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近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多家医院,居然把产科给关了。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毕竟生孩子可是人类延续的大事啊!结果现在呢?说关就关了,还一点没犹豫。这背后到底啥情况?别急,我们慢慢聊。
咱先看一组数据压压惊:2021年,中国新生儿出生人数才902万,这是几十年来最低点,比之前还腰斩了一大截。放眼全国,这趋势跟过山车似的直往下冲。但问题来了,为啥会这样?是不是年轻人真的不愿意懒得生娃了?
先从这个现象本身说起吧。上海这些年,有好几家医院相继宣布关闭产科分娩服务。一听到这消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哎呦喂,这不是要断子绝孙了吗?也有人感慨,以后可能真得预约才能找到地方生孩子。其实你仔细琢磨,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医疗行业自己的决定,更像是一面镜子,把社会上正在发生的大事小情全映出来了。
那具体怎么回事呢?咱们捋一捋。从女性选择和观念转变开始说起。在过去,大部分女人结婚、生子、持家,好像人生轨迹就这么定死了。但现在可不一样啦!科技进步加上思想开放,让不少女性发现,她们的人生可以有更多选择权。不光能推迟当妈时间,甚至直接丁克家庭,也成了一种潮流。据数据显示,高龄(35岁以上)生产的女性比例逐年上涨,而选择不要孩子的小两口,也是越来越多。有些网友打趣道:养个猫比养个娃省心,还不用考虑学区房!你看看,是不是很现实?
当然,你以为只有父母辈着急吗?医生护士也是愁得够呛。本来以前忙剖腹产、接顺产,每天累成狗,现在倒好,都快闲出病来了。一位妇产科医生无奈地吐槽:我们这行,再这样下去,不知道还能撑多久。而且大家都明白,如果没有足够的新生命诞生,那整个产业链,从孕期检查到婴幼儿教育,全都会受到波及。
不过,说到底,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关注的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愿意要小孩呢?这里头原因可复杂着呢,但经济压力算头号杀手锏。在北上广深这样的超级城市里,要养活自己已经够难了,更别提再添一个小祖宗。从奶粉尿布,到兴趣班补习费,一路烧钱下来,有时候连三胎政策刚放开,就被高昂抚育成本劝退。有网友调侃:我连月供还不起,还谈什么奶粉钱!
与此同时,还有另一派观点。他们觉得,人类繁衍乃天经地义之事,不该因为个人利益顾虑太多。而且人口减少带来的危机,比如劳动力缺乏、养老体系崩溃,也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所以这一群体对那些主动丁克或晚育者颇有微词,他们认为这是自私、不负责任。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不能单纯怪罪年轻人,因为换谁面对这样的环境和压力,也未必能轻松做出造娃的决定,对吧?
于是问题回到了原点:怎么办才好呢?其实,要让大家重新对未来充满信心,仅靠呼吁或者责备是不行的。与其喊空洞口号,不如真正解决他们最担忧的问题,比如减轻住房负担,提高收入水平,以及建立完善支持系统。这些东西做好了,自然有人愿意扛起传宗接代的大旗,否则只剩一句话——穷不配拥有爱情,更何况孩子。
更重要的是,除了物质上的保障,还得改变文化氛围,让每个人都觉得成为父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而非沉重包袱。如果一直强调付出与牺牲,却忽略亲情带来的幸福感,那么即便条件改善,又如何唤醒他们内心深处那个渴望拥抱下一代的初心呢?
最后,我跟你讲,其实这个世界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只要各方力量一起努力,总还是能找到平衡点。当然过程不会轻松,可试试看总比干瞪眼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