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早期幹預行業。
整個行業發展呈走好趨勢——有大量有利因素推動著行業的發展。
中國人口數量是美國的四倍, 具有巨大的需求 ; 年輕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更高 ,更熟悉互聯網;16年以來線上教育、知識付費的興起, 互聯網支付環境成熟 ;國內家庭的 經濟條件普遍有所改善 ; 行業發展日益正規化,行業人才專業化程度也越來越高,相關人才認證體系開始興起。 比如北京師範大學和山東大學已經開始發放國際標準的人才認證執照,國內其他優質高校也在進行專案籌建。
下面給你分享一個在心理學領域創業的例子。
十年前,在考大學時,心理學在國內還是一個新領域。在填誌願時,龔軼慧發現華師大新開設了套用心理學專業,她心想:把心理學套用出去,這個專業很好嘛,可以幫助自己幫助他人活得更加幸福!
而美劇【犯罪心理】火爆一時,更加堅定了龔軼慧的想法,她特別崇拜劇中的BAU行為分析小組:「我也要學這個專業,好像挺酷的「。就這樣,懷揣著理想和一腔熱血,龔軼慧堅持選擇了套用心理學這個在國內當時看來「前途渺茫」的冷門專業,本科畢業後留學美國套用行為分析專業排名頂尖的佛羅裏達理工大學攻讀碩士。師從專業創始人Lovaas教授的直系弟子Meagan Gregory教授。
可到了美國,龔軼慧發現自己所學的專業和想象中並不一樣—— 這個專業未來的主要就業方向是兒童心理行為治療,主要可以治療5%發病率的的自閉癥,發育遲緩類兒童, 還可以矯正普通兒童中20%發生率的各類行為問題。
但是在校醫院的實習過程中,龔軼慧逐漸發現,這是一個能創造奇跡的行業。很多孩子剛進入機構接受治療時,簡直難以想象——智商低於正常線,可能不會說話,還會做一些很奇怪的行為,比如在地上打滾、亂哭亂叫,摔、砸東西,甚至把蠟燭弄倒致使家中起火,完全不理你。但相當多孩子在接受一年多幹預治療後,竟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比如從不會講話到會做數學運算。
2011年,龔軼慧利用假期回國做了市場調研。她發現, 國內在這方面相較於國外有很大的差距 ——幹預機構數量很少,一千萬特殊兒童中只有30%能得到機構的治療;同時國內幾乎沒有專業人才培訓體系,很多機構的治療沒有按照科學系統的流程進行,甚至錯誤使用方法,導致國內的父母們走了很多彎路,並且耽誤了孩子的黃金治療期。
最大的問題是, 國內家長們對於特殊兒童幹預的認知幾乎空白,有70%的特殊兒童家長不知道該怎麽辦,怎麽學習相關內容,其中50%甚至不知道自閉癥是什麽。
龔軼慧最終決定放下美國已有的一切,把這個科學系統的方法帶回國。就這樣,龔軼慧再一次懷揣理想和熱血重新出發。後來,她在上海開設了一家自己的 兒童早期幹預中心 , 為特殊兒童提供咨詢、一對一治療、家長培訓和治療師培訓 。四年共接手家長咨詢及幹預治療案例逾百,她嚴格采用國際標準模式,成功用自己的案例數據驗證了美國多年的實踐和統計的結果——只要按要求幹預,50%接受治療的孩子可以順利進入普通小學一年級學習,同時這也說明了我們可以進一步學習和使用美國的服務方法和經驗服務社會和市場。
由於線下機構的規模限制了服務人數,且成本很高,線上課程專案也開始逐漸成型。
有了線上課程,即便機構沒排上隊,或者家庭經濟有困難,有了線上課程,家長也可以自己學習並做幹預治療工作,減輕經濟負擔,孩子也能夠接受有效的治療。
除去龔軼慧的專案,全國還有三個專案在嘗試線上課程的研發,且都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雖然是同類產品,但由於潛在客戶量很大,以及教育行業的特殊性,相對於競爭關系,合作共贏也是可以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