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藥明康德股票迎來大跌。上午藥明康德以跌幅9.8%收盤,而港股則以跌幅14.4%收盤。如此大的震蕩,藥明康德人士回應,「公司業務和營運一切正常」。
關於大跌,有訊息稱因為「又打拜登牌」。11號,環球時報援引彭博社訊息,表示美方準備簽訂行政令。提到了「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並打算以此提高美國的生物制造,這算是一個高情商表達閉關鎖國的說法。
該報道一出,藥明康德成了第一波受沖擊企業。根據一份資料,全球創新藥物研發熱潮中,全球產業鏈不斷湧向國內,而藥明康德的臨床前離岸外包業務與訂單也不斷增長。就CRO業務領域,藥明康德經營性現金流37.68億元。
當然就之前而言,CRO領域的財務指標,都是非常被外界看好的。不光藥明康德,康龍化成、泰格醫藥、昭衍新藥、美迪西等等,都是不錯的業績。
這些很多都是有國外業務,甚至以國外CRO為主要收益,所以一旦拜登的政令實施,那麽必然都受到沖擊,誰在國外業務占比大,誰就是損失方。而藥明康德上半年收入82%來自海外市場,依賴外部市場。
拜登的限制令,會打破CRO的優勢嗎?
作為一個與政策性息息相關的產業,任何政策都會影響其發展方向。但CRO不僅僅是靠人員,更靠的是資源。尤其是新藥研發,別的不說,一個動物試驗用猴就可以卡住很多企業的脖子。這種無法速生無法提速的動物資源,會使得一些政令釋出時的初衷與實際情況相沖突。你原本打算直接封住路,就可以讓大家學會自立自強。
但墻內自強不息的保障是,必須有相關的足夠的資源,否則就是降低發展速度。現實是美國墻內根本沒有可用的資源,那麽這種封路,也就無法按照設定方向前進。畢竟藥品研發對企業而言,時間、進度是第一位的,如果因為封路,導致進度變慢,怕是企業也會尋求其他方案做彌補。所以說,CRO的優勢不會因為一個政令而變成劣勢。資本會選用其他更隱秘的方式來進行合作,其中的成本甚至會因為流程而增加。就像在同一個封控事件中,我們可能看到了缺衣少糧,有的人看到了流通成本和資源壟斷。
這次也不是藥明康德的首次因國外政令而波動,早在之前就因為列入美國的「未經核實名單」而大跌。這說明既然選擇了國外市場,那就必定會因為國外政策而波動,但無論如何,不會改變藥企對CRO的剛性需求。最多也就是影響了一些流程,或者短期的訂單數量。這在一個靠長期營運來盈利的企業而言,受到一些沖擊,從長期看,是有其必然性的,所以沒有必要直接放棄。
政令影響股市不同於營運出了問題,只要營運方向是對的,那麽剛性需求必然會帶來改善。當然,也提示其他企業在做市場布局時,一定要考慮到大政策影響。當全球經濟都不太好的情況下,美國佬看到自己的一部份錢不斷外流,必然會想著限制,這不可避免。但在出現這種政策變動時,如何提前做好預案,避免次生效應擴大化,才是當務之急。
作者:老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