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潮汕古村,4萬人一個姓,先祖在河南

2024-09-13心靈

廣東有三大漢族民系,分別為:廣府、客家與潮汕。

這其中,潮汕民系主要分布在汕頭、潮州、揭陽三地,母語為閩南語潮州話。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約有潮汕人4000萬。

在文化上,他們有鮮明的海洋文化和濃郁的中古遺風;

在性格上,他們地域歸屬感強,低調務實,善於經營,在世界政治 、經濟、文化 、科技等諸多領域有著極高的成就 。

在潮汕地區,揭陽市常住人口為562萬人,是人口最多的城市。

位居揭陽人口第一的,則是普寧。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普寧市常住人口1998619人,占揭陽的35.83%。

位居普寧人口第一的,是大長隴,一度被譽為全國人口第一村。村子裏有常住村民四萬五千多人,另有海外人口約二十萬。

大長隴,普寧市軍埠鎮下轄村,離普寧市區不到12公裏的樣子。

大長壟是著名的潮汕村,為陳氏單姓聚居之村落。也就是說,這裏四萬多人,除了少數外來人員外,都姓陳,有一個共同的先祖,都屬於一個大家族。

這個共同的先祖就是陳秋月,被尊為大長隴始祖,為陳氏入莆始祖陳邁公第22世孫。

陳邁,河南潁川人,隋煬帝時領兵鎮守莆田,後來莆田置縣,陳邁公首任莆田縣令。

從這個角度來說,大長壟陳氏一脈,老家在河南潁川,今天的河南省禹州一帶。

元代至正年間,大長隴始祖陳秋月攜家眷從莆田南下,來到潮州府,不久後,在大長隴山開墾創村,村子得名大長隴。

在【潮陽縣誌】中記載:清鹹豐年間,村民曾聚眾數萬反清,先後占領潮陽、惠來、普寧等城池,但後來被清兵圍剿,村寨大長隴被夷為平地。

兩年後的鹹豐六年(1856年)四月十四日,村民們陸續返回家鄉,重建家園。

為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村民把每年農歷四月十四日定為「復寨紀念日」。

走進大長壟,如果沒有當地人帶領,在這裏迷路是很正常的事情。這裏的建築多為貝灰三合土結構民居,也有新建的樓房,穿插其間的,有古寨圍、神廟、祠堂等等幾十處。

由於源起同一個家族,各家宗祠雖不完全一樣,但普遍都是以宗祠為中心,向四周發展,形成外部封閉而內部敞開的建築群體。

這些或大或小的建築群體,也大多以動物名稱來命名,如「百鳳朝陽 」「百鳥朝凰」「駟馬拖車」「下山虎」等等。

在大長壟,潮汕人把重視教育的習俗發展到了極致。清末民初,方圓幾十裏還沒有像樣學堂時,大長隴已辦起第一所學校一一萃英小學,且允許周邊村子裏的孩子前來就讀。

那些透過讀書,走出去的創業的人,回報家鄉最多的就是捐資。村子裏的老人們誇張介紹,目前大長壟的錢根本用不完,村裏的影院、敬老院、幼稚園、學校等等,只要能想到的公益事業,就有捐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