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真的變了。
「無智駕,不買車」的理念開始深入人心,從汽車市場格局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點。
民生證券日前的研報稱,智駕逐步成為購車重要影響因素。方正證券研報的數據則顯示:「2023年,國內高階自動駕駛的滲透率僅為2.7%,預計2024與2025年高階自動駕駛滲透率將達到8.9%、14.1%,自動駕駛行業有望實作從0到1的拐點。」
探究智駕拐點的到來,一個不可忽略的時間節點是2023年下半年。根據分析機構傑蘭路2023年年底的一項調查,在購買35萬元以上車型的消費者中,把智能駕駛作為其購車原因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在購買20萬至30萬元車型的消費者中,這個比例也超過四分之一。
智駕對消費者心智的改變,絕非偶然。2023年下半年智駕領域確實迎來了歷史性進步,9月上市的問界新M7,憑借搭載的HUAWEI ADS 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引領行業徹底解決了智駕適用場景「雞肋」的困境,實作了城區NCA「全國無圖都能開」。
如果說,當影響權重超過三分之一,意味著智駕不再只是左右消費者購車行為的小眾因素,那麽影響權重超過三分之二時,意味著中國汽車市場真正開啟全民智駕時代。
全民智駕時代何時到來?
問界新M7仍然是叩開這扇大門的第一人選。證據在於,今年5月問界新M7 Ultra煥新上市。有媒體梳理的【首批問界新M7大定使用者調研報告】顯示,問界新M7 Ultra車主的中有近八成表示智駕成為其主要購車原因,權重已遠超三分之二。
近八成的問界新M7 Ultra車主因智駕而購買這台車,印證了華為智駕在30萬級市場全面普及智駕的能力。
當然,這只是一份「前菜」。
更重的戲碼在今年8月26日,問界新M7系列計劃推出新成員——問界新M7 Pro。在更加普惠地問界新M7 Pro上市後,鴻蒙智行全系在售產品將標配華為智駕,實作「入門即智駕,全國都好開」。華為智駕即將在更廣泛的車型區間、價格區間引領行業開啟全民智駕時代。
邁入全民智駕時代,問界新M7 Pro打響第一槍
在以問界新M7為代表的智駕車型帶動下,中國汽車市場的智駕滲透率如今達到了新的高度。佐思汽研統計顯示,今年6月,中國乘用車新車L2以上智駕裝配率達到60.7%,首次超過六成。
從使用者體驗上看,問界新M7在城區智駕、高速智駕、智能泊車、主動安全等滿足使用者需求的各個方面均是行業標桿水平,且表現還在以極快速度繼續提升。佐思汽研【中國汽車智駕技術與數據趨勢月度監測報告(2024年第5期)】顯示:1-6月,問界ADAS相關日更新數量在所有品牌中位列TOP3。
艾媒咨詢報告認為,未來無人駕駛汽車等級的滲透率將不斷提高,無人駕駛汽車的套用將更加廣泛,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服務需求也將同步增長。
中泰證券研報指出,中國智能駕駛仍處於滲透率快速提升階段,2024年有望成為L3+智駕落地元年。自動駕駛產業經過高速發展已進入泛化階段,城區智駕的誕生如同手機行業的「Mate時刻」。
作為問界新M7系列中的最新成員,問界新M7 Pro憑借「入門即智駕,全國都好開」的能力,有望成為「國民車中的國民車」。在定位更加親民的同時,功能上也充滿亮點。問界新M7 Pro將搭載華為ADS基礎版,支持NCA智駕領航輔助,覆蓋全國高速和城快路段、AEB主動安全與智能泊車輔助。
從使用者日常高頻的泊車場景看,華為ADS基礎版的智能泊車也實作了「可見即可泊」,支持超過160種泊車場景。近期,同樣搭載華為ADS基礎版的智界S7 Pro,成功挑戰了各種奇葩車位,讓老司機都沈默的極窄車位、狹窄側方車位都能絲滑泊入。
對於上文【報告】中, 問界新M7 Ultra車主大約60%的使用者有育兒需求,對於廣大家庭使用者而言,安全就是最大的豪華,沒有什麽比一家人的安全更重要。
盡管搭載華為ADS基礎版的問界新M7 Pro的定位更親民,但同樣具備行業領先的主動安全能力,可有效避免「鬼探頭」等高頻易碰撞場景。例如,當判斷到前方有異型障礙物需要緊急制動,即使車速高達120km/h,AEB自動緊急制動仍有穩穩剎停的能力。
一款真正的新時代國民車,是智能化最好的載體
作為問界品牌的主力車型,問界新M7系列在過去一年時間的熱銷,讓這款豪華智能新能源SUV成長為了新時代的現象級國民SUV。
2023年10月,在第一個完整交付月,問界新M7月銷量便成功破萬,開啟自身高歌猛進的號角,當年12月銷量邁上2萬輛的新台階,今年1月進一步突破3萬輛。
今年5月上市的問界新M7 Ultra,帶來底盤懸架,激光雷達,座椅、音響、前臉等內外飾全方位升級,上市20天大定突破3萬輛,50天交付達到3萬輛,再次重新整理中國新勢力品牌交付速度紀錄。
8月13日,鴻蒙智行官方宣布,問界新M7在2024年的年度累計交付已突破13萬輛,銷量持續領跑中國新勢力車型。作為一款車型,問界新M7的銷量超過了絕大多數新造車企業今年的整體銷量。
比起在新勢力陣營中領跑,問界新M7的更大意義在於顛覆市場格局。作為新能源車,問界新M7系列連續6個月在中大型SUV市場(不區分動力形式,包括傳統燃油車)保持領先,以一己之力推動新能源車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行程。
方正證券研報稱,「在智能化的領先優勢下,AITO問界車型在不同價格帶、車型級別等領域產生銷量端的虹吸能力,疊加高端新能源市場擴容帶來的行業銷量增幅,推動訂單數量持續上升。」
問界新M7的成功,不只是銷量上的,還包括口碑上的。根據咨詢機構傑蘭路釋出的2024年度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品牌健康度研究報告,問界品牌旗下兩款車型,問界M9、問界M7則包攬SUV凈推薦值冠亞軍。
良好口碑的背後,是問界對使用者需求的深刻洞察。「華為深度參與到問界的產品定義過程當中,同時也在產品設計中註入華為的技術,從而更貼近使用者對於新能源車效能以及智能化體驗的需求。」鼎帷咨詢報告稱。
其實,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並不缺乏爆款車型,深耕智駕的企業也有不少。但在依靠智駕成為爆款產品這條路上,問界新M7是「第一個吃螃蟹的」。
問界新M7讓智駕成為刺激新車銷量增長的關鍵力量,智駕與問界新M7使用者的車生活已融為一體。今年4月,問界鴻蒙智行官方釋出的【問界新M7車主半年用車報告】顯示,問界新M7在上市7個月左右的時候,智駕總裏程便超過9946萬公裏,相當於環中國自駕遊2617次,其中城區智駕總裏程超過932萬公裏。
鴻蒙智行的成功,銷量為表、技術與管理為裏
如今,隨著市場競爭走向白熱化,越來越多汽車品牌放棄原先的定位,一邊以價換量、低價求生,一邊降低品質上的自我要求。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個品牌、一款車想同時做到價格向上、銷量增長、品質領跑這三點,難如登天。
問界新M7是一個特殊的案例,透過技術與功能上的全面領跑,掌握了市場定價權,實作了自身銷量與均價的雙重飛躍,同時也支撐問界品牌以及鴻蒙智行實作「逆周期」向上。
據鴻蒙智行最新數據,今年7月鴻蒙智行全系共交付新車4.4萬輛,連續兩個月突破4萬輛;至此,今年1至7月,鴻蒙智行累計交付量達23.82萬輛。作為對照,今年1至7月,理想、蔚來、小鵬的銷量分別為23.99萬輛、10.79萬輛、6.31萬輛。
隨著問界新M7 Pro的上市,將與問界新M7 Ultra形成全新搭配,產品矩陣覆蓋範圍廣,滿足不同消費受眾需求,支撐問界新M7系列乃至鴻蒙智行的市場表現更進一步。
作為一種全新的新能源造車商業模式,鴻蒙智行在起步之初,外界不少人都表示「不看好」,還有不少人表示「看不懂」。但在華為的全方位賦能下,鴻蒙智行不僅成功迅速,而且難以被輕易模仿和超越。
在技術層面,華為在智能駕駛、智能網聯、智能座艙、AI大模型等創新技術領域具備的引領性優勢,以及華為與相關車企的合作足夠深入,是鴻蒙智行模式難以被外界輕易復制的關鍵。
作為智能化領域少數被消費者廣泛認知的企業,華為的技術方案一直備受主機廠追捧。公開資訊顯示,華為智駕產品從去年開始對外供貨以來,全年智能部件發貨超過300萬套,已上市的戰略合作車型達到7款,發展超過300家產業鏈上下遊合作夥伴。
硬件層面,浙商證券研報稱,華為自研了傳感器(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芯片(智能座艙芯片、智能駕駛芯片)以及電驅動系統、AR-HUD等智能化零部件,並深入研究網絡攝影機、雷達多傳感器融合感知演算法,四大核心硬件全方位布局,自研零部件實力卓越。
除了技術實力,華為過去幾十年在質素管控、銷售服務、品牌行銷等層面的經驗與積累,是鴻蒙智行模式克服「產能地獄」「產銷脫節」等問題迅速走向成功的關鍵。
在問界新M7上市之初,華為曾遭遇訂單爆發的巨大產能挑戰,如果按照汽車行業傳統的產能爬坡節奏,新車交付太慢,龐大的訂單量隨時可能反噬品牌熱度。而問界新M7一開始就展現出極強的上量能力,上市第一個完整銷售月交付便突破萬輛。
問界新M7產能極速爬升背後,華為不僅將大量資金投資了新生產線,也透過合作開發、駐廠協調等方式,統籌了整條產業鏈上的資源,實作了效率最大化。
此外,華安證券研報指出,華為在使用者畫像解讀、使用者需求匹配上有豐富經驗和成功案例。汽車作為高價值消費品,產品線劃分、使用者畫像等一定程度上與手機有相同之處,鴻蒙智行在高端新能源車領域有望復刻華為在高端手機領域的成功。
結語
問界新M7 Pro的到來,對於智駕領域以及鴻蒙智行意義巨大,其一方面展現出華為推動智駕全面普及的決心和能力,另一方面反映出市場已足夠成熟,鴻蒙智行不再需要用非智駕車型來吸引使用者,而華為圍繞鴻蒙智行全品牌「all in智駕」的做法,為行業貢獻了又一個新商業範式,未來有望被其他廠商跟進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