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幣驅逐良幣 唄。
我年前把開了8年的本田車賣了,過程吃了好多只蒼蠅。
我掛的某平台;結果第二天各路妖魔鬼怪都給我打電話。我詢問他們從哪裏得到的資訊,他們完全不避諱的說是花錢買的資源,跟某平台有合作, 每個月繳多少多少錢,給提供500條車源資訊 。
想著來都來了,就讓他們一起監測吧;有個人車商,也有平台車商。
最終一家平台車商出的價高,又是號稱行 業內top的車商 ,還有實體店,於是我就選擇了他們。
讓 交定金+簽合約,不給 ;一個勁的讓我開車 到他們店裏談 。
第二天開車過去,要 重新驗車 。不出所料的出意外了,說車況比前一天的差,說他們昨天檢測的不詳細,漏檢了;但不對他們昨天的「失誤」付任何責任。
說他們 昨天檢測的人離職了 ,打電話確實真的打不通了。你好巧不巧。
雙方就僵持在現場。打電話投訴,各種話術忽悠你。
最終懶得折騰,就虧了幾千塊錢賣了。
他們承諾的xx天之內 過戶 ,也完全愛理不理;打電話崔他們也不管。一直脫到過戶協定的最後期限,才完成車輛過戶。這過程我錄制了影片,雖然不需要我去車管所親自辦理,但一天不過戶,理論上車子還在我戶頭,我要繼續承擔風險的。
過戶後,我好奇去查了下交易的明細。發現他們把車子過戶給了外地的一家車商,倒手賺了1萬多。我想著下遊的這家車商,還會繼續在買家手上繼續賺1萬的吧。
一般的賣家沒那麽多精力去接待二手車的潛在買家;估計要有10-20個看車的(個人買家),才能達成最終成交吧。所以大多都把車交給了車商,相當於羊入虎口,還是自己送進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