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如何看待余承東祝賀小米SU7上市又大火,稱智界S7「不僅滿足年輕人的第一輛車,還有家庭的第一輛車」?

2024-05-22汽車

嘴總說得挺實在,SU7大火的核心就兩個, 一個是小米這一次教科書級別的行銷策劃;另一個是SU7所選擇的保時捷轎跑的設計風格契合了小米所瞄準的目標使用者群

一些人老是去證明SU7和保時捷不像,這個真的沒什麽意義,像本質上是一個中性詞,好不好看療效。

我記得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華為MatePad Pro 12.6釋出的時候,華為引入了Dock欄設計,熟悉平板的朋友一看就知道那是iOS的特色之一。

在這台平板釋出之前的媒體溝通會上,有人問了李小龍這個問題。李小龍說了個我印象深刻的觀點:如果一個東西被證明是好東西,且你可以用的時候,你為什麽不用?為什麽非要為了差異化而差異化?

保時捷所引領的跑車風轎車,以及對駕駛感的追求,這本身就是年輕人所喜歡的,選擇類似的路線,這顯然是很適合小米當下的。

小米造車三年,他們現階段裏,目前行業大火的智能駕駛,小米顯然落後了。智能座艙玩兒不出花兒。和比亞迪或者吉利們拼性價比也沒啥意義。

這個時候,小米的策略應該是什麽?

當然是瞄準小米最核心的使用者群,針對他們的喜好做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小米的客戶群、小米的行銷風格 、小米的資源優勢,都集中在這一塊,這個產品選擇同時契合了小米典型客戶群需求和小米的行銷優勢點,然後一炮而紅。

SU7最大的缺點是空間問題,顯然不適合家用。

但,還是那句話,產品的缺點是相較於目標使用者而言的,對於有些人來說是缺點,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可能是優點。

超跑風格的設計犧牲了內部空間,對於家用是缺點,但同時這個風格契合了小年輕的審美取消和日常需求,對於非家用來說,是優點。

智界S7是另一個方向的選擇,華為的自動駕駛、主動安全體系,以及大空間,這顯然更適合家用。華為本身的核心使用者也集中在年齡偏大,偏成熟,偏家用需求的。

穩定、舒適、輕松和便捷,這是另一個維度的追求。

所以華為壓縮車頭,座艙前延,做可以兼顧工作台的副駕平台,做全面的儲物空間設計,以座艙利用率為第一設計訴求。

同時,因為純電車本身的架構優勢,S7同時兼顧了潮流和時尚特點,只是相較於SU7的跑車理念導向,華為選擇的是科技智能化導向。這是品牌風格的差異。

S7本質上也適合年輕人,尤其是有結婚生子計劃的年輕人。

汽車不是手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台車開五年以上,甚至是十年,這才是常態。在未婚單身狀態,大家不在乎後排。但一旦娶妻生子,後排就會成為核心點。

S7的設計選擇顯然更具有實用性,能夠更長生命周期的適應力。

以及,ADS2.0加持下,智界S7在L4落地之前,在智駕和智能駕駛上都不會落伍。

對於追求實用性的使用者,這個產品思路顯然是更適合的。

S7賣得不算好,我覺得根本問題還是華為現在引入多品牌合作的鴻蒙智行所面臨的問題。品牌的統一性怎麽去解決,使用者認知怎麽去塑造。

這個依然還是需要一個過程。

以及,華為和奇瑞的合作本身就需要一個磨合過程,S7的量產被延遲了差不多四個月,這裏的生產和交付磨合,包括質素管理體系的塑造,這顯然影響了S7的銷量。

但顯然,汽車是一個百年工業,一時的得失並不能決定什麽。

華為和賽力斯合作,到問界M7大爆發,也經歷了差不多兩年的時間。

余總的這個評價本身沒什麽褒貶。小米在外觀上的針對性選擇,包括更年輕化和多元化的車身色彩和輪轂,這是優勢。余總也承認。

但同時,在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包括質素控制體系等方面,余總有足夠的自信說華為就是最好的,因為事實也確實如此。

余總有足夠的底氣說這個話。

鴻蒙智行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基本的路線已經確定了,再往後就是不斷的調整和磨合,未來大爆發也是必然的。

而對於小米來說,第一炮非常漂亮,產品定位精準,行銷堪稱教科書,這最值得所有的國內新老勢力去認真復盤和學習。

但同時,小米需要補課的點很多,品控導致怎麽去保障、智駕怎麽去追趕,SU7之後的產品怎麽去規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