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新能源車板塊,內燃機的熱效率直線飆升,不少企業都喊出了「只有更高,沒有最高」的口號。
比亞迪熱效率46.06%,廣汽熱效率46%,奇瑞熱效率44.5%等等。
過去兩年,國產車的內燃機正在以一個非常誇張的速度成長,不少企業喜歡用熱效率來體現自己的技術優越性。
![](https://img.jasve.com/2024-8/cae84bfc0728877f137e53b00c76d538.webp)
熱效率是什麽?
簡單來說,就是能量轉化能力,熱效率越高的車型,汽油燃燒時所產生的動能就越多,所以很多企業想要用熱效率的方式,將技術用數據量化的方式展現出來。
這裏有兩個明顯的問題:
1 、一台內燃機的強勢與否,用熱效率單一標準來衡量非常粗糙,並不能展現出來問題,內燃機是一個非常明顯的「木桶短板效應」產品,長板可能沒那麽明顯,但短板將會讓一台內燃機的所有優勢付諸東流。
可靠、穩定、NVH、節能,都非常重要。
2、熱效率是動態指標,是根據車速、轉速以及內燃機的健康度、機油溫度以及車輛加減速來決定的。
以某國產車熱效率45%的數據來計算,其實這只是在實驗室中得出的數據。
![](https://img.jasve.com/2024-8/692550bd9e128fc08036df375305736b.webp)
所以,極高的內燃機熱效率更多的是一種行銷話術,並不代表內燃機真正意義上的強勢與否。
另外,新能源時代內燃機的熱效率整體都高,主要是兩個原因:
1、新能源車中的內燃機對動力需求降低,因為有電池+電機補強了整車的動力內容,所以在新能源技術中,內燃機的馬力、功率都比較小。
設計方向更多偏向於節能,所以天生熱效率就更高。
2、內燃機在設計的時候不掛載附件,比如說變速箱、空調等附件,工作壓力可以交付給電池,內燃機的掛載附件更少,所以天生熱效率都會更高。
自然,油車的熱效率在新能源車面前就會變得更低,沒有優勢。
![](https://img.jasve.com/2024-8/de1f6bd8e8266da5936385e9485fc1ed.webp)
這裏有兩個思維悖論,一個是很多人認為,中國制造的內燃機已經全面超過了日本、德國制造,這是明顯的帶偏思維。
內燃機的真正強勢評定點,是如何做到長期使用不會出問題,這個長期使用不僅僅是大公裏數,而是超長周期,內燃機可以做到短期大公裏數不出問題,但很少可以做到長時間依然很穩定。
這裏考驗的是零配件、總裝、設計能力。
![](https://img.jasve.com/2024-8/a51f209d2b7f0d5c36562806ecfa435b.webp)
另一個思維悖論是,很多人認為內燃機這種高強度、高精密產物,用數據的強勢與否就能標定出來優劣,這是典型的思維誤區。
全球層面頂級的內燃機,其實宣傳的熱效率都很低,比如說大眾全新推出的EA211 EVO,熱效率剛剛超過38%,日產的VC-Turbo三缸機熱效率也不超過39%。
![](https://img.jasve.com/2024-8/1f7a3af7a502276be2c112192e54d0d4.webp)
為什麽熱效率低,就是因為企業宣傳的是裝機熱效率,且油車的發動機設計方向兼顧了動力和壽命,無法做到一味的高熱效率。
事實上,新能源車的內燃機正常工作效率,至少下調了5%,也就是犧牲了動力,更偏向於發電機的混動發動機,正常的工作效率其實也就是在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