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各個行業都產生了不小的沖擊,對於本就處於困境當中的汽車行業來說更是如此。中汽協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全國乘用車銷量同比都有很大的下滑,車企似乎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局。
這場疫情給人們的心理帶來了一些永久性的改變,同樣也使得消費者對於出行的需求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目前國內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汽車行業也將迎來銷量拐點,這對於車企來說似乎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遇。
後疫情時代 健康座艙應運而生
疫情期間,人們被迫居家隔離,出行需求被擱置,口罩高價難求,空氣凈化器的銷量急速上升。一系列的社會現象反映出人們對空氣質素安全的關註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對於車企來講,這是一個嶄新的使用者需求。
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範圍內人們對空氣質素與健康需求的關註度普遍提高,人們對座艙內的安全要求也在隨之提高,汽車座艙環境安全將會是消費者長期關註的問題。
車企如果能把握當下市場的動向,利用這個使用者焦慮點進行科技創新,無疑將會在困局之下開啟一個突破口。
健康座艙的概念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
打造健康座艙 抓住歷史的新機遇
既然確定了這一方向,車企又該如何做才能真正滿足這一使用者需求呢?我們研究發現,應該將目光從疫情以前關註新車車內化學性汙染問題和異味汙染,提升到關註車內生物汙染控制系統和車內空氣消毒殺菌系統上。
從技術的角度考慮,常見的解決方式有以下三種:
將這些散裝的健康模組和配置融合到智能座艙的控制系統裏,整合成智能座艙的「車載健康服務系統」,是疫情當下針對駕艙空氣安全問題的一種比較高效的解題方式。
智能健康座艙還包括多個維度,比如抗菌防黴座艙、健康選材座艙、電磁潔凈座艙和底噪隔音座艙等等。
目前很多國外車企都已經在這方面投入了很多的科研精力,比如特斯拉裝載了BDM生化防禦模式,2-3分鐘內可將車內空氣凈化幹凈,能夠抵擋大多數細菌和粉塵。透過軟件的最佳化,實作車內外環境間的氣壓差,減少汙染空氣的進入。
特斯拉Model X開啟防禦模式後車內PM2.5濃度對比
捷豹路虎在空調和各個通氣管道內部布置紫外發射器,透過發射200-280納米的紫外線光,破壞病菌的DNA結構,從而實作車輛進氣的消毒。
健康座艙其實可以算作是智能座艙與個人化服務中的一個分支,是依托智能座艙這個平台,以健康服務作為切入點來談的。 在大方向上符合近年來智能座艙的發展方向,但同時又結合當下消費者的新需求。
車企應該從智能健康座艙的角度出發,多角度全方位地打造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智能健康座艙,把握使用者需求的變化,創造屬於車企的新機遇。
深挖使用者體驗 樹立品牌的新形象
科技應該以人為本,體驗將會創造價值。疫情之下,健康座艙已經成為了智能汽車的重要創新方向。車企在疫情時代下對健康座艙的投入,不僅有助於銷量的提升,更有助於提升消費者對企業的信賴感和認可度。
智能健康座艙可以結合使用者數據及反饋,透過OTA不斷升級,與第三方服務商深度融合,提供全新的人機互動體驗。
汽車不再是一個簡單的交通工具,而是有著特殊使用場景的互聯網產品,車企應該轉變思路,運用場景思維,深挖使用者體驗,樹立品牌的新形象。
近年來,車企在智能座艙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研發成本,在汽車領域,座艙智能化已經成為了業界的共識。一系列的現象表明,汽車的使用者體驗將會直接影響消費者的決策,體驗已經成為了消費者買車時的一項重要參考指標。
面對疫情,智能座艙的發展出現了新的方向,也對使用者體驗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健康座艙成為了使用者新的需求點 。恰逢北京國際車展開幕在即,面對這樣一個展示品牌形象和新科技的視窗,車企們應該加快健康座艙的布局,逐步打造人車共生的健康座艙。
(更多幹貨內容,請關註公眾號:Auto網聯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