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如何看待本田中國銷量連續3個月同比下滑超過4成?

2024-10-11汽車

不要總逮著本田,一只羊薅。

你說合資的豐田,日產,現代,有一個算一個哪個沒降?

我本田就是降得多了點,日系合資大家都一樣,就別五十步笑百步了。

我們來看看今年3月的銷量數據,豐田本田日產集體逆向增長。

豐田:廣汽豐田宣布 3 月銷量為 55387 台,相較去年 3 月的 81300 台同比下降 31.9%

本田:本田汽車2023年3月銷量為82041輛,2024年3月銷量則為同比下降26.31%;廣汽本田同期銷量為41813輛,本期同比下降27.96%;東風本田同期銷量為40228輛、本期同比下降24.60%。

日產:中國區含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兩大事業板塊在內的3月銷量為87,902台,同比下降32.6%;1-3月銷量為298,863台,同比下降15.2%。

日系車集體下降是中國市場不好嗎?並不是,今年3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8.7萬輛和269.4萬輛,環比分別增長78.4%和70.2%,同比分別增長4%和9.9%,實實在在的增長。大盤在漲,就日系在將,只能怪你自己了。

再來看看國產車的表現,贏麻了好不好:

整體:國產車3月銷量達132.6萬輛,同比增長26.1%,市場份額升至59.3%。3月汽車出口50.2萬輛,環比增長33%,同比增長37.9%。

比亞迪:3月份比亞迪共計銷售新能源汽車30.25萬輛,今年累計銷售62.63萬輛,累計同比增長13.44%。

吉利:2024年3月吉利汽車銷量為150835輛,同比增長約39%,環比增長超35%。

4S店後知後覺,現在才轉行,其實有點晚了。早在去年底,豐田日產就預見到銷量不妙,已經安排減產了。

一汽豐田開始減產,具體減產方案是在10、11月份已大幅下調生產的前提下,12月到明年2月份的生產繼續大幅向下調整,從經銷商感知的角度,12月份配分向下調整到6.6萬台,明年1月份配分向下調整到6萬台,2月份配分向下調整到3.8萬台

照這個減產趨勢,一汽豐田2024年全年銷量將低於60萬台。不光一汽豐田減產,廣汽豐田也在減產。RAV4榮放入門版(17.68萬)已經優惠到4.2萬,19.68萬及往上車型優惠振幅都在4萬5左右。凱美瑞優惠振幅基本都是4萬以上。現在豐田降價都不管用了,銷量一直在降。

掃帚不到,灰塵不會自己走掉。日系車正走韓系車的老路,被自主品牌卷到頭掉。

國產車企太卷了,殺得是屍山血海,流血漂杵。我敢肯定,國產車3年內吃完國內日系合資車市場,5年內吃完國內德系豪華車市場。

能在東亞大區卷出頭,都是身經百戰一身腱子肉,去其他大區那就是降維打擊,遇上非洲大區的優秀匹配機制,那就是開著坦克的現代人對手持石斧史前文明的進攻。

已開發國家也,發展中國家也好,大家底子都一樣,都是日子人。

賣得最好的車是買菜車,講究個便宜,耐用,省油。

豐田、本田、日產為代表的日系車,風靡全球的原因就是皮實,省油,便宜,還保值。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石油狗大戶聯手漲價,讓美國人感受了一把阿拉伯人的憤怒。

油價暴漲導致經濟危機,經濟危機導致失業,失業導致收入減少,收入減少導致加不起油,加不起油導致買小排量汽車,買小排量汽車導致日系車起飛。

70年代前期三年,日本汽車出口量暴增,來到了200萬輛。日系車占全球比例從1975年的20%增 長到1991年的36%,產量從700萬輛突破到1349萬輛。出口量從1970年的20.5%增長到1981年的54.1%。尤其在美國 市場,開始了「日系車的狂歡」。

只有時代的車企,沒有車企的時代

2023年11月豐田汽車全球銷量(含子公司日野汽車和大發汽車)為986262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2%,創下史上同期的最高紀錄;今年11月豐田汽車全球產量為1067446輛,創下歷史新高。豐田汽車2024上半財年(2023年4月至9月)財報,顯示公司營收為219816億日元,凈利潤為25894億日元,同比大幅增長121.1%。換算成人民幣是1296.5億。

豐田銷量和利潤創新高的時候,已經被國產汽車悄悄偷了家。此時此刻,恰如彼時的諾基亞,幾十年鑄就的王朝,三五年就崩塌了。

今年,在國產新能源車的逼迫下,豐田等日系車不但治好了加價的毛病,還競相降價。不僅官方直降,經銷商還偷摸著降,只要到店還能有優惠。不降價今天賣不出去,降價以後賣不出去。先不管以後了,還是顧眼前把庫存清幹凈要緊。

新車一降價,二手車價格就崩了,二手車價格崩塌日系車保值的神話也破了。

豐田新車天天降價,結果半年利潤還有1296.5億。大家一看,天天降價利潤還這麽高,以前的利潤豈不是高天上去了。豐田的利潤從哪來的,從我兜裏來的呀。我日子都這麽難了,你還割我韭菜,豐子你可不地道呀。

咱來看看國產品牌的利潤,十家盈利的車企摞在一起,利潤都沒豐子高。國產品牌的利潤哪去了,都給車增配了呀,座椅通風加熱按摩,方向盤加熱,360全景影像,L2輔助駕駛,15萬的車全給咱標配,還是迪子良心呀。

花同樣的錢,迪子配置更高,內飾還好看。

比亞迪秦plus一路降價,把插混卷到79800,啟源A05把插混卷到75800,五菱把插混卷到88000。現在的人買車都理性了,配置高價格美就行,車標根本不值錢。花同樣的錢,國產車系統做的好,智能化還高。

迪子比豐子便宜,還比豐子省油,對著豐子的地基一頓猛踹。迪子踹完還不算,吉利、長城、奇瑞,長安排著隊來踹,做日常任務刷副本了屬於是。

不是豐子買不起,而是迪子更有性價比。

比亞迪、長城、吉利、長安、奇瑞、廣汽、上汽、東風、理想。這十家的利潤加一起為369.9億元,豐田的利潤是國內十大頭部車企總和3.5倍!

現在你進豐子的4S店,銷售看你是小年輕,根本就愛答不理。銷售個個精明,很清楚年輕人不買車標,國產車配置高車機好,第一輛車肯定不買豐田。銷售很清楚,豐田車的受眾不是年輕人,只剩網約車和有一定年紀的人換車的需求,看重日系車皮實耐用。

你進迪子的4S店,銷售個個說話好聽,又送水又送紙巾,還搶著讓你試駕。說話好聽,車便宜還省油,你不買都覺得對不起銷售的甜言蜜語。

日系車在國內銷量大降,就不是因為電車,核心原因是產業鏈和智能化。比亞迪出了名的車機差,都能嘎嘎亂殺豐田,更不用說理想華為了。

這是國內新能源的產業鏈的勝利,可以說汽車重走了一遍家電和手機產業走過的路,產業鏈和人才都在中國,國產車成本低,都卷的飛起,國外品牌根本玩不過。

小鵬、蔚來、理想、華為卷的是智能駕駛。日本連一個的軟件公司都沒有,日本最大的新聞資訊網站是雅虎,你敢信? 再看看雅虎日本的首頁,還停留在20世紀,就知道日本軟件水平有多拉跨了。豐田即便想搞智能化,搞智能駕駛,靠譜的程式設計師都招不到,跟國內卷到頭禿的程式設計師根本沒法比。

豐田章男:日本汽車面對中國汽車「必須要贏」。「拿什麽贏呢?我認為單純在銷量上取勝是一種觀點,但是日本制造商在世界的道路上運輸著各種各樣的東西,汽車作為移動手段運輸著資訊,也運輸著幸福。日本制造商需要制定新的戰略以謀求生存。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和智能化需要的程式設計師,基本都在中國。

豐田章男說日本汽車必須贏??拿頭贏嗎?

世界是不斷變化的,每隔幾十年基本可以把舊的認知reset一次,重新觀察當今世界最新的狀況,才能明白方向在哪裏,死守著舊的信念只會被碾壓。

別急,好戲這剛剛開始。在東亞大區卷贏日本,在其他大區再無對手。

中國日子人喜歡座椅通風加熱按摩,方向盤加熱,360全景影像,L2輔助駕駛,外國日子人也喜歡呀。比你價格便宜,比你省油,還比你配置高,這誰不愛呢?

2024年3月,俄羅斯汽車市場被國產品牌承包了。銷量排名前十的品牌,國產車占了8個。光奇瑞旗下就有奇瑞、捷途、星途、歐萌達四個品牌上榜,一己之力占了半壁江山,加上哈佛、吉利、長安、理想一共8個品牌,俄羅斯本土品牌只有一個孤零零的拉達。理想銷量進前十,真的挺意外的,說明鐵漢也愛冰箱沙發大彩電呀。

俄羅斯銷售賣奇瑞汽車,有老毛子特有的簡單粗暴,200斤的大漢站車門上,站著蹦也不會變形,直誇進口車質素好。進口車質素就是好,想不到年少時開的槍,現在正中眉心,只不過俄羅斯人的進口車是中國品牌。

我一直說,今天的汽車就像2012年的手機,是一個從功能車邁向智能車的時代。硬件是一輛車的地基,而軟件是這輛車的裝修地基決定了,這輛車能不能開。裝修決定了,這輛車好不好開。和買房一樣,我們買車,都是先看裝修,沒人會先挖土看地基。以前買車看硬件,現在買車看軟件。並且軟件會越來越重要,成為購買一輛車的關鍵決定因素。

中國日子人喜歡智能化的車機,外國日子人也喜歡呀。就豐田的車機,連個APP都裝不了,支持carplay都能當賣點。同樣的價格,我能買智能機,誰還買功能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