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風口可能是龍卷風。
變向太多可能就成回旋鏢體。
雷軍在建立小米手機之初有一個非常牛掰的操作,現在的小年輕們估計是完全不知道。小米在初入手機市場之時與現在一樣是對供應鏈沒有話語權的。但當時除了蘋果等國外手機,就中華酷聯與營運商繫結銷量可觀,其它小品牌銷量上百萬就相當不錯了。
雷軍直接按1000萬銷量下的現金單,供應鏈當然全力配合(而且量大意味著成本低)。這個魄力當年是沒人有的。因為一旦銷量達不了標,就意味著倒閉。
雷軍的底氣有四:
- 他收了摩托的硬件團隊。(老羅收的是摩托的設計團隊)
- 他之前做MIUI對客戶需求有精準把握,而且積累了基礎使用者和粉絲。
- 他微博粉絲幾千萬,有很強帶貨能力。
- 他向黃章取經學習了粉絲營運的套路。
最後他的魄力獲得豐厚回報,曾經連續兩年成商業圈風雲人物,成為互聯網行銷教父。
當時我在相關圈子,當時所有相關企業都在佩服和學習他的互聯網行銷。手機圈甚至整個兒IT圈兒的饑餓行銷,粉絲經濟,釋出會用牛掰名詞,堆數碼,立人設都是學習的雷軍(黃章可能有一些,但沒他的影響力,估計也上升不到戰略高度)。
也就是說,他的產品,當時只是中規中矩,至少與其它國產手機沒有代差。但他牛在做出來能夠賣出去。
(實際殺死山寨機的是聯發科跟不上高通的腳步,在品控售價上並不比小米差,但一個賣不起量,一個是自己缺乏快速叠代能力)。
小米,為發燒而生。
小米,讓更多的人享受科技。
都是劇牛掰的行銷概念。
但雷軍的敗筆在:
1. 「性價比」,「得屌絲者得天下」。
2. 每次釋出會,自稱自己堆料足,別家價格高,料不足(是性價比的延伸)。當時是這麽暗示或明示蘋果,三星,後來是華為。
這兩點在短期內都促進了銷量,但長期都成了市場行銷的回旋鏢。使小米走向高端的絆腳石。
最大的可能,雷軍在創立小米品牌時,從來沒想過能挑戰蘋果甚至三星,畢竟在專利,核心技術上小米落後太多。這個的有效證據是:小米在華為手機起來之前,在專利申請上幾乎是空白,在其占據國內絕對優勢的幾年視窗期沒有去申請專利。
另一個根深蒂固的企業文化問題是,雷軍是軟件工程師出身。軟件工程裏有一個影響力很大,在互聯網時期越來越大的流程管理模式叫agile process。簡化理解就是快速叠代。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先做再改,先釋出出去再升級,有bug問題不大。
這個可能在部份純軟件業沒問題。因為有bug如果不定生死,ota升級一下就解決了。客戶也能接受。
快速叠代不僅可能許多bug沒解決,而且可能在疲勞測試,極限測試上不足。高通芯片發熱可以理解,高通測不出來也可以理解。但成品手機後還測不出來則不可理解。說明小米根本就沒測手機連續幾小時玩兒王者榮耀等使用者場景,更不要說疲勞測試。
而高堆料性價比路線,意味著在參數相關料上用最好的,又只能在小料和設計上省錢。能用公版用公版,一個版子布局盡量小改。。。
另外,小米推崇的是扁平化管理,工程師平均薪金在所有大廠裏墊底。(不信,你們去查)。
再另外,軟件團隊加摩托硬件團隊可能都至少中規中矩,但生產品控團隊似乎遠遠落後。
以上4個問題疊加,就出現了小米手機:
大毛病不多,小毛病不斷
的特征。
對於學生和有閑群體來說,偶爾斷下網,偶爾重新開機一下不是問題。有些bug,上網查一下解決教程就可以解決,再嚴重點兒,可能自己或找人刷個rom也能解決。。。
不信?只要去搜尋一下這類教程,保證小米手機遙遙領先。
但這個對於老人,對於商務人士,對於普通懶得折騰的使用者是致命的,不可接受的。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穩定性遠遠重於堆料足。日常用時不卡就可以了。
小米使用者可以用榮耀,OV的同價位手機試試。看看小米穩定性與品控的差距。
我用過榮耀手機。2年時間裏,沒有一次非人為重新開機。日常用沒有一次卡頓。
身邊統計學是沒有說服意義的。
但我要告訴大家的是:
日常使用2~3年期,從不意外重新開機,幾乎不斷網,不卡頓,從來沒什麽毛病才是業界常態。如果你手機還有毛病,換個型號,換個品牌試試。
這個建議給華為,蘋果,OV,小米,魅族等所有手機使用者。
安卓機卡頓,小毛病不斷是5年前的事了。
再另外,靈活,快速叠代,有時是與「死磕」背道而馳的。
小米在芯片,平板電腦,無人機,單反,mix等專案上都快速立項,快速掉頭,我怎麽相信你有死磕精神,敢於挑戰科技上的難關?
科技人設立在那裏,你告訴我你的科研成果在哪裏?
看完以上,你告訴我小米汽車能值多少錢?
我從不懷疑小米汽車能堅持下去,因為背後站著北京市政府。字節,百度,小米可能是北京甚至整個兒北方在高新領域民營經濟的臉面。(無地域歧視的意思,中國歷史上南方經濟,人文在南北朝以後都比較強,北方是政治,軍事,文化強,比如國都在南方,基本都是挨欺負。不要延這個話題談。我只是表達自己作為北京人個體的慚愧。)
甚至小米汽車未來能成功。
但灑家絕不敢用它的第一代車。
我更加深惡痛絕這種不堆參數,就是質次價高,就是智商稅的價值觀和市場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