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吧。
耶魯大學博弈論課程的第一節課
有個遊戲,
贏家可以獲得獎勵1000塊錢。
全班100個人,
每個人寫一個大於等於0且小於等於100的自然數,
主持人會統計全班的平均值,並選其1/2為答案,
最接近這個答案的學生,則可以獲得或平分獎金。
你能拿到這個獎勵嘛,你的答案是多少?
只要人的腦子是正常的,就會很容易得到推論:
這個答案一定是小於等於50的,因為全班所有人都寫100的時候,就是50,
只要腦子不蠢,就絕對不會選擇大於50的數。
於是你得到了一個推理結果:
題目裏的[0, 100]是不對的,想獲得獎金,只能選[0, 50]之間的數。
但這個推論實在是太容易想到了,畢竟都上大學了,肯定沒有傻子會選50以上的數,
那進入下一步推理,
若所有人都選擇50以下的數,那答案必然也會小於等於25的。
於是你發現了這個遊戲的核心。
如果全班都不是笨蛋,那麽這個平均值會無限縮小,
100-> 50-> 25 -> 12 -> 6 -> 3 ……
最後這個推理指向的答案是
0
但這太荒謬了,全班100個人,選一個0到100的平均數,你寫個0出來。
難道全班就沒有一個大聰明嘛?
但凡班裏出現一個寫100的,0就不是正確答案了。
於是一切開始變得復雜了,
你又開始推理了。既然大家都知道,班裏沒有大聰明是個低概率事件,
那麽答案就應該會越來越高,
於是你恍然大悟:
只有你摸清楚班裏到底有多少個大聰明,你才能真正知道的答案。
最終遊戲結束,這堂課學生的平均值的1/2是11,
有很多個人寫25,有幾個人寫了100,有幾個人寫了0,
教授說:這個班級裏的人越理性,這個答案就會越接近0;越不理性,則會越大;而絕對的理性又會導致絕對的錯誤。
現實中的經濟,夾雜了上億人的博弈和競爭,比上面這個遊戲復雜了不知道多少倍。
以這個遊戲為例,
經濟學最多只能告訴你,這個答案理性情況下會無限趨近於0,但絕不會是0,
至於你能否預測準確到底是多少,
其實是不能的。
因為你不是神,你不知道所有人類的資訊,更不知道這個遊戲裏到底有多少鯊筆,
而且有些鯊筆是足以毀天滅地的。
所以經濟學,往往只能在事後發現,誰是寫100的鯊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