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保障國家地理資訊保安的前提下,促進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目前,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兩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已開始醞釀。
據自然資源部官網訊息,【智能網聯汽車時空數據傳感系統安全基本要求】【智能網聯汽車時空數據安全處理基本要求】兩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已開始征求社會各方意見,起草單位有關人士表示,編制兩項強制性國家標準旨在規範智能網聯汽車時空數據的獲取與處理活動,保障國家地理資訊保安、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
智能網聯汽車是指車聯網與智能車的有機聯合,最終可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汽車。智能網聯車輛搭載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融合現代通訊與網絡技術,實作車與人、車、路、後台等智能資訊交換共享,具有安全、舒適、節能、高效的特點。
目前,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勢頭強勁,總體處於全球並跑水平,智能網聯汽車的大規模套用將產生海量執行數據。
【智能網聯汽車時空數據傳感系統安全基本要求】(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介紹,此項任務由自然資源部提出,全國地理資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按計劃於2024年8月完成。中測國檢(北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國家光電測距儀檢測中心)承擔編制,起草協作單位和企業還包括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北京地平線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等。
編制說明介紹,此項標準涉及智能網聯汽車時空數據采集、儲存、傳輸功能指標,應充分考慮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並確保各項指標即覆蓋智能網聯汽車時空數據安全風險,又符合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發展趨勢。
智能網聯汽車的大規模套用將產生海量執行數據。攝影/章軻
根據征求意見稿,隨著車端大算力芯片快速發展,車端時空數據的數據量持續增加是技術發展趨勢,將不再約束車端時空數據傳感系統儲存模組的儲存空間上限;經試驗驗證,證實部份車企在數據傳輸時存在傳輸重力數據的情況,且在後續套用中確需用到該數據,征求意見稿明確,時空數據傳感系統傳輸重力、磁力數據精度應符合【測繪地理資訊管理工作國家秘密範圍的規定】要求。
時空數據是重要的戰略性數據資源和新型生產要素。編制說明稱,尤其在敏感地區、敏感時刻,時空數據未經允許不得任意采集,時空數據傳感器作為時空數據采集工具,應具備獨立的、可檢測的關閉功能。
工業和資訊化部等6月4日訊息稱,按照【關於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工信部、公安部、住建部、交通運輸部等研究確定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廣汽乘用車有限公司等9個聯合體,將在北京、上海、廣州等7個城市展開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系統開展產品測試與安全評估,探索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生產準入管理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體系。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4月底,中國共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29000多公裏,發放測試示範牌照6800多張,道路測試總裏程超過8800萬公裏。
工信部表示,目前,部份產品已具備一定的量產套用條件。下一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的功能、效能提升和產業生態的叠代最佳化,推動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素發展。
上述編制說明稱,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產品、服務,不得生產、銷售、進口或者提供。對於違反強制性國家標準的行為,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相關規定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