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為什麽大眾汽車在國外銷量勉強度日,一來到中國銷量就很高?

2020-05-21汽車

2021~2023年,中國汽車行業終於突破了那個量變引發質變的臨界點,整車出口量出現爆發式增長,在2023年成為全球第一汽車出口大國。

汽車行業格局的劇變也同時引發了汽車銷售行為的劇變,很多光怪陸離的事情產生了。

在很長很長的時間裏,歐美的汽車價格都比中國便宜,哪怕都換算成人民幣也還是比中國便宜。

在歐美賣30萬人民幣的車,在中國能賣50萬。

而在90年代的時候更離譜,當年一輛桑塔納能在中國賣20萬人民幣,90年代的20萬,售價比同期的歐美貴5倍。

而這一切隨著中國成為了全球第一汽車出口大國,全部成為了歷史資料。

歷史上每一個全球第一汽車出口大國,都是世界上汽車最便宜的國家,絕對意義上的便宜,否則根本沒辦法頂著昂貴的汽車進口關稅成為全球第一汽車出口大國。

2023年12月份,德國大眾把德國一家名為格雷戈裏·布魯德尼的汽車貿易公司給起訴了,因為這家公司從中國進口了22輛大眾ID.6X汽車,打算在德國售賣,引發了德國大眾的極度恐慌和憤怒,於是立刻動用了龐大的法律資源要把這種苗頭給摁死。

大眾集團要求漢堡法院沒收並銷毀這22輛由中國生產的大眾ID.6X汽車,而且要求布魯德尼自行承擔每輛車 15,000 歐元的銷毀費用。

布魯德尼公司喊冤,聲稱按照德國現行法律,布魯德尼是可以從外國進口汽車並銷售的,別說從中國進口大眾汽車進行銷售,就算是從中國進口比亞迪汽車那也是法律允許的。布魯德尼已經為這22輛ID.6X汽車支付了進口關稅,這些車輛已經透過了海關的審查進入德國,並且也是可以完成註冊的,德國大眾當年授權檔裏是允許中國產大眾汽車出口的,因此德國大眾禁止布魯德尼公司銷售中國大眾汽車是違法行為。

但德國大眾是當地納稅大戶,於是法院立刻扣押了布魯德尼的這22輛大眾汽車,而且要求布魯德尼為每台車每月繳納800歐元的監管費用。

態度很明顯了,雖然法律上布魯德尼是有理的,但如果你不想給每台車每月繳納800歐元,那就盡快和解認輸,否則時間一長就能活活拖死你。。

德國大眾是大眾汽車的母公司,就在德國,而布魯德尼是德國的大型汽車經銷商,不可能進不到大眾的貨,為什麽要舍近求遠去買中國大眾,而德國大眾又為何如此憤怒,上綱上線的非要把一家大型汽車經銷商往死裏整?

根據德國網友介紹,不僅是ID.6,目前大眾系列的車型在中德之間普遍存在巨大差價,比如說時常登頂歐洲電動車銷量排行榜,在歐洲甚至位元斯拉風頭更勝的大眾ID.3汽車,在德國的售價售價為3.99萬歐元起,約合人民幣31.48萬元,而中國銷售的大眾ID.3售價僅為1.52萬歐元起,約合人民幣11.8萬元,然後中國版的ID.3其電池配置還要高一點。。。

德國汽車經銷商直接買中國的大眾汽車運回德國,哪怕加上進口關稅,都比直接從德國大眾拿貨的成本價還要低,且低的多,所以才導致布魯德尼要舍近求遠的去進口中國大眾汽車。

而德國大眾之所以要堅決禁止這種行為,是因為此例一開那大眾汽車在德國的銷售會直接崩盤,1.52萬歐元和3.99萬歐元之間存在極其巨大的差距,這不僅是利潤沒了,甚至要大虧本,要是德國大眾把售價降到1.6萬歐元以下,那整個集團就沒法活了。

這起官司被曝光之後,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發了一張圖,說中國汽車在攻陷地球。

這篇文章都是在暗戳戳的黑中國汽車,文末是最後一句是:

如果中國想用納稅人的錢補貼全球消費者、加速能源轉型,最好的回應就是:歡迎。

而德國人看到這起官司之後的反應和【經濟學人】不一樣,並沒有罵中國,而是罵德國大眾,還認為是德國在用納稅人的錢補貼中國消費者。

有德國人說,德國人支付4萬歐元購買大眾汽車,是在補貼中國人,這樣中國人只需支付1.6萬歐元就可以購買。

為平息輿論,德國大眾出來解釋為什麽同樣的一輛車在德國賣那麽貴,在中國賣那麽便宜。

德國大眾堅決不承認自己透過故意高價賣車剝削德國人來補貼中國人,而是把這中間存在巨大差價的原因歸咎於生產成本。

德國大眾汽車的一位發言人對大眾ID.3在中國售價更便宜的原因進行了解釋,說:

首先,中國市場具有生產成本優勢和較低的能源成本。
其次,ID.3的所有供應商都來自中國,更短的運輸路線和較低的生產成本使銷售價格更低。此外,特斯拉、比亞迪等競爭對手的價格戰也對大眾汽車產生了影響。

根據記者的爆料,確實如此,歐版大眾ID.3的電池成本為5.8萬元,而中國版ID.3用的寧德時代電池僅賣3.5萬元,這樣巨大的差距出現在了汽車的多個零配件身上,然後雙方汽車行業從業人員的薪資差距大約為5倍,這一切都導致了中國汽車的成本遠遠低於德國汽車。

既然中國汽車的成本遠遠低於德國汽車,為什麽中國汽車直到2021年左右才開始突然出口數量大增?德國汽車經銷商又為什麽到2023年末才開始進口中國大眾汽車?

因為量變足夠大才能引發質變,所有的汽車廠商沒有一個是願意降價的,但凡有一絲可能他們都會死撐著,以謀取最大利潤。

德國大眾已經在中國撐了好幾年了,死不降價,並不是沒有試圖抵抗過中國汽車。

但抵抗失敗了,在成本節節下降的中國汽車面前,大眾頂不住了,被迫降價,否則汽車根本就賣不掉了,而這個降價是2023年才開始的。

2023年初,大眾汽車在中德的差價並沒有那麽離譜,也無法吸引德國汽車經銷商舍近求遠的去進口中國大眾汽車。

但已經死撐幾年的大眾汽車撐不住了,不得不發動連續降價,以避免自己被市場淘汰。

根據公開訊息的匯總,2023年3月份,上汽大眾宣布豪擲37億元補貼受眾,在3月31日前,20款產品最高降價5萬元,其中包括ID.系列的3款純電產品,最高優惠3萬元。

2023年7月,上汽大眾打出「限量、限時大促、即將售罄、速搶」等一系列行銷詞語,再降價,宣布ID.3最高降價3.7萬元,限量7000台,活動只截止7月底。

2023年9月,上汽大眾再再次宣布降價,導致了只賣1.52萬歐元的大眾ID3汽車的誕生。

然後才把德國汽車經銷商給吸引來了,進口中國上汽大眾生產的ID3大眾汽車到德國賣。

德國大眾是上汽大眾的母公司啊,結果上汽大眾生產的大眾車價格能便宜一半以上,直接反殺回德國腹地了,這簡直是倒反天罡。

那22輛大眾ID3汽車,只是個開始,因為中國的大眾ID系列汽車是2023年才開始大降價的。

德國大眾並不想在中國市場降價,但被中國的各路汽車卷的沒辦法了,所以才被迫降價,最終引發了中德汽車的巨大差價那是沒辦法。

但中國汽車才剛剛走出國門,鋪開銷售網絡需要時間,在鋪開銷售網之前德國大眾的車還是能在全球其他地方高價賣的。

哪怕能多拖一年,那都是一個天文數碼的利潤,所以德國大眾必然會不惜一切代價減緩中國汽車的推進速度,動用法律武器來刁難德國汽車經銷商那簡直是再正常不過的操作。

而類似的巨大差價在全球多個國家均已出現,導致大量的外國汽車經銷商源源不斷的從中國拿貨,這才是導致中國汽車從2022年出口量連續高增長的真實原因。

大量進口中國車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又便宜質素又好。

比方說比亞迪漢EV,在中國賣27~32萬元,在巴西賣75萬元。

比方說比亞迪唐EV,在中國賣25~30萬元,在挪威賣42萬元。

比方說吉利旗下的星越,在國內賣13~18萬元,在俄羅斯賣48萬元。

就這麽貴的價格,外國人還嗷嗷的買,不斷增長到登頂到全球第一的整車出口量已經說明了一切,因為外國的其他汽車售價更貴。

事態發展兩三年後,最終引發了中德汽車價格的嚴重倒掛,並最終導致了德國汽車經銷商從中國進口大眾汽車,引發了德國大眾的巨大憤怒。

山中才一日,境外已一年,我是萬萬沒想到世界上還能出現這樣的奇葩新聞。

十年前某良心電腦漂洋過海後再買回中國,價格能比國內售價還低。

十年後電腦變汽車,歐洲變中國,德國市場出現了「中國良心眾」這款汽車。

真是風水輪流轉。

作者:遠方青木(ID:YFqingmu )

原文:因為太便宜,德國大眾要求歐洲經銷商銷毀中國制造的大眾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