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征收臨時性反補貼稅後,中方的對歐反制也正式打響,先是對歐洲的豬肉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那麽最近中方也對歐盟的乳制品進行了反補貼調查。而目前中方的反制也打到了歐盟的痛點上,歐洲不少組織呼籲歐盟要為此付出代價,呼籲歐盟彌補他們的損失,可以說,中歐博弈的主動權,回到了中方手裏。
最近,歐盟決定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公司最高征收36.3%反補貼稅。而特斯拉這個美國品牌,只需要多交9%的稅。可以說,歐盟在馮德萊恩的帶領下,罔顧事實針對中企加征關稅,終究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據報道,中國商務部最近宣布了一項反補貼調查,應國內相關行業組織的請求而進行的。這次調查的焦點放在了從歐盟進口的幾類芝士產品上,包括新鮮的乳酪(比如乳清乳酪和凝乳乳酪)、加工過的乳酪(無論是否打成粉狀)、藍紋乳酪等等,還有一類是未經濃縮和加糖或其它甜味劑的高脂乳液和稀鮮奶油。
此次調查將重點檢查20個不同的專案,這些被調查的補貼專案中,7個是歐盟的【共同農業政策】中規定的補貼,另外13個專案則是來自歐盟的8個成員國——愛爾蘭、奧地利、比利時、意大利、克羅地亞、芬蘭、羅馬尼亞和捷克——實施的國家補貼政策。中國的目的在於確定這些補貼是否對國內市場造成了不公平影響。
可以說,我們只是「很輕微的舉動」,就讓歐盟方面受不了了,德國可能會受到嚴重打擊,首先德國是歐盟裏面生產牛奶、奶油和芝士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最大的中國市場的乳制品供應國。代表德國乳品行業的一個組織,也就是德國乳制品工業協會提到,尤其是芝士和奶油,這些商品的出口有可能面臨較大的沖擊。德國政府發言人沃夫岡·布赫納則表示,德國政府相信,用友好的方式解決國際貿易上的爭端是最好的。透過和諧的解決方法,可以避免事態惡化,也能保護每個人的利益不受損害。
但對此,這也是我們極力提倡的,如果歐盟能夠「睜開眼睛」看一看中國電動汽車企業的優勢,虛心學習中國電動汽車企業的優秀技術,而不是透過不法手段來征收更多所謂的反補貼稅,避免采取這種保護主義的措施,那麽局面很有很可能不會像現在這樣。中國有句話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歐盟在要求其他國家的時候,也應該首先做到要求自己。如果不想用爭端的方式,那麽理應在中國給了視窗期的情況下,撤銷對中國電動汽車企業的加稅措施,但顯然歐盟沒有做到。所以責任不在中方,而是在歐方。
對此,歐洲乳業協會的秘書長安東表示,歐盟和中國能夠找到解決雙方爭議的有效方法,因為雙方在解決其他問題時表現出了良好合作。
可以看出,歐方現在態度變了,想要與中國討論解決這個問題了,原因也很簡單,我們的反制打在了痛點上,據「政客」報道,最近的行業數據顯示,歐盟的乳制品年度出口額超過了5億歐元。在這些出口中,法國占了1.9億歐元,是最大的出口國,其次分別是意大利(5500萬歐元)、丹麥(5000萬歐元)和荷蘭(4500萬歐元)。
目前歐洲不少人都開始對歐盟不滿,愛爾蘭的奶農們的收入減少了,因為牛奶賣不出好價錢,同時還要應對高昂的生產成本。愛爾蘭乳品供應商協會(ICMSA)的負責人丹尼斯·德倫南警告說,如果歐盟跟中國發生貿易爭端,可能會讓愛爾蘭奶農們的牛奶和奶制品出口受損,那將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如果情況真的惡化了,德倫南說愛爾蘭奶農會向歐盟要求賠償,以補償他們的損失。同時,負責愛爾蘭乳制品行業的穆爾維西爾也呼籲歐盟委員會和愛爾蘭政府趕緊行動起來,處理好與反補貼有關的調查問題,避免造成更多負面影響。
其實,中國之前應一些企業的申請,開始對歐盟的豬肉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最近,中國又對歐盟的奶制品進行了相同的調查,這次調查對歐盟來說可能影響更大。
其實,我們之所以能對歐盟采取反制措施,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市場足夠大,而且相較歐盟,我們也有代替的產品來源國,比如俄羅斯。俄羅斯是個農產品出口大國,而且一直希望能夠在中國市場上替代歐盟的農產品。今年,中國已經減少了對俄羅斯豬肉的進口限制,而且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奶制品銷量激增了80%。這表明中國更願意跟那些願意合作的國家做生意。如果歐盟不認真對待與中國的貿易關系,他們可能會在中國市場上損失利潤。
所以說,這次對歐盟乳產品的調查,只是冰山一角,我們的反制手段還有很多,不過我們的反制措施也並不是對歐盟的報復,因為這些反制措施,都是中國國內企業自主發起的,與歐盟委員會在沒有得到產業界申請的情況下,貿然對中企進行反補貼調查是有明顯差別的,也是根本不同的。我們的調查依法依規,遵守世貿規則,而歐盟的調查卻是將經貿政治化,將貿易合作武器化,沒有拿出真正的合作誠意,更是完全無視了世貿組織的規則。是沒有任何法律依據的,那麽中方也將采取一切措施,保護我們企業的合法權益,這一點相信歐盟方面也會非常清楚,最終也希望歐盟能夠為中國企業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