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即便新能源再火,有哪些原因讓你依然堅守燃油車?

2023-05-31汽車

20-21年間我家買了2輛比亞迪,分別是比亞迪唐DM和比亞迪漢DM(當時不分DMI和DMP,效能都是對標現在的DMP)。在此之前我開過2年2萬公裏以上的車有:二手F01底盤的750i(留學時期12萬人民幣購買),大眾途安(公司拉貨用)。當時的我為中國能造出零百4秒的5米車型無比自豪。但這幾年的經歷,對中國企業的認知,還有這兩輛車的實際使用情況讓我逐漸轉變了看法。而2022年成都碧桂園地庫比亞迪唐「熱失控」燃爆;2023年初包茂高速比亞迪漢撞擊護欄後車門無法開啟導致車主燒死的事故(1),讓我對新能源車的恐懼進一步加深。因為事故車和我家的兩輛車一模一樣,我和我爸爸的車存在同樣的安全隱患。遂抓緊拍牌,23年4月中標一張,5月用漢置換GLC。24年2月又中標,今年準備換掉唐,購買E300或者X5。這是背景。

下文我將從 駕駛感受,安全因素 後續成本 3個方面解釋為何我依然堅守燃油車。

駕駛感受 :平時我主開漢。購買漢之前,我並未開過國產車(2),選車依據基本是根據懂車帝參數。漢DM的參數:4.5s零百,接近5米車身,前麥弗遜後多連桿懸架,還有諸多BBA沒有的額外配置,且當時落地價格也比34C便宜10萬,這種種讓我認為比亞迪是超高性價比的國產之光。

試駕的寬敞大馬路頂多試出個提速,但漢DM實際開起來問題很多,最影響日常體驗的問題是轉向半徑和轉向側傾。這個車在雙向4車道的道路掉頭,即便在左轉待行區提前向右借道也無法一把掉頭。這個是我以前開車身更長的老7系時沒碰到過的,我個人分析可能是混動車型發動機艙的布局不合理,侵占了前輪轉向振幅。轉向側傾問題出現在高架交匯處東西走向轉南北的270度匝道上,漢過匝道的側傾和大眾途安有得一拼,時速30過都飄。而MPV車身重心很高,側傾的體感肯定大於同等價位的轎車,更不要說途安落地14萬,漢24萬了。我認為這是不可接受的缺點。車買來就是開的,一輛車的駕駛感受不好,性價比根本無從談起。誰覺得漢這個車好,那可能他長期開過的車樣本比較少,沒有參照物可以對比。

從此我看車絕不再只看參數,因為漢的麥弗遜懸架和寶馬的麥弗遜懸架根本不是一個東西,」後懸多連桿「也是非常曖昧的詞匯,沒有任何意義,筷子懸架大家也都知道了。後來每款關註的車我都要看完整的拆車影片,看作為消費者平時看不到的防撞梁,懸架,電池隔熱/防護等實際反映汽車質素的地方。官方公布的參數可以春秋筆法,但真材實料騙不了人。漢的真皮座椅,空調座椅是好配置,但別的車的機械素質漢也沒有。我寧願開奔馳C那樣用塑膠中控,仿皮座椅,同時也全系使用鋁合金雙球節雙叉臂前懸的車(懂車帝標註多連桿,再一次證明參數沒有參考價值),也不願再開漢這種內飾豪華,機械拉跨的車。當然現在20-30萬價位的純電車根據拆車影片來看用料都很足,我沒開過不評價。

安全因素: IIHS統計各車型每百萬註冊年駕駛員平均死亡人數(可以理解為20萬輛開5年或100萬輛開1年),奔馳寶馬奧迪的很多車型是個位數(3),從安全形度考慮是絕對意義上的好車。中國不統計這個數據,但國產新能源,好多品牌光是這兩年刷到的影片自燃爆炸斷A柱死人的都不只10起,更何況我家的兩輛車都出了因車子自身問題而死人的事故。各個國產新能源車企互相拉踩,互噴對方的車不安全,甚至都能找到例項。。漢撞護欄那個事故是人為失誤,但他逃不掉被燒死是車門打不開導致的,而歐洲車大多數發生嚴重碰撞後窗戶會自動下降。安全因素讓我以後買車堅持只買BBA汽油車。你說xx牌新能源車不自燃,A柱3000兆帕,絕對安全,我只能說我的命只有一條,我沒有試錯的機會。既然人家有IIHS好幾年甚至好幾代車型的統計數據做支撐,我為什麽還要因為一句宣傳就當小白鼠?

這裏我想再多寫一段。2019年畢業剛進社會的時候我對未來充滿信心,認為中國的一切問題都會解決,經濟會越來越好,工業會越來越好,人民生活會越來越好。結果這幾年我接連被現實打臉,其中有親身經歷也有看到的新聞。說幾個直接影響我對中國制造的產品質素產生懷疑的:

  1. 出過三鹿奶粉和地溝油的國家竟然能在2023年爆出鼠鼠我鴨;內銷和出口的汽車,用不一樣的油箱。我發現十幾年來什麽都沒有變。這讓我對中國的安全標準,監管體系,驗收把控完全失去信心。
  2. 某些國產車的廠子工人月薪4k,月休2天,上廁所被點名批評。家裏有生意的,想想給工人開4k和給工人開6k雙休,他們工作效率是否一樣?上班的也換位思考一下,老板要是給你開4k,你是怎麽幹活的?福特1926年就想明白的事情,中國的資本家100年後都想不明白?
  3. 新能源車企內卷,卷自己工人,卷供應商,卷天卷地惡性競爭搶占市場。外賣行業,共享單車行業都是這麽過來的。現在除了肯德基麥當勞別的商家我都不敢用優惠券。這些便宜新能源車鋼板鍍沒鍍鋅,幾年起皮?還在哪些消費者看不到的地方省錢了?我不敢想。

我認為不管什麽產品,產品質素主要就取決於2個因素:1. 規範行業標準,嚴格的懲罰措施,讓企業瞎搞的成本高於瞎搞的利益,杜絕資本家投機取巧降本的念頭。參考福特Pinto因為成本問題燒死人不召回,被罰100M,全部車召回。2. 經手這個產品的基層工人的待遇。遵守勞動法已經是奢望了,但至少讓他們過的有作為人的基本尊嚴吧?上廁所都不讓,別開公司了,開集中營去吧。至於供應商層面,每個零件的質素也都要參考這兩點。很遺憾,中國企業做不到,那國產新能源車我都按三鹿奶粉處理。因為我沒有試錯的資本,錯就是死。

後續成本: 這裏我想說的不是老生常談的電車保值率,換電池成本高之類的。我想說的是可能影響每一個人的成本。

  1. 國產新能源的瘋狂生長和政府補貼密切相關。政府不僅補貼車企,為了促進消費甚至還免征購置稅。然而現在針對新能源的政策已經逐步收緊,從補貼全額到補貼最高30萬部份的購置稅,以後只會越收越緊。目前中國房地產萎靡,需要其他產業替換這部份收入,知乎取消匿名後芯片光刻機那些且聽龍吟的都不開吟趴了,以後大概率就是要用新能源車代替房地產。所以我認為完全取消補貼只是第一步,未來會有很多五花八門針對電動車的額外開銷,具體形式我無法預測,可能是電動車專屬電價,不滿xx年賣二手收取全額增值稅等形式。這麽多電動車就是這麽多稅基,曾經花出去的每一分補貼都要加倍賺回去。包括那些已經倒閉跑路,去溫哥華西雅圖買別墅的新能源車企老板收到過的每一分補貼,都要我們所有人共同償還。可以參考貴州政府「過緊日子」,全民一起還城投貸。
  2. 隨著電池,線材老化,這些新能源車的危險程度和時間直接成正比,未來會有極大的消防隱患。廢舊電池又會導致環境汙染。從個人層面說,這個車子自燃燒了別人的車,廠家4s店推卸責任甚至請水軍來混淆視聽。而普通人沒有那麽大聲音,到時候受害者肯定追著車主要賠償。從群體層面說,舊電池回收分解要錢,治理環境汙染也要錢。這些錢到時候誰出?那自然是大家一起出。畢竟再大的問題平攤給13億人民群眾一起解決,那都成了小問題嘛。

PS. 至於說新能源的發展勢在必行,油車就是諾基亞要被淘汰的,是iphone天天爆炸還是華為手機自燃了?新能源車這樣靠消費者用一條條人命試錯前行的行業,發展起來很令人驕傲嗎?中國人的生命安全不比大棋黨下大棋重要?

(1)這兩個事故知乎都可以找到相關內容

(2)這裏國產車指中國品牌按照中國生產標準制造的內銷車型。中國生產的外國品牌不算。

(3)IIHS官網可以查到大部份熱銷車型每百萬註冊年死亡駕駛員數。有興趣可以自行尋找。特斯拉的也有。特斯拉數據比BBA沃爾沃差,但不會差於平價汽油車型的平均值。所以說中國新能源車的安全問題歸根結底還是中國車企自身和監管體系不完善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