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深藍S05上市後,油耗看齊插混,15萬內買增程SUV更省錢?

2024-10-21汽車

都說增程性價比高,但15萬元內新能源市場,一直是插混技術的主場。如果說零跑是以新勢力身份,把增程式產品殺入15萬元內。那麽背靠主流車企的深藍汽車,這次更是憑借深藍S05,直接把標準緊湊型增程式SUV的價格,穩穩落在15萬元內。更重要的是,深藍S05不僅意味著價格上的突破,在油耗方面,似乎也摘掉了增程式「有電一條龍,沒電一條蟲」的帽子。在攻克價格、油耗兩個核心矛盾後,15萬元內的新能源SUV市場,增程式會比插混更值得入手嗎?

油耗追上主流插混,城區用增程會更省錢?

在燃油車時代,油耗就是15萬元級家用經濟型車的核心產品點。到了新能源時代,插混與增程,依舊在這個技術要點上角力。雖然這兩條保留內燃機的新能源技術路線,在初期都免不了站在傳統燃油車發動機的肩膀上進行摸索。但仍保留發動機直驅功能的插混,在適應能力上,無疑是要高過完全只充當發電機身份的增程式。這也是增程式車型,在落地初期,免不了被冠以「饋電油老虎」帽子的原因。

如今,隨著技術叠代,不僅插混車型的油耗明顯降低,同級別增程式的油耗表現,也開始大幅逼近插混的表現。以深藍S05為例,其WLTC工況下的饋電油耗,僅為5.05L/100km,而車輛的整備質素則是達到1790kg。參考同級別換裝第五代DM技術的比亞迪宋Pro插混,後者WLTC饋電油耗為4.9L/100km,整備質素為1765kg。至於另一個同級別主流插混SUV吉利銀河L7,其現款饋電油耗為5.23L/100km,而車輛的整備質素普遍超過了1800kg。

透過以上三款在車型級別、尺寸空間、市場價格方面,都極為接近的主流新能源SUV的能耗表現,以及對應的車重數據來看。很明顯,深藍S05的饋電狀態油耗,已經接近使用比亞迪第五代DM技術的產品。甚至面對尚未叠代插混技術的現款銀河L7時(其搭載吉利全新插混技術的版本,已經完成申報),深藍S05在饋電油耗上,還能有一定優勢。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最新增程式技術進入15萬元內價格區間時,面對同樣最新的插混技術,其饋電油耗,已經不能作為短板來認知。

如果說饋電油耗的表現,是讓深藍S05等增程式車型,與其它主流插混SUV,在沒電情況下的開銷差不多。那麽在有電的情況下,15萬元內的新能源SUV,也依舊是增程式的主場。原因無它,因為增程式的電池容量,還是會更大。以深藍S05為例,新車增程式的兩個配置,統一搭載27.28kWh容量的動力電池。在WLTC工況下的純電續航,則是能達到155km。而前面提到的同級別主流插混SUV,在同等工況條件下,純電續航基本都只能圍繞100km大關徘徊。

也就是說,在方便完成充電補能的城市工況下。即便價位來到15萬元內,主流增程式SUV的用車成本,依舊是占據優勢的一方。當然,高速場景的能耗方面,還是插混的主場。即便測試工況無法講這種優勢,用數碼形式展現出來。但WLTC工況下的饋電油耗成績接近,也說明綜合使用場景下,增程與插混的能耗表現,逐漸接近了。

空間更占便宜的增程,底盤和操控也更好?

但前面的技術解析也留下一個疑問。為什麽同級別、同類別產品,增程式搭載的電池容量就可以更大呢?如果插混也可以搭載大電池,豈不是也看齊了增程式的核心優勢?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在插混不想做大電池,而是不能做,因為發動機的差異。

前面已經提到過了,插混與增程最核心的區別,其實是發動機的角色。首先,至少對絕大多數經濟型車而言,無論插混還是增程,都是采用前置發動機。但需要滿足發動機直驅工作的插混,其前軸部份也必然會同步保留電驅系統。比如P1+P3、或者P2單電機,核心電機的布局,總是會在「4號位」之前。簡單來說,就是插混的核心動力系統是打包存在的,發動機的位置客觀鎖住了電機的位置。前軸有發動機和電動機,甚至可能還會存在變速箱結構等等,插混車型的前軸空間又怎麽可能省下來呢。

而增程式邏輯就完全不同了,其實對增程車型來說,發動機在哪都不重要,只不過車輛前艙的空間是天然存在的,放在這裏當然最輕松。即便如此,僅在前軸部份考慮問題,由於完全不操心直驅的情況,所以只要不苛求車輛的前後配重(事實上,在有大電池的情況下,前後配重也變得簡單),發動機也就是增程器,還可以盡可能往前推,從而實作更為極限的短前懸效果。

於是,插混與增程在動力系統方面的差異,決定了兩者軸距的表現。深藍S05在車身長度為4620mm的情況下,軸距達到了2880mm。至於此前提到的同級別主流插混車型,雖然車身長度都達到甚至超過了4.7米,但軸距則都在2.8m以內。而動力電池,很顯然只能布置在兩根軸之間。軸距更長的增程式,也就吃到了大電池紅利。

這套技術邏輯,不僅讓增程式奠定了大電池的基礎,還額外「附贈」了車輛更好的底盤與操控體驗。因為前軸不需要電機,那麽增程式的電機也就更多布局在了後軸。就算是前後雙電機車型,往往也是以後軸電機為主動力源。這也就天然構成了一套後驅架構。如果說在20萬元以上的產品中,插混還有P1+P3+P4,或者P2+P2的四驅構架。在15萬元以內的產品線中,插混則基本還是以前驅為主。

但想要在單電機情況下做到後輪驅動,增程式車型也必須配套足夠出色的後懸架系統。因為在同級別車型中,後四連桿獨立懸架是兼具成本、調校壓力、舒適性等優勢的存在。所以從燃油車時代開始,四連桿懸架,就逐漸成為15萬元,甚至更高價位家用車的主流選擇。比如大眾MQB平台、豐田TNGA架構下的C和K平台等等,皆是如此。但三橫一縱的四連桿懸架,也就鎖死了後橋布局大馬力電機的可能性。所以同級別增程式車型,只能把選擇提升到標準五連桿,或者H臂多連桿方案上來,比如深藍S05就是選擇的後五連桿方案。

更大電池容量、更高成本的底盤結構與調校壓力,這些放在20萬元以上,甚至更高價位車型身上,並不會造成增程與插混車型之間,決定性的成本差異。但這也客觀成為,披著高性價比外衣的增程式車型,遲遲無法進入15萬元內的核心原因。如今,當深藍S05等主流增程式SUV進入這一價位後,會有潛力撼動同價位插混車型的市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