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小米汽車車主,在駕駛 SU7 Max 丈量了 2 千多公裏的公路之後,應該具備一些條件從產品經理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了。
先說一下總體的感受——
現階段,小米汽車優點多,缺點也不少。
不過小米給人一種信心:目前存在的缺點,可以透過持續叠代,消除或解決,甚至轉化為優點。讓使用者(消費者)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這也是一個優點。
這種信心帶來的市場號召力,在小米手機上出現過,在構成小米生態鏈的各個產品上出現過,現在在小米汽車上又出現了。
1 質感
在第一次試駕 SU7 時,我撫摸著 Max 在駕駛員右側設定的 4 個撥片,感受著阻尼帶來的質感,看著已經標註好功能的撥片,我突然覺得總有一天小米會允許使用者自訂這些撥片的功能的。果然,在最新版 [1] 的車機系統裏,撥片功能支持自訂。
2 安全
當我決定要下訂的時候,家裏有些顧慮,主要因為媒體早已盛報各個品牌電動汽車燃燒之後乘客無法脫離車艙的例項,小米汽車入行才三年,有能力消除這個隱患嗎?
正式提車之後,我才發現,小米的電吸門上除了提供日常使用的按壓式開門鍵,還提供了非正常情況下使用的機械拉手。交付人員貼心地提醒,不到萬不得已不要使用機械拉手,避免車門面板受損。
這讓我想起產品史上不少設計,如果一定要在時尚和安全之間做一個平衡,都是得多下功夫,多出成本的。
3 續航
國慶期間開得最遠的一次,是一日之內自南京往返常熟,導航軟件的裏程數應該在 550 公裏左右。
前天晚上充滿電,第二天載著家人出發,剛到常熟,就感受到了一定的裏程焦慮。SU7 Max 的CLTC續航裏程為 800 公裏,之前有博主實測為 645 公裏(待核準),我感覺當日總體續航是在 600 公裏左右,當時車上滿載四人,前後廂裝滿了東西,一直開著空調,同時小愛同學要不斷回答小夥子提出的刁鉆問題。
焦慮歸焦慮,我覺得這個續航可以接受,因為長三角地區的充電樁數量多,到了市區基本不需要排隊等待,就能充上電。
而且,小米汽車一直強調的是效能,一個產品總得有一個點能讓人印象深刻,如果這個點是效能,那麽 600 至 800 公裏之間的續航能力就是不錯的成績了。
4 前擋玻璃
有一次迎著陽光行駛,發現前擋玻璃上顯現或大或小的幾個圈圈,比較規律。
然後請幾個車友一同觀察,也各自發現了這些圈圈,四大四小,四個大的還標著刻度。
除了迎著陽光以外,當玻璃起霧、夜間會車時也比較明顯。
初步判斷是玻璃安裝時的施工痕跡(殘留的油膜?),至於消除方法,普通的洗法是沒用的,可試著用眼鏡噴劑擦除。
但小米啊小米,這個還要等出廠後留給使用者處理嗎?
5 自主控制
SU7的可玩性挺高的,把很多功能都開放給車主(使用者)進行設定(控制)。
可玩性高的產品,誰會不喜歡呢?
懶人使用者不喜歡?那只是還沒激發而已。
比如動能回收,一貫駕駛燃油車的車主,要適應動能回收,真的有點難,哪怕把回收強度調低。
SU7支持動能回收設定為零,讓燃油車車主無縫銜接。
但目前 [2] 仍有一些控制權沒有交給使用者,比如能否支持白天強制關閉近光燈(為了省電嘛),能否支持強制關閉距離過近告警(實在是響得讓人心慌意亂)等。
6 智能駕駛
智能駕駛總體屬於車聯網的組成部份。車聯網研究的是車端、路端、雲端的數碼化高效融合。因此,在路端高度實作數碼化之前,對車端的提出過高的智能駕駛的期望是不合理的。
車友 [3] 體會:有的時候會提前規劃變道,有的時候卻不會。特別是堵的時候,離匝道很近了,變道卻變不過去……拋開Su7 Max的智駕功能不談,僅從操縱性來看,我個人認為Max已經很值了。低配的燃油超跑具備的配置和效能,Max基本都有,此外Max還用電機的低噪和平滑解決了燃油超跑在駕駛體驗上的一些問題
為什麽超跑一般只跑了幾千公裏就要進入交易市場?肯定不全是駕駛體驗的問題,但和駕駛體驗關系不小。
燃油超跑才顯得高貴,新能源汽車是大路貨? 市場和品牌是可以重新定義的,哪天這些超跑品牌被小米集團收購了也不得而知。7 未完
會繼續寫的,因為車子在繼續奔騰中。
奔騰不止,思考不停。
![](https://img.jasve.com/2024-10/3eb9692ae837c26632e86e9f31d54b83.webp)
![](https://img.jasve.com/2024-10/804a39ef3e8822c74c42e66687361182.webp)
![](https://img.jasve.com/2024-10/0e546e02fe8734f39440572ae0e12b96.webp)
參考
- ^ Xiaomi HyperOS 1.3.0
- ^ Xiaomi HyperOS 1.3.0
- ^ 這裏可沒特指小米車主^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