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jasve.com/2024-7/2df278f37d5b57f1229670c5aa86b61e.webp)
原創正選 | 金角財經(ID: F-Jinjiao)
作者 | Chong Lei,CFA
被余承東指責「坑人」半年之後,懂車帝再次反擊。
近日,在懂車帝獨家片場一檔問界M7 Ultra與理想L7 Ultra的對比測試節目裏, 問界M7被吐槽「開起來一言難盡、機械素質完全配不上它的智能化水平」,甚至直言操控部份只能給個「15萬的良心價」。
![](https://img.jasve.com/2024-7/c768242722a3e78c745ce182cf0f765f.webp)
這不是懂車帝第一次質疑問界。在半年前的冬測中,懂車帝就因把問界續航評為倒數第一而引發爭議, 余承東更是炮轟懂車帝「坑人」「誤導民眾」。
此次懂車帝再度質疑問界的時機,也十分值得玩味。一邊是問界銷量和賽力斯市值雙雙封神,另一邊是傳聞懂車帝沖擊上市。 這種巧合難免讓市場猜測,懂車帝「挑事」背後,是否想為即將來臨的IPO刷一波熱度,證明自己在商業前景上的充足底氣。
縱觀老對手汽車之家和易車網上市後的表現,都證明以「流量」換「成交量」的路並不好走,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懂車帝,急需在問界一戰上扳回一城。
吃透流量
身上留著字節的血,懂車帝最不缺的就是流量。但怎麽讓「流量為王」發揮最大的價值,標榜第三方評測機構,挑戰最頭部的車企,無疑是最容易出圈的打法。
早在2021年,懂車帝在一次雙車對撞實驗中,將比亞迪漢EV與極狐AlphaS進行碰撞,結果比亞迪漢EV的A柱彎折,並在完成測試48小時後自燃。 對此,比亞迪官方指出,懂車帝在測試中采取了不規範措施,因而導致產品測試結果不利。
到了2023年底,懂車帝的這套打法徹底出圈。懂車帝在黑龍江漠河開啟了一輪混動車型冬季測試活動,測試結果令市場大為震驚:
問界M7增程版以31.6%的純電續航達成率排名墊底 ,長城汽車旗下坦克400Hi4-T和哈弗速龍、吉利汽車旗下銀河L6、領克08 EM-P等車型純電續航達成率也不足40%。
事情迅速發酵,問界第一個跳出來回應。12月8日晚,問界汽車官微釋出【無懼嚴寒,問界系列車型冬測表現官方解讀】,認為測評過程不科學、不嚴謹,結論不令人信服。
評測的爭議主要集中在測試過程中制熱時間過久以及多次開關車窗。問界汽車表示,經測試媒體確認,車輛在正式測試前進行了共計71分鐘的空調制熱,在車內溫度達到24攝氏度後,又持續制熱40分鐘。
而且在測試過程中,有十余次開關車門、車窗的操作,其中最長時間超過3分鐘。這大大增加了空調能耗,導致電量快速下降。在嚴寒極限及空調持續制熱條件下,多次長時間開車窗、車門,嚴重背離使用者真實使用場景。
對此,懂車帝公布了測試方法細則,表示所有車輛的續航測試標準都是一致的,不可能針對某個車型,更不會影響最終排名。
隨著余承東下場,劇情走向一邊倒。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在朋友圈轉發此文,並行表言論「坑人的測試,誤導民眾!科學與嚴謹才是應該遵循的基本規則!」
![](https://img.jasve.com/2024-7/ae8ff11994b4ac645d64a96ee168bd37.webp)
緊接著,長城汽車官博也宣布將召開「懂車帝冬測標準質疑溝通會」,為公眾講解新能源冬測的標準;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也發文表示懂車帝的評測結果不僅誤導了消費者,而且還傷害了自身的公信力。
一周之後,雙拳難敵四手的懂車帝決定進行二次冬測,並且邀請了25組車企、媒體、行業機構、使用者代表等到場觀看。
從測試結果來看,包括問界M7在內的6款車型參與了測試, M7測試表現排名倒數第二,與第一次相比並無太大差別。
但是,結果依然難以服眾。比如有人就認為兩次測試環境不一樣,第二次測試的外部氣溫是零下40度,相對第一次測試的氣溫低了20度,在測試環境上就不夠嚴謹;也有受邀去現場的媒體認為,測試的過程中懂車帝並沒有主觀故意的行為來影響續航,但是「測試流程最佳化的空間,確實還很大」。
如此一來,懂車帝的公信力確實出現了瑕疵,此番再度質疑問界,難免讓人懷疑背後是否有其他目的。
資本遊戲
巧合的是, 在懂車帝再懟問界時,其上市傳聞也鬧得沸沸揚揚。
幾乎同一時間,有訊息稱,字節跳動正在為懂車帝尋求融資,為獨立IPO做準備。此次融資完成後,懂車帝的估值可能達到30億美元。
一位接近字節跳動的人士稱,懂車帝是字節跳動旗下相對成熟並仍有增長空間的業務,相較其他業務,懂車帝獨立上市的可能性較大。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為,懂車帝與字節跳動其他業務相比,規模適當,即使上市後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也不足以影響字節跳動其他業務或整個公司的估值。
懂車帝脫胎於今日頭條汽車頻道,最早在內部孵化,2017年正式作為獨立APP上線,成為一站式汽車資訊與服務網平台,涵蓋了內容、工具和社區,提供汽車內容、選車和交易服務。
成立以來,懂車帝提供了懂車號、車友圈、評測體系、車型庫等各類服務。
2021年,懂車帝推出汽車交易服務,次年五月上線「懂車帝重慶直播賣車」,七月又推出首家線下新車體驗店。隨後,懂車帝的業務板塊擴張到汽車後市場,即汽車銷售後的保養、維修、二手車等。
2022年8月,懂車帝二手車線下交易市場「懂懂二手車」在重慶開業;2023年5月,懂車帝線下汽車交易門店「懂車帝汽車商城」正式入駐合肥並開啟交付,這也是懂車帝線下交易門店升級為「懂車帝汽車商城」後落地的全國首家門店。
總體來說,懂車帝的商業模式與早期的汽車之家、易車網兩個行業巨頭沒有區別,都是以線索服務和廣告收入為主。
不過,留著字節血液的懂車帝,在流量、演算法等方面更有觸角和優勢。除了獨立APP之外,懂車帝也在今日頭條、抖音短影片、火山小影片等平台開展汽車垂直類內容營運。
2018年,剛剛成立一年的懂車帝投入5億元,制作100檔核心影片IP節目。當年,懂車帝註冊使用者已超過7500萬,日活躍使用者數(DAU)400萬。到2020年底,日活數據增長到500萬。
2022年10月,懂車帝又計劃一年投入千萬現金,與創作者共建50檔新能源汽車欄目IP。這種UCG(使用者生成內容)的短影片形式打破了傳統汽車網站的圖文內容限制,懂車帝在行業內的地位迅速升高到第一梯隊。
今年6月21日晚,懂車帝又宣布,未來一年將投入8億元現金和1000億流量,扶持汽車優質內容。這是6月中旬傳出獨立上市訊息後,懂車帝首次對外公布新動作。
迅速壯大的流量規模讓懂車帝成為各路明星的追捧物件。在懂車帝的新一輪融資中,字節老股東紅杉中國、KKR、泛大西洋投資等均有望參與其中,紅杉中國將作為領投方投資4-5億美元。
懂車帝上市也似乎成為了眾望所歸,不過水面之下的難題依然未解。
流量不是答案
流量和熱度是一回事,行業大環境面臨的挑戰又是另一回事。
近年來,整個汽車資訊行業都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隨著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汽車銷售渠道開始發生變化——
蔚來、小鵬、華為等企業開始在商圈建立直營店,消費者可以直接進入門店體驗,車企透過門店和線上渠道配合完成行銷戰略,廠商與消費者直接溝通。
這使汽車資訊網站的重要性不斷下降。
與此同時,汽車資訊網站的收入較為單一,依賴廣告和線索費用,即車企透過使用者使用時長或成交量為平台付費。
其中,老牌汽車資訊網站使用CPT模式,即按使用者使用時長支付費用,懂車帝則采用CPS模式,透過數據和演算法能力的支撐,按實際成交量收取費用。
但這些商業模式都引發了不少爭議。無論是CPT模式還是CPS模式,線索費用常常導致C端消費者的私密資訊無法保證。消費者在網站或APP上註冊、查詢後,極易遭到經銷商、二手車商的持續電話騷擾。
2021年1月,工信部釋出首批157款侵害使用者權益行為APP,汽車之家旗下汽車報價因「違規收集個人資訊」和「強制、頻繁、過度索取許可權」兩項問題遭到點名。
懂車帝同樣面臨類似問題,在黑貓投訴平台上,該公司有幾百條投訴,大多與使用者遭到電話騷擾有關。
![](https://img.jasve.com/2024-7/8ffd77756a9b348b091e56a2676ccaf6.webp)
低質素的線索讓終端使用者不滿,從而導致車企和經銷商面臨較低的轉化率,最終使銷售效果大打折扣。車企意識到,汽車交易平台的重要性可能要降低了。
指望靠評測打出一片天,更是不斷受到質疑。 拋開評測本身標準是否專業嚴謹不說,在收入依賴廣告投放的情況下,懂車帝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身份沖突也讓人懷疑是否足夠中立,用羅永浩怒懟王自如的話來說「被包養就別談人格獨立」。
此外, 各大車企老板「網紅化」,也是懂車帝面臨的另一種尷尬局面。
以雷軍為首,余承東、周鴻祎、蔚來李斌甚至長城魏建軍,都在以打造個人IP的方式,走到台前吸引流量。這種跨界行為,不僅沖擊了汽車媒體賴以生存的流量基礎,也在挑戰汽車行業的話語權。
事實上,華為撐腰的問界已經與懂車帝斷掉合作,不僅是懂車帝,汽車之家和易車也不再續約了。
意識到行業困境的懂車帝,開始嘗試尋找不同的增長曲線,比如開始轉向養車業務,但效果存疑。汽車後服務市場同樣對手林立,阿裏、京東等大廠早已切入養車賽道。對懂車帝來說,從輕資產的線上咨詢平台轉到重資產的線下養車行業,優勢並不大。
經營模式不斷面臨挑戰同時,懂車帝在上市後的前景也不容樂觀,老對手汽車之家和易車網上市後的表現都不理想。
汽車之家2016年在美股上市,2021年初股價達到135美元,但如今只有27.44美元。2021年,汽車之家在香港二次上市,此後一路走低,目前只有52.8港元。
易車網由蔚來創始人李斌創辦,2010年在美股上市,2020年被騰訊以每股16美元的價格私有化。
話說回來,雖然在經營模式上面對種種矛盾和困境,那也不得不承認懂車帝是懂流量的,畢竟以「流量」換「成交量」的生意是得到歷史驗證的。
所以,要保持流量熱度,再度質疑問界完全可以理解,畢竟隨著一些車評博主接連被封號,汽車評測標準從來都諱莫如深的大環境下,就算是不懂車的懂車帝也會越來越稀缺。
因為我們缺的從來都不是懂車帝,而是真正專業、客觀、敢於公布的汽車測試結果。
參考資料:
每日經濟新聞【問界M7在懂車帝嚴寒續航測試墊底?余承東怒懟:坑人測試、誤導民眾!問界回應,長城汽車也發聲……】
價值星球Planet【字節分拆懂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