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賀言
市場表現不佳,主機廠與經銷商愈發離心離德。
近期,一汽奧迪通報2家4S店未經允許轉換門頭的公告刷屏,廠方一改往日強硬,全篇淳淳勸解之言。更具爆點的是,事件中「北京最大奧迪4S店翻牌」的標簽,讓看客們發現廠家的控制力在直線下滑,「4S體系崩塌」或許不是危言。
回看今年的汽車市場,新能源突飛猛進,燃油車增速放緩,變革比預想中更為激烈。新舊勢力的交替不僅在於品牌,也體現在銷售渠道的興衰。
用一句話來概括:4S加速退場,二網坐擁紅利。在主機廠與經銷商博弈的過程中,本在夾縫中尋覓差價的車商們迎來大量「撿漏」機會,更創造出新車售後的又一塊「蛋糕」。
![](https://img.jasve.com/2024-12/e6bfabcfab2b45de3f79680afa7b6f21.webp)
汽車「買手」崛起,威脅4S生存空間
所謂「無風不起浪」,年初打響的車市價格戰,給二網車商們帶來「潑天富貴」。
從比亞迪、奇瑞等親民品牌,到BBA、保時捷等豪華品牌,價格戰開啟的速度之快、力度之大,令各方始料未及。
對主機廠而言,靠降價卷贏對手是誌在必得,供應商和經銷商兩頭都有議價空間,再加上裁員等手段降本增效,更多是看誰能熬的更久一些。
但對經銷商來說,「重資產高杠桿」的模式本就有著相當的經營成本,車市20年來入場的玩家越來越多,再加上新車價格越來越透明,利潤早已依賴貸款、裝潢、保險等「花活」。
這便意味著,價格戰直接觸碰到4S店最重要的現金流紅線。從勉強盈利,到「賣新贖舊」,再到越賣越虧,因持續降價導致的財務風險,引發銀行風控「抽貸」,最終成為今年大批4S店暴雷的誘因。
在這種亂象當中,庫存成為主機廠和經銷商繞不開的難題,前者難以即時調整生產計劃,後者急於回籠資金,這正給二網車商帶來豐富的車源和極大的議價空間。在「低價」為賣點的市場當中,二網車商無疑更有話語權。
事實上,二網車商的穩穩的承接了這波「潑天富貴」。以今年「現象級」的汽貿商[竹子買車]為例,短短半年時間將旗下的MCN合夥公司擴充至200家以上,以41個粉絲數過萬的抖音號,帶動新媒體矩陣實作裂變式行銷。
這種打法的好處也顯而易見,[竹子養車]在上半年的交付量就達到10000台以上,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增長率近100%。參考國內汽車新零售平台「大搜車」的數據,今年6月國內「二網折扣率」達19%,傳統油車折扣率更是高達24%,業內認為[竹子買車]的盈利表現已超過不少百強經銷商。
這也帶動了市場天秤向二網一側傾斜,無論是議價空間,還是獲客手段,車商們的動作始終要比4S店更加敏捷,在客戶追求「極致性價比」的浪潮當中,二網車商們不經意間動搖了4S店的根基。
![](https://img.jasve.com/2024-12/df28223bbf740c80721ef65bdb6bb204.webp)
剝離售後輕營運,尚需後市場夥伴
從2020年~2023年,全國退網4S店約8000家,而今年一年,預計就有4000家4S店退網。在「船大難掉頭」的現實問題面前,「輕營運」的理念格外受到推崇。
而這正是二網車商的優勢所在,同樣以[竹子買車]為例,圍繞「車源采購——直播獲客——邀約轉化」的交易鏈條,其業務架構聚焦至采購和銷售兩大版塊,一切活動圍繞賣車展開。
這也引出[竹子買車]最大的話題點,即「用一個4S店的租金,租了100個4S店大小的展廳,不花費任何底薪,僱用了1500+銷售人員」。這意味著,僅在成本層面,二網車商們便有很大的施展空間。
事實上,「剝離售後」正是二網車商能夠實作「輕營運」的關鍵,其聚焦並不斷放大核心業務的優勢,在此基礎上再尋求合作裂變。這一套「互聯網打法」的受益者也並非只有[竹子買車],今年來[安信車業]、[凹凸車匯]等汽貿商同樣踏中風格,更吸引著不少業務受挫的二手車商加入進來。
需要註意的是,目前二網車商能夠以輕營運模式快速擴張,根本在於車源價格尚不透明。當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場,尤其是與主機廠和客戶距離更近的「評車自媒體」入局之後,二網汽貿模式的穩定性也能會受到沖擊。
據某汽貿商介紹,近年來「大家車言論」、「一鹿有車」等知名汽車博主已經開啟新車代買業務,其粉絲體量更大,私域轉化能力更強,甚至離主機廠資源更近,「可能是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
也正是因此,「拼服務」已經成為不少二網車商正在思考的戰略方向。簡單來說,便是在現有「1~2年」質保的基礎上,與汽後企業搭建更加完善的售後體系,適時引入簡單維保、洗美貼改等鎖客意義突出的業務。
此外,考慮到相當比例的客戶來自外地,不少二網車商也在思考與汽服連鎖合作的可能性。老客回購或換購便是一個典型的轉化路徑,透過定期定向的維保優惠推播,從而探索私域營運再升級的可能性。
![](https://img.jasve.com/2024-12/058181df0aa410d887790b546dbd349a.webp)
「小弟翻身當大哥」,增長空間還有幾何?
「春江水暖鴨先知」,對於二網汽貿的崛起,業內不少一線人員早已預判感知。但二網訂單的火爆是「曇花一現」,還是「小弟翻身做大哥」?目前尚有不少爭論。
從業務根本分析,二網汽貿商的車源主要來自於主機廠庫存車、客製車,4S店的滯銷車、資源車,以及從4S店低買高賣的常規車。主機廠經歷這一年市場的「毒打」之後,必然會對生產和庫存管理進行最佳化。而4S店在倒閉、轉型等市場洗牌之後,數量上也會實作「去泡沫」。
這就意味著二網車商仍要尋找市場縫隙,仍要保持靈活的身段去迎合供需關系,仍處於相對被動的局面。
但從4S店的發展現狀來看,二網車商們還有很多現實層面的利好。
一是主機廠與4S店的關系短期內難以修復,主機廠難以擺脫「壓庫」的本能動作,4S店則追隨車主喜好翻牌「叛逃」。換句話說,主機廠和4S店之間的唯一性正在消解,從引入汽服連鎖等作為原廠配件銷售渠道開始,主機廠便不再單一押註於4S店。
二是主機廠對4S店的管控難再強硬,在生存壓力下,主機廠不得不默許部份4S店引入其他品牌。而要論「車型全,選擇多」,二網車商有著天然的優勢,尤其在建立售後服務體系之後,與4S店的區別幾乎只在於一紙授權。
疊加二網車商們在社交媒體建立起的聲勢,越來越多的車主已經開始接受購車與售後分開的模式,相比於對原廠的執念,實打實的價差更加誘人。在互聯網的持續催化下,我們或將看到二網汽貿商的更多可能。
文章來源:AC汽車,特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