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為了空間放棄駕駛,小鵬P+賣貴了,底盤只值18萬?

2024-10-16汽車

小鵬P7+,20.98萬的預售價,不到兩個小時訂單突破30000台,這個價格在很多人意料之中,自然也在很多人預料之外,若是參考之前MONA M03的價格變化,上市前預售13.59萬起,上市後定價11.98萬起,下調振幅超過了1.5萬,距離小鵬P7+上市還有半個月,所以預測最終的售價還有下探空間,就同級市場而言,新車的價格是否有足夠多的競爭力優勢,這還得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10月14日的巴黎預售釋出會,幾乎是把4天前在國內正選亮相講的內容,給歐洲人轉譯復盤了一遍,省流版內容分四塊,企業展望、AI智駕、能耗和空間,在不到20分鐘的釋出會裏,核心只有一個,就是低能耗+大空間,4天兩場釋出會圍繞空間的大篇幅解讀令人一度神回「好就是大,大就是好」,從台下戴著轉譯器的當地人表情來看,多半可能是被這個產品力重新整理了認知,可能也在思考怎麽才能一把側方不剮蹭。

或許大家都忽略了一點,4天兩場重要的釋出會,有關駕駛層面的解讀都不算多,說實話,這確實有些出乎意料,畢竟作為主打家庭場景的產品,舒適的營造不光是要靠大空間和拉滿配置來完成,還有駕駛層面,比如大腳制動會不會點頭?跑高速底盤穩不穩?方向盤路感是否清晰?這些都是和舒適性息息相關的。

用上短前懸和薄電池,一味擴大空間只有好處?

既然大空間是小鵬P7+始終強調的產品第一性,那我們就從技術的角度出發,看看那新車究竟是怎麽做的,為什麽會這麽做,以及大空間背後又影響到了什麽。

不出意料,2025年某一時間段,會有3款P7。一款是停產還沒賣完的P7i,一輛是剛預售的P7+,一輛是已經確定換代的全新P7。這種混亂的交叉,會隨著現款P7i賣光而初步結束,而為了拉開2個不同P7之間的差異,其實何小鵬在上一次的釋出會歷奇本半明牌的說完了,小鵬P7+就是專門為家庭使用者打造,有大空間和高智能表現;而換代P7則是功能強調個性運動。

特別值得關註的一個點是,從小鵬P7+首次釋出到現在預售,已經過去了幾個月的時間,不論是官方話術還是KOC、KOL,都對於駕駛和操控,幾乎避而不談。

家庭用車,核心是看二排的空間表現,這類場景下SUV和MPV普遍更有優勢,所以想讓轎車的後排變大,可行的辦法無非就是,在車身基礎尺寸滿足條件的情況下,調整前後排座椅的擺放位置,或者縮短後懸去保證膝部空間、重新構造C柱,營造頭部空間。之前我們曾提到過,比起燃油車,純電車的空間會更容易做到最大化,因為沒有大質素發動機、變速箱塞滿前軸,純電車前輪輪心到車內踏板的距離就能更進一步去縮短,這也是我們常說的L113設計,所以體現到視覺效果上,能看到比起P7i修長的車頭,小鵬P7+的前艙明顯是變短了。

L113的精髓之一,就在於A柱可以被允許往車頭方向設計,由此就帶來了兩個好處,一是有利於風阻,前風擋的角度不會因為前艙的縮短變直,撞風面積不會增加,加上車頭合理的曲屏面就能進一步解決,二是在保證降低A柱視野盲區的同時,前排座椅可以朝著車頭方向擺放,配合軸距尺寸的拉長,前後排便有了更加充裕的乘坐空間,換到數據層面看,小鵬P7+的前後排縱向可用空間接近1米,後排膝部做到了157mm,比現款P7i多了一拳左右,和同級的25款比亞迪漢EV有著兩指左右的差距。

C柱的後移,更多的是為了配合掀背尾門,要知道,掀背式轎車的二排,頭部空間肯定是要比傳統三廂車更富余的,這正是因為考慮到掀背尾門的開啟方式,尾門和車架的連線點不能在二排乘客的頭頂上方,只能像SUV一樣往後挪,所以車頂在B柱之後不可能過早的走向車尾,所以C柱的構造要麽增加角度,像嵐圖知音一樣設計的偏直,但腰線和肩線隨之也會趨於水平,而為了考慮融入運動風格,這兩條線的走勢只能做前低後高,而這就導致C柱的角度不能改變,所以只能往後設計,這兩條因素疊加在一起,就正好得到了車身側面具備運動感,二排頭部空間有了保證,甚至後備箱的容積也隨之增大,同樣是換到數據上看,二排地台到天窗的高度最大做到了973mm,這個成績幾乎和主流B級SUV拉到了一個水平。

還有一些細節上的動作,比如底盤下方的電池組厚度,從P7i的110mm,變成了109mm,1mm的壓縮看似不大,但這也能直接影響到電芯規格,進而影響容積,乃至整塊電池組的排列布局,另一個細節是,從實測體驗來看,對比小鵬P7的二排座椅,P7+的座椅填充物沒有做減法,基於以上這一系列動作,新車在空間層面確實是有競爭力的。

有一點非常矛盾,小鵬P7+軸距3米,車長超過5米,軸長比0.59,但是車長和軸距都更短的P7i,軸長比卻是0.61,理論上這個參數越大,越有利於營造座艙內部的空間,實際上卻是完全反了過來,難不成,小鵬P7+為了做到極限的空間,不惜犧牲了車身比例?另外關鍵是,兩款車都不提供前備箱,而且前者的前艙更短,更寬,這意味著前軸部份核心部件的布局擺放會有相應調整,這就導致雙叉臂上下鉸結點會被擠到更靠近車輪,這時的回轉軸線就變得更直了,這意味著,操控難不成也受到了影響?

前後懸都沒用全鋁合金,P7+的雙叉臂效果不如麥弗遜?

轎車有堪比SUV的空間,自然是使用者想要的,但是這也不代表,誰的空間大,誰就占據競爭力話語權,畢竟帶著家人出去玩,大空間作為亮點的SUV和MPV比比皆是,何必非要選轎車呢?所以,擁有合理的定價和舒適的駕控,將是像小鵬P7+這類主打空間舒適的轎車,在營造產品力差異化上的必要條件了。

由於目前只是預售,所以定價層面的競爭力不作為本段的重點,我們還是更關心這台車,開起來的感受會是怎麽樣的。目前已經確定的幾個資訊是,小鵬P7+和小鵬G6同平台打造,都是出自滿足800V高壓的扶搖架構,從制造成本上講,這兩款車會有很多零部件通用,供應鏈則是另一回事了,根據何小鵬本人透露,P7+還是基於MONA M03供應鏈打造的,並且他保守預測,新車成本至少會減少兩成,如此來看,小鵬P7+的定價確實是有能力做到更低的,「我估計最後不會超過20個」,北京市某經銷商銷售相當自信,並表示目前試駕車會在10月底開放,目前只能透過靜態體驗。

(圖示紅色物體為冰箱貼,吸附位置在小鵬P7+後翼子板處)

四門兩蓋翼子板全鋼,同平台的小鵬G6卻是鋁合金材質,同名不同線的P7i同樣如此,對此小鵬汽車銷售沒有避諱,甚至直言副車架也是兩層沖壓鋼,前懸部份鋁合金,部份為鋼制,這和前懸全鋁合金的小鵬G6也不同,「都用鋁合金,價格不就上去了嘛」,小鵬汽車銷售笑稱。

至於簧下質素的增加,導致駕駛質感變化時,銷售則表示需要實際試駕體驗,同時稱,「每個人對動力的需求是不一樣的,電機極限是270千瓦,但給限制在了180千瓦,就是為了平衡能耗,有一個舒適平順的駕駛感。」的確,小鵬P7+的電機用上了扁線+主動油冷+Sic功率模組,這套高效能電驅技術放在高價位區間來看,都算是比較能打的,但是出於家庭用車的考慮,只能「被迫」讓電驅功率反向標定,極限270kW囚禁在180kW內,最終讓能耗控制在最低11.6kWh/100km,這一點,小鵬內部工程師表示也是出於使用者共創後的設計。

如此一來,小鵬P7+的產品第一性,似乎就從大空間多了一條,即坐著舒服開著不激進,這似乎又讓人想到了日產「大沙發」軒逸的駕乘感受,主打一個坐著沙發、不趕時間的從A點到B點,按照這個邏輯,小鵬P7+用前雙叉臂是不是都有些多余了?換成成本更低、不追求操控的麥弗遜,豈不更好?

這就引出下一個問題了,既然囚禁了電機將近三成的功力,說明小鵬P7+價格最低的入門版,都是有潛力成為操控型選手的,這套雙叉臂懸掛的效果,是不是也被「封印」了?答案可能不是,這裏需要引入P7i的雙叉臂作為參考,拆掉前機蓋護板之後,可以清楚看到左右塔頂的兩側,被切割出了兩個洞口,直接能看到避震彈簧和A字臂結構,這麽做是為了給上擺臂和節點預留出足夠的活動範圍,當前輪發生動態變化時,若沒有切割塔頂兩側預留口,A字臂就會直接接觸到車身框架,這一點顯然是搭載雙叉臂懸掛車型非常少見的,這麽說,P7i針對前懸一開始的設定似乎並不是雙叉臂,而是沒有上擺臂的麥弗遜式,合適的操控則可以調整四輪避震彈簧的行程,最佳化襯套硬度等進一步去匹配。

要知道,雙A字臂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讓主銷可以更向外側一些,並且允許更垂直一些,在這種情況下,當車身姿態發生變化的時候,胎面和地面的摩擦面積就會更大,所以這也是雙叉臂上下擺臂不等長,長短下長的結構去彌補輪胎出現的負傾角,所以在這個時候,避震筒的角度就不是很重要了,因為只要保證A臂垂直就可以了。

回到小鵬P7+,前懸同樣是雙叉臂式,但是前機蓋沒有隔音棉,這就可以判斷新車沒有P7i塔頂兩側的切割洞,按照這個現象再往後推,可以確定新車在一開始就是明確要使用雙叉臂懸掛的,不過,主銷內傾角和P7i會不同,因為前艙的縮短,車寬的增加,這直接會導致前艙內部的電機、PTC、電控等大體積零部件,位置會有變動,這讓本就有限前艙空間,變得更為局促,那麽引發的後果便是,P7+的上下臂鉸結點會被擠到更靠近車輪,主銷就會變得更直一些,簡單說,透過肉眼觀察,可以看到P7i的A字臂較深,而P7+更淺。

換到體驗上,區別就更容易懂了,因為主銷負傾角的變小,前輪的動態運動範圍就變得相對狹窄起來,上下臂的長度在縮短後,前輪的回正能力便會減弱,也就是說,方向盤的路感會降低,最直觀的就是方向盤手感偏輕,即便是有三擋電動助力調節,理應最沈的運動模式,也不會有太明顯的變化。

還需要註意的是,小鵬P7+是後驅,行駛中重心是靠後的,而且車身最低間隙是180mm,P7i是130mm,高速場景之下,顯然是重心低、主銷角度大的穩定性更好,所以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新車需要更流暢的風阻,透過空氣動力學把整車牢牢按在地面上,當然了,在高架限速100碼的城市裏跑,這些差別是沒辦法直觀體會到的。總之,空間越做越大的轎車,是我們想要的體驗,穩定的操控同樣必不可少,如果只是考慮空間作為第一剛需,那麽小鵬P7+還是有競爭力的,但這也要結合最後的價格再去蓋棺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