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D正在成為未來智能座艙的關鍵組成部份,這其中AR HUD正在成為爭奪下一代座艙市場主動權的入口之一,也是智能座艙與ADAS融合的典型代表。
繼大眾汽車純電動ID系列車型搭載AR-HUD量產上市後,奧迪緊隨其後,在e-tron家族的另一款產品Q4 e-tron上將提供可選裝的AR-HUD。有訊息稱,這款AR-HUD仍可能是日本精機提供解決方案。
按照奧迪披露的資訊,這款AR-HUD對影像生成器——AR Creator進行了升級,將以每秒60幀的速度渲染顯示符號,並使這些符號適應投影光學系統的幾何形狀。同時,該單元計算這些符號相對環境的位置,並透過前置網絡攝影機、雷達傳感器和GPS導航的原始數據獲取資訊。
在具體顯示界面上,和大眾ID系列搭載的AR-HUD一樣,分為兩層顯示。其中,固定顯示資訊,包括車速、限速和駕駛員輔助資訊,顯示距離約為3米左右。AR部份可以顯示箭頭、導航目的地和前方車輛的位置,顯示距離約10米。
此外,包括一汽紅旗、長城哈弗等車型也陸續開始搭載AR HUD方案推出新車;其中,去年上市的紅旗E-HS9搭載的AR-HUD(水晶光電提供方案)系統投影距離7.5m,全彩可視距離覆蓋30m,投影畫面達到44英寸。
長城汽車WEY品牌全新旗艦SUV——「摩卡」則搭載來自日本某企業的解決方案。此外,華陽近日公告稱,DLP AR-HUD預計今年年內量產上市,相關新產線已投入使用,並正在與HUD芯片供應商積極溝通與協調,保證正常交付。
同時,更多的AR-HUD供應商也已經在路上。
去年10月,研發AR激光全像技術的Envisics公司拿到了現代汽車、上汽以及通用汽車5000萬美元的投資,基於激光全像技術。其中,凱迪拉克的新車預計2023年上市,現代汽車計劃2025年大規模生產。
同時,松下在今年初也展示了下一代AR HUD(與Envisics合作),該系統可獲得4K分辨率高畫質影像、可計算駕駛員移動頭部時間的眼球追蹤技術,以及補償崎嶇道路的振動控制。
與此同時,2020年國內新車(自主+合資品牌)搭載HUD(主要是W-HUD)上險量處於快速增長態勢。
按照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釋出的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新車HUD搭載量為28.51萬台,2020年則增長近1倍至58.01萬台。不過,2020年國內新車HUD前裝實際搭載滲透率仍僅為3.99%。
此外,如果計算新車選裝HUD數據,2020年搭載HUD新車上險量為119.11萬輛,表明消費者對於HUD的興趣度在逐步上升。比如,蔚來旗下車型選裝W-HUD價格在6,500元左右,選裝率超過50%。
目前,在國內市場,日本精機、大陸集團、電裝三家傳統HUD供應商仍然占據2020年HUD上險搭載量排名前三位,合計占有市場份額達到80%。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預計,AR-HUD的快速匯入將給整個市場帶來更多新的變化,同時,W-HUD搭載率將進入快速上升通道,到2023年前裝搭載率有望提升至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