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你是如何從兩千多只股票中選出心儀的股票的?

2015-04-18心靈

這是我在另一個答案下面的回答,我大概透過3,4年的時間結合自己的性格與風險偏好選擇了一種篩選成長股並長期持有的思路,要說明的是, 選擇股票的方法必須要與交易習慣和風格結合,更要符合你自己的性格。別人的選股方法你學過去,但是沒學到買賣時機還是沒用的

以下回答僅代表個人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所有提到的股票,在現在這個時點價格都不便宜,請不要輕易跟風買入。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以下回答來自

你認為當前 A 股市場上最具成長性的上市好公司有哪幾家?你從哪些方面考量的? - 王端端的回答

,也被選入了【金錢有術】,根據最新數據和本問題進行了一定修改。

*我其實不太想回復「如何尋找上市公司毛利率」這種問題的,我覺得這就像是「我的idea已經饑渴難耐,就差一個程式設計師了」一樣可笑,連你做出決策的資訊都不知道去哪搜集,你怎麽做決策呢?

就算你沒有機會用wind這類專業客戶端,大部份主流的股票交易軟件裏都有公司資料,少部份還有股票篩選功能,裏面能找到上市公司的數據。就算你不用股票交易軟件,或者你像我一樣用mac系統,你百度搜尋一下,新浪財經有上市公司專題,和訊有上市公司數據庫,怎麽就能找不到呢?我希望這個答案授之以漁,而不是你照著這個答案拉了一遍,找了幾只股票買進去,等了一個月,發現沒怎麽漲,回來說我是騙子。

**從這個答案收到的反饋,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股市現在有多瘋狂,我收到了大量要求薦股的私信,而很多人連如何尋找上市公司財務數據都不清楚就入市了。我在這裏明確一下,我個人已經出掉了大部份股票,只保留了成本非常低的,因為我認為股市已經很瘋狂了,可能現在離這次的最高點還有距離,但08年的教訓讓我知道很少有人能成功逃頂。

這個答案,不是在推薦這幾只股票,只是因為最早我寫了策略,很多人質疑沒有實際例子。現在的時點,這裏面提到的股票都很貴,非常非常貴。我只是寫了一種選股思路和方法,這種方法可能可以幫助你找到不錯的公司,但不等於你任何時候買入都是能掙錢的。

我認為現在股市已經很不適合進入了,如果你有之前買得股票,浮盈能兌現就先兌現了吧,如果沒有,那我覺得千萬別受你邊上掙了錢的人刺激,人家是人家,你是你,上漲行情掙錢的80%都會在下跌中賠進去。還有,我不薦股,也不對任何股票進行點評,請不要私信我了。謝謝。 **

寫在開頭


我個人從2009年開始接觸股票,因為從事投資工作,所以有時間做很多研究和學習。但一直到2011年前,我從來沒有賺到過一分錢,書讀了很多,報告也沒少看,嘗試各種選股方法,但就是掙不到錢。和很多人一樣,一買就跌,一賣就漲,作為一個以投資為工作的人,真是一件挺失敗的事情。


2011年前後,我認識到也許是因為我每天都看股票,過於頻繁地做出判斷和選擇導致了難以堅持一種投資策略。於是我決定改為選擇我認為的成長股,長期持有。這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在這之後,我總結了一套自己的成長股選擇策略,買入並持有了一只股票:上海萊士,幸運地獲得了超過800%以上的回報。使用同樣的策略,我在2012-2013年分批買入了另一只股票:美盈森,到目前為止獲得了200%以上的回報。在2014年買入了第三只股票:廣電運通,到目前為止獲得了100%回報。


****這裏要說明的是,其實後兩只都比我預計的上漲速度快了不少,這和市場環境有關系,我的選股思路並不是希望買到那些買入就開始上漲的股票,這不是目的,也不會以此作為選擇股票的考量。****


至此,我認為這不完全是偶然現象,這個策略大概是有一點價值的。優秀的選股策略和投資策略有很多,但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並堅持執行,才有可能獲得回報。在此,我願意分享自己的心得。


為什麽要有自己的投資策略?


我在09年剛開始投資股票的時候,會很教科書地分析公司和行業,看很多報告,相信那些報告裏面關於公司未來3年增長的預測,這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盡信書不如無書,能看明白家門口煎餅攤的商業模式和發展預期其實就能看懂很多上市公司的(無非就是進貨、生產、銷售,發展預期在於潛在使用者數量和競爭對手情況),但我們很多時候總願意給自己這樣那樣的理由相信那些不切實際的東西。(我們相信一個做啤酒的能研制出最先進的疫苗,我們還相信奧巴馬連任成功所以澳柯瑪能上漲。)


任何時候,悲觀地去看一個企業的未來預期,但是樂觀地去看過往業績。一家公司的過往業績是能說明很多東西的,技術實力,供需關系,管理層水平糊態度,都會或多或少反映出來。用看煎餅攤的標準和態度去看一家公司即可:雞蛋和薄脆進價是不是合理?銷量降低是因為天氣冷了人少還是天氣熱了大家嫌煎餅燙手?和馬路對面那個煎餅攤相比,這家的煎餅更好吃嗎?價格更低嗎?和客人關系更好嗎?


我想說明的是,對於能夠下一些功夫花一些時間的人,上市公司沒有那麽難以看懂。不要以此為理由輕易相信別人的分析,更不要接受任何人任何形式的「薦股」。我自己曾經密切接觸券商和基金,有段時間每天手機上要沒有10條8條薦股短訊都說不過去,但結果呢?也許某一次你聽信了別人,買的股票上漲了,那麽你就會產生依賴,以至於最後徹底失去自己的判斷,而只要一次失敗了,你之前賺的錢就都回去了。所以,請相信你自己,沒有誰比你自己更可靠。


成長股的篩選


成長股有很多不同的定義,我個人認為成長股的要點在於成長,在A股的環境中,可以理解為流通市值的成長。像一些流通股本已經比較大,流通市值上百億的公司,雖然這樣的公司不是不能成長,但大概率來看,流通股本越小的公司成長空間越大。


初步篩選


毛利率


我不喜歡低毛利率的公司,傳統制造業和零售業裏很多企業做的很好,比如賣電器的,比如造汽車的,都有好公司,但是毛利率不足20%,這就說明規模是這類企業成長的重要決定因素。當他們的規模到一定程度,成長速度的下降幾乎是必然的。我一般只看毛利率30-40%以上的,當然因行業而異;


股本


這是放之世界皆準的標準,股本越小,擴張動力越大,潛力也越大,中國股民更是格外熱衷於炒小盤股。總的來說,總股本不超過10個億,越小越好,現在很難找到質地好流通股本還很小的股票了;


凈資產收益率(ROE)


我個人比較迷信這個指標,算是懶人選股票比較實用的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通常我會要求5%以上,10%為佳;


主營業務占比


這個不用多說,不務正業的公司絕對不碰,越高越好,100%最好;


股票價格


這其實是一種心理因素,通常價格越低的股票上漲空間越大,想象空間也越高。不是誰都會在100多買茅台,200多買中國船舶的,這東西不太好定一個統一標準,我一般希望在10-15元以下;


行業壁壘


毛利率是可以一定程度反映行業壁壘的,50%以上剩下的不是軟件互聯網,就是醫藥。這一條重要在於,稀缺的東西首先從價值上就是可以長期升值的,從概念上就更是可以爆炒的,資源類股票是一種代表,但並不推薦,繼續看下一條我會解釋;


需求


需求決定供給,決定價格,為什麽不推薦資源股票,就是因為越稀缺的資源往往跟一般老百姓離得越遠,需求反映到供給端的鏈條過長,或者本身需求面就很窄。比如稀土,沒錯,這玩意是稀缺,但是你告訴我這東西能有什麽用呢?稀土是戰略資源,但是跟老百姓有什麽關系?一般人感受不到這種東西的稀缺。我看不到稀土供求的大眾現實意義,所以我覺得大部份股民也看不懂。稀土行情熱過很多次,跟著炒可以,但我一般不會選擇長期持有這種股票。


這段多說兩句,用我最通俗的理解,什麽叫需求?沒有不行是最好的,其次還得難以替代,價格最好是發改委限價或者自己隨便定價;要麽就是背靠政府或大型國企,未來若幹年的成長可以確定;


股東結構


必須有靠譜的單一大股東,中國企業擅長股東內鬥,倆個大股東要還能專心經營絕對是楷模級別的。雖然單一股東很多時候意味著獨斷專行和家族企業,但是你還能分析,還能判斷,倆個股東分析就很難了。如果你能做到分析揣摩每一個股東的利益訴求,那你肯定能超越王亞偉,這是他自己說的。


投資非主營業務


投資非主營業務(比如參股,並購等方式)無非倆個訴求:第一,靠概念炒股價圈錢,這幾年來上市公司相繼熱衷於投資過手遊行業,傳媒行業,互聯網金融行業。都是什麽熱投什麽,就是想把自己和最熱門的投資概念扯上關系,這和娛樂圈七八線小明星抱大腕大腿搏出位是一個思路;第二,自己的主營業務增長放緩或者前景變差,需要布局其他領域,這種情況上市公司的出發點是好的,某些傳統行業的企業,因為行業發展放緩,或者宏觀經濟因素,主營業務萎縮,嘗試透過投資開辟新的領域。但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直接賣出即可,真的認為公司管理層很好的,可以等投資的新方向明朗了再進入。真正好公司的買入點從來不差那幾個漲停板。


精細篩選


透過前幾個指標,你大概可以篩出幾百只股票,看看後幾個指標,最後能有幾十只,接下來就可以開始細看了。


細看完全是因人而異,因公司而異,我一般先把主營業務看不懂的篩掉,比如什麽做奇怪的軟件系統,奇怪的制造業,奇怪的藥品,我看很多遍還是不明白其涉及的專業。(當然,如果你自己了解某些特定行業,那大可以選擇這些行業的企業)再例如核心技術過於黑盒子,你也不知道這企業是真有技術含量還是蒙人的,我也不太敢選擇。這類企業很多,例如,主營業務看著很好,其實收入一半來自於關聯交易中的貓膩,或者什麽其他雜七雜八的收入,跟主業好與不好沒關系。


下一步,我會把明顯是靠關系的篩掉,開發飛信的神州泰嶽,當初創業板剛上的時候很火,需求明確,誰都能看懂,伴隨智能電話和流動互聯網浪潮,還背靠移動,簡直就是白給的好股票啊。我當時差點就買了,只是當時有個原則,這類背靠關系的最少要背靠2個以上的關系,飛信不符合,加上當時漲得有點多了,我就放棄了。現在看來謹慎還是有道理的。


最後會考慮一些純粹的市場因素,比如你選中的這只股票概念是否別人也能理解,是否會被關註,股價之前的走勢如何。以我下面要提到的股票上海萊士為例,當初我就沒有考慮其主業血液制品稀缺這個概念是否能被別人註意到,這只股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股價平平,沒有人關註。某種意義上,算是判斷得不夠好的。


實際操作


我開頭提到的股票,上海萊士,以這家公司為例,我來解釋下我是如何運用上面的策略進行篩選的。


上海萊士,血液制品行業,主要財務指標很好,毛利率尤其高(大於50%),公司管理層專業度很高(核心成員均有國外學習和研究背景),控股的大股東是很有能量的民生銀行籌備人之一。


在篩出這只股票後,一開始其實我想放棄的,因為我不太明白這家公司的產品到底有什麽必要性,血液制品是幹嘛的呢?沒聽說誰看病非得用這個的。但是直到我一個朋友得病,重病,最後的一段日子必須一直用人血白蛋白,我記得當時聽護士聊天說這藥真難買,來了就沒了。而且價格挺貴。我回來看了一些血液制品相關的醫學知識,有了一些了解,開始覺得這家企業好像還不錯。


血液制品嚴格受到國家管制,作為原材料的血漿只能透過國家批準建設的采血站獲得,這種采血站數量少,獲得審批極其艱難,而血液制品企業的資質幾乎不再發放。這符合了稀缺的要求。


國內的血液制品嚴重依賴進口,當時看到的數據我記得是國產供應率不到50%。而這不是因為國外技術好,是因為國內不夠,這個缺口不算小了。國內沒有壟斷性的龍頭企業,天壇生物和華蘭生物是行業內第一梯隊的上市公司,上海萊士算是行業內第二梯隊的,但發展空間很大。(我沒有選擇天壇生物的原因是其股票被屢次爆炒,業績不穩定,且公司管理團隊水平可能有問題;而放棄華蘭生物的原因是它除了血液制品外,疫苗也是其重要業務之一,我不喜歡主營業務占比不夠高的公司。盡管華蘭生物在後來因為疫苗概念曾經走出一波很好的行情,但我仍然認為以一家血液制品企業來衡量,上海萊士是比華蘭生物成長性更好的。)


血液制品是發改委限制最高價格的,因為需求供給太不平衡、缺口太大了,每年發改委會上調最高限價。雖然這不如自有定價權的,但對於這種極度稀缺行業,我已經很滿足了。


基本上在確定了這些後,我就買了,我09年第一次買,然後11年賣了;12年又買,拿到現在。這種「真」成長型公司,不用太操心,它的增長水平是比較穩定的。雖然不會有太多超預期的表現,但穩定的30%-50%年增長足夠了。說句大話,這股票我覺得我敢拿5年到10年,問題不大。


截至今天(2015年3月25日),上海萊士已經透過自身發展和一系列並購成為了血液制品行業的龍頭企業,市值高達700億元人民幣,在各項指標已經名列國內前茅,而公司的目標是在未來幾年成為世界排名前列的血液制品企業。這一定程度上得益於:1. 專業的管理層團隊,技術出身的團隊保證了業務上的不斷發展和持續競爭力; 2. 充分利用資本市場,透過兼並收購快速獲取了稀缺的血漿資源,我猜測,這與其大股東背後的實際控制人背景不無關系。


在最初選擇這只股票時候的兩個重點都得到了印證,看看當時的競爭對手,華蘭生物血液制品業務發展速度放緩,疫苗業務也沒有了當年的風光,天壇生物自身的體制和管理有問題,雖然股票總有莊家在炒,但公司業績並不好。


幾年的時間,看著自己選擇的公司一步步變成行業龍頭,你別說,我還真是有那麽一點巴菲特的感覺,看著年報的時候,有時能體會到那種自豪的成就感。


寫在最後


對於股票,有人喜歡短期漲得快的,有人喜歡規模大的,有人喜歡特定行業的,單純靠表面分析是很難百分之百分析出一家成長企業的。我個人的看法是你得跟談戀愛似的,真的很在乎,願意去了解一家企業,且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才能看到一些報表不告訴你的東西。


找到一只好股票,固然是興奮且激動的,但還請一定耐下心來,等待一個別人放棄了的時點,如果你相信你找到的是一家好公司,那無論股市跌成什麽樣子,它仍然是那家好公司,跑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