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這句話用來形容增程產品比較適合。
曾經算是小眾中的小眾,走到大眾視野中爭議滿身,但是隨著新舊動能的轉化,油變電行程的加速,增程產品憑借電車的用車成本和便捷性,還有媲美燃油車的穩定可靠,更廣的出行半徑,諸多優勢於一身,迅速突出重圍,獲得了更多的關註和銷量份額增長。
以理想為首,問界、零跑等品牌緊隨其後,逐漸靠著定位精準,產品力突出的車型,在各個細分市場湧現了各自的黑馬車型,一馬當先,憑借高增速和大幅邁進的銷量份額,笑傲車市,也讓車企品牌切實的看到了潛在的消費需求,2025年剛開年,就有十余款增程車型蓄勢待發,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很有可能成為2025年增程領域最大黑馬的就是智界R7。
搶占阿維塔07甚至一眾純電車型的高配版市場,不說全部吃掉,肯定會有影響,中配28.98萬的定價恰到好處
智界R7上市不過兩個月的時間,銷量都突破了萬輛,讓剛開始對它唱衰不看好的人,都傻了眼。11月純電車型上市,12月兩款增程亮相,兩個月均破萬,且還有明顯上漲,這一點已經能夠證明智界R7的成功。畢竟市場和購買力是造不的假,能夠月銷破萬的產品,一定有它的過人之處。
而智界R7的可怕之處在於,它有可能蠶食阿維塔07的高端車型市場。不是說全盤接受和吞沒,勢必會有一定的影響。從空間角度來看,智界R7要更出色一些,後排空間表現更好一點,含華量更高。
不過智界R7目前也有明顯的短板,增程版本選擇較少,只有兩款車型,一款24.98萬的入門版,另一款是28.98萬帶ADS 3.0的頂配,價格跨度大,且兩款車都是後驅,沒有四驅版本,但是這個價格,卻也是一個相對真空區。
其次就是宣傳力度和側重點的不同
即便是阿維塔作為新勢力品牌,有著長安等經銷網點可以依附,但是實際的宣傳過程中,是遠沒有華為的經銷體系輻射範圍廣的。舉個例子,一個城市甚至多個城市,阿維塔可能門店只有1個,但華為的經銷網點能夠展出汽車的門店可以有很多個。
並且前者還是依托於常規銷售,需要潛在顧客進店,後者則是是否有購買意圖,都會路過商場的展廳,甚至買手機等3C流動通訊器材的時候,都會被普及這是華為的汽車新品,從知名度和影響力層面,就會顯現出明顯差距。
含「華」量不同
最後就是含「華」量不同,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麽有華為的助力,就沒有賣的太差的車。這一點用銷量來表達最為直觀。
鴻蒙智行2024年全年交付量444956量,成交均價最低都在28.43萬(1月),目前主要有問界、享界、智界和還沒上市但已經連線的尊界,四「界」是華為鴻蒙智行的嫡系,像阿維塔這類產品,都是「旁支」。
有華為加持的,一般都沒有銷量太差的。問界M9上市12個月大定破20萬。享界S9也累計交付將近8k輛,拿下了純電豪華轎車市場的冠軍寶座,智界R7累計交付將近3萬輛,上市不過兩個月的時間。
這都是借助品牌的影響力,得到了更多的關註,後續行銷和產能拓張給力,就能實作銷量的躍進。就好像小米,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麽小米SU7能夠爆火,也是一樣的道理,品牌影響力上大分,有著龐大的品牌忠誠度高的受眾群體,就是品牌和車型內建的潛在購買力。
其次,智界的加工是奇瑞,雖然很多人對星紀元不夠感冒,但是對華為加持的智界確是喜愛有加,因為智界有華為的高階智駕,星紀元ET沒有,智界有華為的圖靈底盤,而星紀元依然沒有,更重要的是,帶了「界」字,可能更多人認為這是華為的車,而不是奇瑞的車,這種情緒上的轉變非常重要。
在接下來的2025年,智界R7可能會有更好的前景,甚至在價格戰中還有可能主動降價的可能,如果這台車的中配最後降到26萬左右,可以說性價比依然非常爆。
當然,這台車也不是哪哪都好。
從內飾設計上看,這台車和阿維塔07相比,可能阿維塔07的設計風格更加科技化,而後排座椅的設計上,阿維塔07也更具豪華車的元素,智界R7的一些設計風格更有點星紀元ES的味道,而不是星紀元ET,看來智界這車在內飾選擇的時候,也是更看上ES的貫穿式中島。
空間層面而言,智界的空間和星紀元ET差不多,比一些車大一點,但是也並非十分明顯,至少還不能和理想L7這種大五座比。在價格差面前,阿維塔07也顯得更有性價比,智界如果真的能持續比阿維塔07賣得好,老圖覺得還是品牌力的問題。產品力,可能是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