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一季度,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28.63萬輛,同比暴漲423%,雄踞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可以看到第一季度的銷量前十五的車型中,比亞迪占據了7款車型,足足半壁江山,這還是比亞迪產能不足的情況下。
![](https://img.jasve.com/2024-4/0e706d8c39abe6b33642101350c6f8b7.webp)
但查問題日誌,這個問題是2020年10月5號釋出的。時過境遷,差不多兩年的時間,所以也沒必要怪這個題目了。
因為當時的比亞迪自己都沒想到兩年後的自己能這麽風光。
在2020年底到2021年初的時候,沒有人能預料到比亞迪的新能源車賣得如此好。
當時比亞迪新推出刀片電池方案後,聯系了一汽集團,豐田,北京現代,長安、北汽、東風、上海通用,東本、雪鐵龍,戴姆勒,眾多車企和比亞迪有了初步接洽,商討自己新車型搭載的刀片電池方案。
副總裁、弗迪電池董事長何龍的說法是:「你能想到的所有汽車品牌,都在和我們探討基於刀片電池技術的合作方案。」
當時的比亞迪還想著把刀片電池多出來的產能多賣點出去,好賺點錢來貼補自己的整車生產,因為比亞迪在2020年的銷量真的很一般,尤其是新能源車上面。
比亞迪在2020年的新能源車銷量是18.97萬輛,甚至比2019年的累積銷量同比下滑了17.35%。而同期的蔚小理等新勢力已經開始展露崢嶸,特斯拉等國外品牌也開始引進國內。前有狼後有虎,業界一度都不看好比亞迪的未來。
當時的比亞迪在2020年底規劃,大概率是2021年新能源車能賣22萬輛,爭取沖25萬輛的銷量,其他配套也都是按這個規劃來弄。
結果,尷尬而幸福的場景來了,2021年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59.37萬輛,如同一路開掛一樣,銷量硬是比2020年的翻了三倍還轉了個彎,傲視群雄,把國內的新能源銷售冠軍收入囊中。
而在2022年4月初,比亞迪在投資者會議紀要中表示,目前比亞迪累計未交付訂單數量為40萬輛,產能嚴重不足。
按照比亞迪目前的10萬輛產能/每月來說,也就意味著現在下單購買比亞迪的車型,也要等四個月才能拿到現車。而如果後期的產能不能迅速增長,訂單的增長大於產能的增長,那麽意味著比亞迪的新能源車將越來越難以買到。
而之前的新聞,比亞迪公開宣布「斷油」,成為了全球首家宣布只生產新能源車的傳統車企。其中的原因是源源不斷收到新能源車訂單的底氣。另一方面的原因也是內部下了決心,徹底放棄燃油車生產的可能,準備將內部燃油車的產線透過改造,全部轉成新能源車的產能,同時收購改造外部的車廠,來迅速完成自己的產能升級。
從現狀來看,比亞迪2022年的銷量目標120萬,如果沒有特殊原因,是肯定可以完成的了,甚至有可能沖150萬的年銷售目標。在2022年,比亞迪新能源車有希望幹翻全球第一的特斯拉,成為新的全球第一新能源車企。
現在就是看上海及周邊的疫情何時能夠控制住了,否則不僅是比亞迪,長三角地區的供應商卡殼的情況下,大部份車企都會陷入無糧可用的僵局。
而讓我擔心的是,也不光是車企的停產。而是在零星停產的前提下,某些車企們開始搶零配件,哄擡零配件的物價,然後這部份額外支出會加價給那些下了訂金,等待過久的消費者。不僅如此,某些一級供應商,二級供應商,車企在極度缺乏原有零部件/元件的情況下,有可能加快(忽略)流程,采用未經充分驗證的替代(近似)零部件,來進行零部件/元件的生產和組裝車輛。
這樣,消費者就有可能買到加價,而產品質素反而還不如以往的汽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