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印度面積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卻住著跟中國差不多的人口,不擠嗎?

2020-03-09財經

城市都差不多擠,比如深圳,兩千平方公裏住著一千八百萬人,差不多每平方公裏就有九千個人,照這樣的密度中國可以住下八百多億人,十個地球的人來都沒有問題。同樣孟買面積比深圳大但住了兩千多萬人,密度比上深圳少不了多少。

三哥的農村可能比我們寬松一些,畢竟它的平原面積比我們大很多。你以為的三哥國土只有我們的三分之一,實際上我們的宜居地也只有三分之一,和三哥差不多大,三哥實控國土為315萬平方公裏,一半以上是平原,光是北部的恒河平原就差不多是東北華北長江下遊平原之和,城市可容納的人口再多也要吃飯,畢竟高樓大廈柏油馬路種不出糧食來,所以擠不擠還是得看廣大的農村地區,但溝壑縱橫的山地、缺水少雨的沙漠以及全是凍土的高原是種不出糧食的,也住不下人,所以擠不擠還是得看平原或者接近平原的盆地谷地台地、河口壩子緩丘這些。

三哥有150多萬平方公裏的可耕面積,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並且熱帶季風氣候,一年三熟,四季可種,嚴格來說要比中國的人口承載能力強。中國大大小小適耕的平原、盆地、台地、谷地、河口、壩子、矮丘加起來也才115萬平方公裏,其余為山地、丘陵、沙漠、戈壁、藏區等,能開發的耕地十分有限。詳情請看: 中國平原排名

三哥南部的德幹高原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500~600m,年均降雨500~2000mm,熱量和光照充足,東西兩側為東高止山脈、西高止山脈,相會於高原的南部頂端,中央為面積廣闊的三角形台地,地勢平坦,經過長期風化作用形成了肥沃的黑棉土,持水能力強,非常利於農耕,也是印度重要的棉花產區。

從世界降雨分布來看,印度半島的降雨和中國降雨最多的東南沿海相當。

從坡度圖來看(顏色越淡越平坦),中國宜居的黑河——騰沖線以東的地區也就東部和東北部較為平坦,中部有小面積的平原,東南地區、雲貴地區、川渝地區以及黃土高原的坡度簡直不忍直視,反觀三哥即使是南部高原地區也相對平緩。

從人口密度圖來看(越明亮表示人口密度越大),三哥和我們的擁擠程度相當,但它們分布得更均勻一些。

印度的位置也是不錯的,扼守印度洋及孟加拉灣,位於世界東西文明交流的必經要道,經過世界主要航道馬六甲海峽的船只必先經過印度的安達曼群島,且區域內沒有與之相匹配地位的大國,主宰整個南亞次大陸。三面環印度洋、背靠喜馬拉雅山脈,內部交通便利,水系發達,擁有貫穿國境的世界性河流。

關於印度的地理位置劣勢

很多盆友這裏可能就要提喜馬拉雅——豎在三哥家門口的一道天然城墻,其實很多行銷號都過度吹噓中印邊境的優勢了。

首先,青藏高原是一個平頂高原,印度也實際占了一部份,喜馬拉雅是青藏高原上的一道山脈也不都是連綿不斷的,有很多缺口,印度入藏要比我們容易得多的多,中印戰爭之前很多中國人入藏是要先走水路或者飛機到達印度,再由印度進入西藏的。

其次,印度實控國土面積315km^2,主張面積330km^2,包括克什米爾、阿克賽欽以及藏南的全部地區,顯然與其聲稱的還差十幾萬平方公裏,這就是現階段中印邊境沖突的主要理由。

現在的中印邊境爭議主要在東段的藏南地區,西段的班公湖及阿克賽欽,中段主要靠尼泊爾作為緩沖。東段印度已經事實占領了藏南全部地區九萬平方公裏,並且上世紀大量移民戍邊,由於地理的隔閡,我們只能口頭譴責,算是吃了一個天大的啞巴虧。班公湖一線,湖面印占三分之一,雙方一直僵持爭奪水源,勢均力敵。阿克賽欽地區最艱苦,雙方都在極寒地區對峙,印方略占優勢。

阿克賽欽對雙方都極其重要,其本質是要爭奪阿克賽欽東面北面兩百萬平方公裏的無人區,從人口密度分布圖可以看到,阿克賽欽往東的阿裏地區,東南至日噶則東至青海湖大部份地區為無人區,而北面是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所以印度只要占了阿克賽欽,就等於控制了進入無人區的大門,中國西北岌岌可危。

再次,從後勤補給來看,中印在阿克賽欽盆地軍事對峙,我方由於補給線長,其投送成本是印度的十倍乃至百倍,而且路線都在高寒地帶,極其艱苦。而印方克什米爾高原上已經移居了大量居民,印方的補給多半就是從此處出發的,並不需要從平原翻喜馬拉雅過來。

最後,從對峙位置來看,印方也有居高臨下優勢!印方已翻過喜馬拉雅山脈再到克什米爾高原,再翻過聳立的喀喇昆侖山脈俯視中國達阿克賽欽盆地,盆地東北側是中國的昆侖山脈,昆侖山下是新疆塔克拉瑪幹。也就是說阿克賽欽是位於喀喇昆侖山脈與昆侖山脈之間的盆地,我方守的這個位置是低處,印方是高處。

總的來說,對於印度,有了阿克賽欽就等於開啟了進入中國無人區的大門,無人區對人口眾多的印度簡直就是天堂。對於中國,阿克賽欽是萬裏之遙翻山越嶺投送物資兵力來守西北後門,萬不可失。好在阿克賽欽離印核心區比較近,只要守住此處,短程導彈便可覆蓋,空中優勢明顯,再有新藏公路的加持,守衛邊境才不至於落下風。

西藏地區無論是從地理位置上還是宗教文化都和印度較為接近,這也是印度對西藏賊心不死的原因,好比你家門口有一塊沒有主人的荒地,但你的祖上沒有去打理,反到是隔壁村老漢的祖上翻山越嶺來開荒,見老漢開始在地裏種瓜種豆了,於是你心有不甘,就在你家門口為什麽不是你去種? 殊不知人家老漢家從兩千年前的漢唐開始就采取和親策略羈縻藏地,直到明清才進一步收入囊中,到現代才開發利用,這些你都假裝看不見,只想著離你家近就該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