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擦亮眼睛 這輪原材料價格上漲絕非周期性那麽簡單

2024-04-23財經

【題記】家電就是各種原材料的終端產品。那麽,只要原材料價格上漲,必然會造成家電產品成本上升,對企業和市場的壓力非常大。但本輪原材料價格上漲顯然與以往周期性上漲不同,有著更為深刻的戰略考量。

望博齋主||撰文

近半年來,涉及家電上遊的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像銅材、鋼材、鋁材、塑膠粒子、制冷劑等,都出現一輪價格明顯上漲並且形成趨勢,不僅帶動了家電制造的成本壓力,也造成行業對未來擔憂的情緒波動。

對此,很多人以為是大宗商品的周期性起伏,實際上這一輪的大宗商品波動,並非獨立地看成是周期性,而是由紐約金價持續新高,帶動有色大宗發力漲價的結果。因此,不能歸結於周期那麽簡單,否則就會誤導企業對成本控制的策略。

有人就要問了,本來由金價帶動的大宗原材料漲價的原因是什麽?誰是幕後真正的推手?其實回答這個問題並不難,只要長期關註全球政治、經濟局勢,就能看清楚這一切:

首先應該看到,現在米國的債務總額已經到了34萬億美元,相當於每個米國人均負債66萬美元。面對這天量債務,米國人該怎麽辦呢?過去是靠著一輪輪的產業升級和高利率去吸收全球資本,全球80%的資產都是以美元計價的。

只要有人借美元,美國人就可以大量印錢還債,從而減輕債務壓力。而現在米國這個套路卻越玩不轉了,不僅聯儲加息也加不動了,各行各業利息都還不起了,生怕拖下去會爆雷。那麽現在稀釋美債就剩下的最後一招:推高大宗商品的價格!

有人就要問,為什麽是米國呢?不是歐洲或中東產油國,或者南美、澳洲銅、鐵礦富裕國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全世界大多數的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幾乎都在美國手上,紐約商品交易所的原油,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農產品。況且美國不光石油產量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多,出口量更是接近沙特或者俄羅斯的總產量,定價權是妥妥的。

可以這麽說,本輪大宗原材料漲價背後推手就是米國。因為,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在米國手中。說白了,本輪大宗商品漲價就是米國推動的。

那米國為何要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實際上就是一場金融戰環節,針對中國崛起的打壓措施,以阻止中國挑戰其霸權地位。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進口國和消耗國,而米國現在是全球最大的原油出口國和大宗商品的定價國,推高大宗商品價格,一方面有利於美國本土資源價值提升,另一方面又能擡高中國進口成本,進一步消耗中國外匯。

其直接目的就是稀釋美債。眾所周知,目前米國有37萬億美元的天量美債,若中國不配合,米國將無法透過全球手段來稀釋降低美債風險。因此,透過推高大宗商品價格來稀釋美債,就是米國針對性的解決方法。其核心點就是大宗商品瘋狂漲價,從而導致美債價值縮減,大宗期貨漲價,美債貶值,就等於稀釋了美債壓力。

如果這樣說,不明白的話,舉一個淺顯例子。房價暴漲,老百姓手中的錢就變相貶值了,房價大漲,房地產債務問題也就不大了,因此可以透過漲價來抵消和緩解債務。大宗商品漲價也是這個道理,緩解的是美債壓力。

總體而言,全球已經到了博弈的關鍵階段,核心點還是中美之間的博弈,大宗商品或是制約中國的核心力量之一。因此,大宗商品漲價對中國也能形成釜底抽薪的效應,這就是米國各方面掣肘中國的一個招數。

由此看來,本次大宗商品漲價的邏輯與以為周期性本質不同,並不簡單是經濟規律周期的結果,而是人為造成的惡果,有可能會打破傳統周期的規律,呈現長時期的價格上漲。全球經濟風大超乎想象!

顯然,家電企業也就不可能以傳統的經驗來化解,必須要做好長期應對原材料漲價的心理準備,制定有針對性的防禦措施,破解原材料長期漲價的帶來的壓力。具體到家電企業如何操作,那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

家電魂:深度解碼家電行業熱點事件,梳理家電廠商轉型變革歷程,互聯網時代家電業最具深度自媒體。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