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院士光環加持,樹蘭醫療成立三年後,便拿到了50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目前,樹蘭醫療已經完成五輪融資,估值高達80億元。最近幾年,醫療領域的院士密集IPO,算得上是資本市場上一道靚麗風景線。
文丨金融八卦女作者:烏彥祖假正經
· · ·
近期,樹蘭醫療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樹蘭」二字來自創始人夫婦的名字,鄭樹森是肝移植方面的專家,李蘭娟則是傳染病學領域的領軍人物,兩人都是院士。
雙院士光環加持,樹蘭醫療成立三年後,便拿到了50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目前,樹蘭醫療已經完成五輪融資,估值高達80億元。
最近幾年,醫療領域的院士密集IPO,算得上是資本市場上一道靚麗風景線。
1.
/ 院士夫妻店傳到二代,
全家身價或超40億 /
繼去年8月首次向港股遞交上市申請後,樹蘭醫療日前再次沖擊港交所。招股書顯示,樹蘭醫療的業務分為健康醫療服務、醫院管理服務、平台服務三個部份,截至2023年12月31日,樹蘭醫療已擁有3家民辦醫療機構,並已向國內17家合作醫院提供醫院管理服務。
健康醫療服務是樹蘭醫療的核心業務,為公司貢獻了超七成收入。其旗艦醫院樹蘭(杭州)醫院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家能夠同時開展肝、腎、心、肺四大器官移植的社會辦醫療機構。
不過,樹蘭醫療最大的光環還是兩位創始人。2013年11月,樹蘭醫療在浙江正式成立,李蘭娟擔任公司的董事長,鄭樹森出任董事,由此開創「院士辦醫」的先河。
鄭樹森是肝膽外科、肝移植方面的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是著名傳染病專家,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
兩位院士創立的公司,資本市場上給予青眼相待,成立三年後拿到5000萬天使輪。截至此次上市申請前,樹蘭醫療已完成5輪融資,估值達80億元,投資機構包括紅杉中國、啟明創投、國壽大健康基金、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等。
招股書中有個細節,樹蘭醫療在2021年到2023年的特殊時期,透過提供核酸服務實作了可觀的利潤增長,三年間還獲得政府補助超1億元。
即便如此,自2021年起,樹蘭醫療仍處於虧損狀態,三年虧損金額分別為8228.9萬元、1.11億元和1725.2萬元。公司給出的原因是,公司在多地建設分院,投資回報周期長,新開的醫院仍需一定時間才能實作盈利。
招股書中還有一個看點,樹蘭醫療中並沒有「樹」和「蘭」的股份。
作為公司的創始人,李蘭娟於2020年退休,鄭樹森也於2023年7月辭去了董事職務,現由其大兒子鄭傑接掌,公司完成了「子承母業」。
持股方面,李蘭娟、鄭樹森並沒有公司的股份,上海樹蘭投資有限公司是第一大股東,持有46.91%的股份。兩位院士的兒子鄭傑、鄭俊兄弟分別持有樹蘭投資60%、40%的股份。
按照當前的估值,樹蘭醫療上市後,李蘭娟家族的身價或超40億元。
2.
/ 估值50億,股權傳三代,姑姑掌權 /
1月31日,陸道培醫療集團向港交所主機板送出上市申請,由中信證券、招銀國際及麥格理為其聯席保薦。這是公司繼2023年1月3日、2023年7月5日兩次遞表後,第三次遞表。
陸道培醫療是一家專業治療血癌等血液病的專科醫院,旗下在河北廊坊、北京亦莊和北京順義有三家醫院。僅憑這三家醫院,陸道培在2022年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血液病醫療服務提供商,市場份額6.4%。
招股書顯示,2020年到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陸道培實作營收11.62億元、13.70億元、16.77億元及14.2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0%。公司毛利率分別為20.7%、12.2%、14.1%及16.5%,但目前處於虧損狀態,凈虧損分別為1.22億元、4.08億元、5.47億元及8800萬元。
由於題材稀缺,陸道培醫療成立以來備受資本追捧,上市前一共有過三輪股權融資,期間穿插數次老股轉讓,諸如軟銀中國、淡馬錫、前海母基金、康橋資本等各路大牌機構雲集。
2014年陸道培醫療第一圈股權融資估值約2.6億,2018年增長至36億元,2020年的上市前最後一輪估值則達到了50億元,6年時間公司估值增長近20倍。
陸道培醫療的創始人是著名血液病專家、「中國骨髓移植第一人」、工程院院士陸道培。他1931年出生於上海一個醫學世家,大學時期選擇研究血液學。1996年陸道培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2年,年近80歲的陸道培創立陸道培醫療的前身陸道培生物技術,歷時十幾年,公司已經成為國內領先的血液病民營專科醫療集團。
由於年齡問題,2016年到2017年陸道培陸續將其持有公司的股份轉讓給兒子陸文昭,2021年陸文昭又將股份轉讓給兒子陸曉丹。
陸道培醫療股權已經經歷了兩輪交班,但陸曉丹目前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工作,未在陸道培醫療任職。
當前掌管公司的是CEO陸佩華,她是陸道培的女兒、大股東陸曉丹的姑姑,也是一位資深的血液病及腫瘤學專家,曾在美國聖荷西醫療集團擔任過30余年的腫瘤專科醫師。
截至目前,陸道培醫療在港交所上市之路,還沒有進一步訊息。
3.
/ 高瓴資本投資,
「院士」二次IPO進展緩慢 /
2023年7月,證監會披露「上海海和藥物研究開發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輔導備案報告。在此之前,2021年,公司曾向A股發起過沖擊,並未成功。
海和藥物的主營業務是抗腫瘤創新藥物發現、開發、生產及商業化,公司於2011年3月由上海藥物研究所與張江科投共同成立。公司創始人和實際控制人為丁健,他自海和藥物成立伊始即擔任發行人董事長至今。
丁健1953年出生於上海市,腫瘤藥理學家,200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8年3月,海和藥物與諾邁西(上海)醫藥科技有限公司達成最終協定,合並為一家公司。完成合並後,丁健仍任董事長,諾邁西創始人董瑞平任CEO。
2021年7月,海和藥物首次科創板上會,結果暫緩審議。9月,海和藥物二度上會最終被否,公司IPO終止。
原因是,科創板上市委員會表示:「海和藥物未能準確披露其對授權引進或合作開發的核心產品是否獨立自主進行過實質性改進,對合作方是否構成技術依賴,不符合相關規定。」
招股書顯示,海和藥物的商業模式主要是9條研發產品線,但只有1條是自主研發,其他其余皆為授權引進和合作研發。第一次申請上市時,公司還沒有一款自己研發的產品上市。
根據招股書,2018年到2020年,海和藥物凈利潤分別為4.28億元、-2.93億元和-7.09億元。
分析認為,沒有自研產品是其一,同時沒有盈利,是海和藥物第一次IPO失敗的原因之二。
海和藥物迄今共完成兩輪融資,總額超20億人民幣。2019年2月,海和藥物宣布完成由華蓋資本領投1.466億美元融資;2020年7月再次披露由華平投資領投12億元B輪融資。在兩輪融資中,高瓴資本、盈科資本、君聯資本、中金資本等眾多知名投資公司參與其中。
2023年3月8日,海和藥物宣布,旗下第一款產品美替尼片(商品名:海益坦)獲批上市。
所以,海和藥物在6月緊接著再次IPO。
時間過去半年多,海和藥物上市進展仍沒有披露。
4.
/ 結語 /
生物醫藥領域做企業,對專業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要求復雜,「院士辦醫」就有了無可替代的價值,想擴大規模,又得借助資本。這也是一兩年來,多位院士的公司積極開展IPO的重要原因。
近期其他領域,「高精尖」人才紮堆IPO的例子也屢見不鮮。
2024年3月27日,國內AI語音獨角獸——雲知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度向港交所主機板送出上市申請。2012年,由四位AI領域的博士創立的雲知聲,受到30余家外部機構及國資背景的資方支持,包括啟明創投、摯信資本、中網投、京東、中金、高通等知名機構,公司估值近90億元。
2022年10月望圓科技向深交所送出上市申請,公司主營泳池清潔機器人。
招股書顯示,付桂蘭、余淺為共同實際控制人,合計控制公司87.82%的股份,而兩人為母子關系。余淺另一個身份是天津師範大學的講師,付桂蘭的丈夫、余淺的父親余金成也在公司擔任董事,他曾是天津師範大學的教授、博導。
2023年8月8日,浙江腦動極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正式送出申請版招股書。創始人王曉怡是一位醫學博士,是國內最早一波接觸腦科學領域的學生,曾在美國耶魯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訪學期間,發現許多求學者總會尋求關於腦科學專業知識的解答。
據不完全統計,自2020年以來,南京大學化學系收獲了6家上市企業,總市值超1500億元,包括了艾迪藥業、傳奇生物、天合光能、和譽醫藥、華海誠科和騰亞精工......
從以上IPO企業來看,涉及物理、人工智能、化學、醫藥等眾多前沿科學。
所以看名片要多留個心眼,遇到「院士、教授、博士」,更要嘴甜點,說不定,人家還是上市公司的老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