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列國鑒·美國|記者觀察:首辯落幕 哈裏斯真的贏得「開門紅」?

2024-09-13心靈
01:20
新華社紐約9月12日電(記者夏林)美國副總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裏斯和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10日晚進行兩人之間首次電視辯論。美國多家媒體以及一些即時民調認為,哈裏斯在辯論中讓特朗普處於守勢,贏得「開門紅」。
據記者觀察,今年美國總統選舉的主要基調是「改變」,核心議題是經濟:誰的「改變」策略更能實實在在得到選民認可,誰的經濟政策更能契合社會整體需求,誰勝選的機率就更大。
這張9月10日在美國費城總統辯論媒體中心拍攝的影片直播畫面顯示,美國副總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裏斯(右)和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費城參加電視辯論。新華社記者李睿攝 經濟無疑是今年總統選舉首要議題。多項民調表明,六成選民仍然認為美國經濟偏弱,物價高企,普通百姓生活艱難;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亟待降息,卻只聞腳步聲、不見政策來;政府現有宏觀和微觀政策顯然已不足以有力支撐民眾的生活需要和消費安排。
在辯論中,哈裏斯重點推薦「機遇經濟」,強調對於中小企業的照顧以及減稅計劃;特朗普則重提「貿易戰績」,承諾如果再次當選將大幅提高關稅,他還攻擊哈裏斯毫無施政計劃,只會照抄現總統拜登的做法。
傳統上,民主黨傾向於照顧中產階層和少數族裔,共和黨則喜歡關照大企業和資本家利益。不過,今年情況有所不同。相較拜登,哈裏斯明顯在調整策略,適度向資本階層靠攏,且效果不俗,創下募款紀錄。而特朗普則在學習透過政策設計向普通選民示好。
7月11日,顧客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福斯特城一家超市購物。美國勞工部當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3.0%。新華社發(李建國攝) 分析認為,特朗普可能重新開機其首個任期的經濟政策,把重點放在減稅(尤其對大企業和高收入者的減稅)和減少政府支出,以刺激企業投資和經濟增長。哈裏斯可能會傾向於透過增加對教育和公共衛生的投資,並透過啟用更公平的稅收系統來增加政府收入。
一些值得關註的具體政策包括:特朗普提出正式設立一家由技術大亨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委員會,將企業稅率從目前的21%削減至15%,並建立一只主權財富基金。哈裏斯則提議把最高5000美元的啟動費用稅收減免提高至5萬美元,同時將最高資本利得稅率控制在28%(再加上附加稅為33%)。她承諾,如果當選總統,在首個任期內就爭取實作新增2500萬份小企業申請。
這是4月2日在美國加州聖布魯諾一處停車場拍攝的特斯拉汽車。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公司當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交付386810輛汽車,較去年同期下降8.5%。新華社發(李建國攝) 若特朗普上台,可能受益的行業包括制造業、能源與化工、國防工業。若哈裏斯獲勝,受益行業可能是清潔能源與環保科技、教育與高科技勞動力培訓、住房與城市發展。
無論誰當選,科技行業都會得到不同層面支持。哈裏斯一貫支持科技行業的創新和發展,尤其是在保護數據私密和網絡安全領域。雖然特朗普在數據私密和平台內容管理方面對大型科技公司持批評態度,但如果監管松綁,這些公司仍可能在廣告收入和平台擴充套件方面獲益。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特朗普上台利好鋼鐵、水泥等相關行業,而哈裏斯可能讓工程、綠色建築技術相關公司受益。在金融業和醫療保健與制藥領域,特朗普主張放松監管,哈裏斯則支持更嚴格監管。
2021年12月9日,在墨西哥普埃布拉,試圖北上前往美國的移民走在一條公路上。新華社發(卡洛斯·帕切科 攝) 近年來,進入美國的非法移民猛增,帶來就業壓力和社會管理問題,如何在吸納勞動力與融合新舊族群之間做好平衡,對民主、共和兩黨而言都是重大考驗。
在移民話題上,特朗普指責民主黨允許大量移民入境導致社會秩序遭破壞,還稱移民搶奪工作、甚至抓走居民寵物貓狗果腹。哈裏斯對他的指摘不予理睬,直接猛戳特朗普「硬傷」,談及其受到重罪判決、煽動騷亂嫌疑等,說特朗普「就是罪犯」。特朗普明顯動怒,稱這都是民主黨刻意構陷,但他不接受2020年敗選,也不承認與「國會山騷亂」有任何關聯。
2021年1月6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會大廈前,時任總統特朗普的支持者舉行示威遊行。部份示威者闖入國會,打斷參眾兩院認證民主黨人拜登贏得總統選舉的聯席會議。騷亂導致5人死亡、上百名警察受傷。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在美國國內,對哈裏斯的主要批評集中在她對移民問題的處理,認為她作為主管移民問題的副總統,未能有效應對美國南部邊境的移民危機,未能減少非法移民或改善邊境設施和管理。輿論認為,哈裏斯需要制定和實施長期策略,針對非法移民的根源性原因采取全面行動,展現更強硬立場。
而特朗普對移民問題的態度相當決絕。特朗普執政時實施非法移民快速驅逐令「第42條」。他推行的另一項強硬政策被稱作「留在墨西哥」,迫使尋求美國庇護的移民在墨西哥邊境城市等待其庇護申請獲美國法院受理。特朗普實施的政策還導致非法越境進入美國的子女與其父母骨肉分離。
2022年7月9日,墮胎權支持者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示威遊行。6月24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宣布裁決,推翻在聯邦層面確立女性墮胎權的判例「羅訴韋德案」,取消對女性墮胎權的憲法保護。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就墮胎權這一敏感話題,美國左右兩派立場涇渭分明:保守派反對墮胎,自由派則要求自主。辯論中,哈裏斯一如既往支持女性「對自己的身體負責」。特朗普在主持人逼問下顧左右而言他,拒絕排除簽署一項全國性墮胎禁令的可能性,同時主張將行政裁決權交還給各州。
相關民調顯示,多數美國人、尤其是年輕女性和有色人種認為,特朗普若上台,將更嚴格地限制墮胎。民主黨陣營深諳大眾心理,一直堅持做反墮胎人士的工作,讓他們堅信哈裏斯關於這一問題的立場;同時註意與溫和派人士和立場獨立人士保持溝通和聯系,確保取得他們的支持。哈裏斯在各種場合反復強調聯邦最高法院2022年取消對墮胎權的憲法保護系特朗普一手造成。
00:27
媒體普遍認為,整場辯論中,特朗普聲音堅定、表情決絕,但又稍顯老態;其「硬傷」被哈裏斯一一點戳,被動反擊較多。哈裏斯在開始階段的發言稍顯淩亂,聲音偶爾發抖,後半程自控力逐漸增強。總體上,哈裏斯將「站穩了,別受對方欺負」「最好的防守是進攻」等辯論策略落實得比較到位。
關於俄烏沖突和巴以沖突,特朗普在辯論中聲稱只要上台就可結束俄烏沖突。哈裏斯自稱不憎恨以色列,以回擊特朗普關於她上台「以色列將會消失」的說法。
辯論最後半小時聚焦外交政策和氣候變遷,雙方言辭未見新意,只是相互攻擊愈發激烈。從始至終,兩人將相互指摘置於政策宣講和解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