只要你好好打,打得對,即便是你輸了,別人也會說,「張三是個好牌手,他只是運氣不好而已。」

我之前舉過一個例子,我問一個自卑的來訪者,你覺得我的咨詢怎麽樣呢?

他說好。

我說:「那有沒有比我優秀的咨詢師呢?是不是有的是?」

他說是。

「可為什麽那麽多優秀的大咨詢師沒幫到你,卻是一個不夠優秀的我來幫助你了呢?如果我向上比,我覺得我永遠追不上大咨詢師,索性就不幹了,那是不是你就沒機會得到我的幫助了呢?」

這就是「每個人的存在都有價值」的道理所在。

其實,真的存在自卑嗎?自卑很多時候是我們給自己找的一個借口,一旦認定自己不行,就不需要努力了,所以你可以發現自卑的人是勸不好的,正如同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OK,我們說回來,題主,你為什麽一定要糾結於自己是不是「受歡迎」呢?

「受歡迎」這件事,它是標準嗎?

不被別人接納的時候,是不是意味著一定是你的問題呢?你對於一個雙方都有可能出問題的事,卻是本能的只做自我負面評判嗎?

如果對方就是不願意接納你,你是不是要委曲求全,去討好對方,來贏得對方一句「好,我記住了,你叫遊坦之,是一個忠心的好人」呢?

當別人展現出對你的否定的時候,你是完全不care對方態度的改變,還是患得患失,一輩子都在「被認可就暫時滿足,不被認可就開始焦慮」的鐘擺規律裏,晃來晃去一輩子呢?

當你不被接納,不被歡迎的時候,你有沒有勇氣直面本能出現的痛苦和孤獨感,問問自己「即便不理這個人,又怎麽樣」?你能不能透過不斷強大自己,逐漸發展出對外攻擊,能站到更高的境界上,不斷看破他人所短,對不接納你的庸眾產生一種嫌棄呢?

這些問題留給你,這是你自己的課題了,只能由你自己來完成。

心理學教給我們的東西很多,但歸根結底只有一句話,「理解人性,認識自己和他人」,這是心理學的終極目的,如果你喜歡心理學,我希望你也是本著好奇心和求知欲來的,只有這樣,你才能大成,而不是僅僅把他當成異化自己的趁手工具。

以上。

個人成長/戀愛婚姻/家庭關系遇到問題的,可以咨詢我。下面這個回答是我的模擬咨詢。

短問題可以走文字咨詢,價格很便宜,復雜問題由於牽涉眾多,文字咨詢遠遠不能起效,還請移步音影片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