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余承東稱「智界新 S7 和 Mate70 同台釋出」,對此你有哪些期待?

2024-11-11汽車

這個問題下一堆回答簡直沒眼看,全是無腦嘲諷宣泄情緒的,關鍵這幫人黑都黑不到點上。

其實智界R7爆火之後,智界品牌就已經起來了。

智界S7本來底子就挺好,新S7只要穩著點打基本不會有問題。

正好借著這個機會,聊聊鴻蒙智行內部不同品牌目前的狀況和問題吧。

問界其實不用多說,肯定是最穩的,僅僅問界M9的高端銷量就已經創造歷史了。

問界M9釋出已經近一年,至今勢頭絲毫不減,這真的太強了。

要知道,近些年智能電動車發展堪稱日新月異,技術叠代速度相當快,新勢力車型一般都是發售初期熱度和銷量最高,後續逐步走低。

而問界M9剛釋出時,熱度和訂單並不算特別爆炸。

然而問界M9逐步交付後,真實車主體驗口口相傳, 訂單反而逆勢走高,這是真的逆天。

說到底是很多車主親身體驗良好,也積極向周圍人推薦。

菊廠終端業務普遍比較看中 NPS(消費者凈推薦值) ,事實證明問界M9極高的NPS確實發揮了重大作用。

甚至更進一步說,問界M9在50萬價格段大規模出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新時代豪車價格錨定」的作用。

所有傳統豪車,只要售價超過50萬,就必須面臨一個靈魂問題:你的體驗真比問界M9好嗎?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在問界M9/仰望U8等新時代豪車面前,很多傳統豪車的核心優勢就只剩下品牌了。

有錢人也不是傻子,純粹為品牌買單註定無法長久。

這個道理就跟iPhone 4釋出後,VERTU等傳統豪華手機的市場逐漸崩潰一樣。

隨著國內品牌重新定義了新時代的豪華體驗,傳統豪車的市場就會迅速萎縮。

問界新M7目前情況也很穩定,甚至近期新增大定仍然維持著相當高的水準:

我自己的車就是問界新M7 Ultra,一些使用體驗也都寫過:

新M7被詬病最多的是平台老,確實新M6相比一些新銳平台整合度不夠高。

但至少就個人觀點,平台影響的更多是整車的成本控制和 體驗上限 ,並不能完全等價於實際底盤和舒適表現。

平台先進但受限於定位和成本,導致實際開起來素質一般的車型,這兩年其實也不少。

所以我現在也懶得多說,一般都是建議對比試駕,選擇自己滿意的就好。

問界這邊後續還有問界M8,也是期待已久的重量級車型。

問界M9走的是全能科技旗艦的路子,家用奶爸車的一些細化需求還是需要問界M8來補足。

當然問界M8上市也可能沖擊M9的市場,但M9畢竟已經立住了,我覺得影響不大。

問界品牌現階段比較大的問題,還是問界新M5。

問界M5機械素質其實很能打,新M5釋出後一度銷量也不錯。

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問界新M5自身的產品定義還是偏小眾,消費者對問界「傳統SUV」的品類印象也影響了M5。

而且智駕未來必然逐漸滲透,長期看問界M5的存在對智駕下探也很重要,所以我覺得後續菊廠需要重新考慮問界M5的定位。

這方面理想雖然被很多人噴「拉皮」,但理想L8/9成功後,後續價格下探的L6/7也是持續爆火,確實值得分析學習。

智界這邊開頭也說過了,這幫人現在才出來噴屬實是後知後覺, 最關鍵的品牌翻身仗已經打完了。

其實智界S7這款車,確實挺可惜的。

從平台到機械素質再到智能化體驗,智界S7這款車底子其實很好。

菊廠在操刀智界S7時強調的「One Box」設計理念,我認為長期看也符合國內市場對轎車的主流需求。

兼具低電耗、長續航、大空間、強智能,當時智界S7各方面都非常能打。

奈何由於種種原因,智界S7交付出了大問題,早期產品細節也存在一些瑕疵。

結果就這麽一拖,最寶貴的時機就這麽錯過了。

隨著國內智能電動車市場競爭加劇,智界S7釋出後續幾個月內價格戰愈演愈烈,早期的定價就顯得尷尬。

友商新車型全力瞄準運動轎跑需求,適度放棄舒適和空間,取得了巨大的市場成功,客觀上也令智界S7「我全都要」的思路承載更大壓力。

不過智界R7上月底累計大定就已經突破30000台,已經妥妥的是市場爆款。

交付這邊雖然不算特別強,但比智界S7那時候已經好太多了。

我看到有些人轉發一個數據,智界S7月銷7000多台明顯有問題

實際上那份數據是把智界S7和R7混在一塊了,智界R7上個月交付接近5000吧。

要知道這車10月15日才開啟首交,半個月交付近5000已經很強了,到現在估計過7000了。

哪怕不看大定只看最終銷量,智界R7也已經打了翻身仗。

之前我說過, 迄今為止鴻蒙智行官方公布的大定數據均屬於鎖單數據,也都能和後續銷量數據對應上

前排一些回答莫名其妙的樹立「鴻蒙智行訂單數據不實」的靶子,我只能說這才是虛空沸騰。

說起來,我記得余大嘴都發微博感嘆過,從頭做一個高端品牌真的太不容易了。

確實如此,繼問界品牌穩固之後,智界品牌現在也拉起來了。

智界R7的爆火已然證明,面對中青年群體菊廠仍然能打造爆款。

而在智界品牌整體向上的情況下,最艱難的仗已經打完了。

至今我仍然認為大空間轎車的市場需求還是在的,堅持「全都要」的思路本身沒有錯。

智界新S7只要定價合理,渠道正常,交付給力,我覺得沒什麽可擔心的。

鴻蒙智行現階段我個人覺得最惋惜的,還是享界S9。

這款車我特地去開過,整體質感相當強,不客氣的說綜合素質吊打同級別BBA。(說白了就是56E)。

但從市場角度看,享界8月交付1000多,9月10月都差不多是2000,算上11月至今的交付估計首批大定剛剛交完了。

享界正選時的訂單應該是超預期的,但後續的訂單我估計沒有完全達到預期,更沒有復刻問界M9逆勢上揚的情況。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可能有兩點:

一是高端市場對純電接受度較低,享界S9沒有同步上增程,很多消費者還是有顧慮;

二是產品定義細節有一些問題,早期有些太過於強調後排。

另外對於新品牌來說,互聯網節奏還是有影響的,畢竟辟謠比造謠難太多了。

不過我還是認為, 長期看享界S9這款車是必成的。

這款車瞄準的又是菊廠號召力最強的人群,產品本身各方面素質又很紮實,我認為遲早會脫穎而出。

最後,我再多說一點吧:

前排很多回答揪著「重復釋出」、「一年磨三劍」等等冷嘲熱諷,在我看來簡直是不知所謂。

且不說這中間有些是正常的小改款,就算真的是重新釋出這麽多次好了,這難道真的是什麽黑點麽?

回望過去,華為的風格始終保持著極度的長期主義。

菊廠一旦將任何領域視作戰略重心下決定攻克,從來都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部份友商做的不順直接砍掉也是一種策略,但我始終認為:

也正是在明確戰略方向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定執行,幫助菊廠在各個不同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鴻蒙智行的陣營已經鋪開,可以預見未來智能電動車高端市場鴻蒙智行會拿到非常大的份額。

甚至我認為,隨著「新時代的BBA」逐步確立,我看好菊廠主導的鴻蒙智行成為高端市場甚至全市場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