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商業銀行的裁員降薪,已經見怪不怪了,各家商業銀行的裁員降薪新聞甚囂塵上,擠上熱搜,績效薪酬追索扣回、在職員工裁員降薪、夥食標準福利補貼驟減、強制搬遷職場合並辦公等等,牛鬼蛇神,五花八門。
如果是想透過裁員實作降本增效,給員工法定賠償就可以了,套路很簡單。但現在很多商業銀行,各方利益集團有各自的想法,領導們想透過所謂的降本增效,洗出去一部份老人,布局自己的人事勢力,而人力部門,接到任務,既想降本,又不願給賠償,還不想讓員工到監管搞事情,在討好上級貫徹旨意基礎上「盡不幹人事」。
結果就是劣幣驅逐良幣,好員工越來越少,偷懶耍滑的員工越來越多;幹活的越來越少,統籌專案的PMO越來越多;執行層越來越少,領導越來越多。
而銀行玩的基本套路也如出一轍:
1、先空降一個新的人力總,或者空降一位業務一把手;
2、開始所謂的戰略方向調整,配套組織架構改革;
3、基於新的組織架構,從上到下,重新定崗定編,換一波中高層;
4、嚴抓考勤,嚴抓職場禮儀,縮減福利,降薪降獎金;
5、績效作為作惡的狼牙棒,克扣員工獎金,員工到期合約勸退、不續簽等等;
6、增加工作量,統計員工上下班打卡時間,重點約談準點上下班同事,定非常高的業績目標,把業績完成度和加班時長掛鉤,不達標就可以有理由扣錢和給打低績效;
7、削減崗位,暫停絕大部份崗位招聘,員工一個人幹多個人的工作,離職不招新人,崗位只出不進;
8、頻繁在中午時間、下班後、周末開冗長無效會議,縮減員工休息時間,因為開會完不成的工作,自己周末、下班加班;
9、考核辦法、提獎制度每年都改,既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甚至想著已經發出去的錢,再給你罰回去;
10、人事博弈中犧牲的中高層幹部,公司不想賠錢,甚至一些不敢得罪某些有關系有背景的老人,就透過待崗任命的方式,讓其自尋出路。
每天文山會海,高調變革,實際秉承精致利己主義的高層們借著所謂的「降本增效」,做自己的政治博弈,在又當又立的道路上奔馳前進。
公司業績差,那又如何?組織混亂,那又如何?
一方面戰略高度重視某項業務,另一方面根本不給配備對應的人力資源和財務資源;
一方面說要年輕人更多發揮的舞台,另一方面任命、提拔都傾斜給了老人;
一方面說要加強部門間協同,另一方面部門競爭現象愈演愈烈,越來越卷,都想讓別人做事,讓自己邀功;
一方面說要給基層減負,另一方面各條線給基層的kpi變相加碼;
一方面說要增強員工忠誠度、幸福感,另一方面考勤打卡著裝約束樣樣不落。
變了味的裁員降薪,本質上就是一場政治博弈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