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這麽問,就已經意識到問題了。本質上,消費跟不上。消費跟不上,最直接就是居民收入上不去。乍一看,這好像挺簡單,其實非常麻煩。首先,中國居民消費指數,尤其是農產品價格這麽低,主要是工農業剪刀差,這個如果你不理解,那你大概率也無法理解為什麽農民養老金才一百出頭,而城市也動輒幾千。因為土地是生產資料,農民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所以可以做到自給自足,這個邏輯背後是中國龐大的農村人口,這個將近十億的沈甸甸人口,所以,這就不是發點錢的問題了,這裏還有其他問題,比如農村醫療要不要支持?農村社會保障財政怎麽補貼,這些乍看一下感覺沒什麽,其實頗費思量。其次,發錢肯定有用,但是,錢到底怎麽用是另一個問題。比如當下,很多人負債累累,你給他多少錢?現在還不是共產主義,按需分配是做不到的,發多少錢?怎麽發?發了就能解決經濟問題?你想沒想過亞當斯密的白眼?要想大家心無旁騖消費,那是需要充足社會保障的,很遺憾,中國目前根本做不到,即便是養老金並軌,都是花費了很大的力氣。至於其他的醫療,教育,乃至食品安全這些問題,你覺得哪個好解決?都有強大的既得利益集團。再次,經濟下行是大趨勢,老齡化,少子,不婚……這些問題都讓經濟復蘇阻力重重,單靠一個辦法解決所有問題,這是掩耳盜鈴,根本做不到,需要更多手段,也需要更多魄力,也需要時機。最後,從目前看,頂層制度設計嚴重滯後,附帶的稅收法規等都是較為落後的,本次兩會人大代表也建言提高個稅起征點,結果大眾也看到了,官方並無這方面意願,所以收入這方面,從理論到實踐,都很難說有什麽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