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光师朋友圈「吐槽」,市监局:罚2万
【增广贤文】有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可惜剑走偏锋者走多如牛毛。前段日子我还在问身边人 「你看那小孩才6岁不到吧,怎么戴那么厚厚的眼镜?」 她说,可能是遗传又或是看电视看得。
我没附和,但我的确我看到过太多这样得小孩, 难道他们都遗传看电视太近?
今天一则消息 【验光师吐槽眼科医院处罚合理性】 似乎揭开了我多年疑惑。当然以下内容与我的疑惑不相干就事论事不牵扯其他。
6月份无锡宜兴钱先生发了条朋友圈吐槽当地一家眼科医院处方合理性,有理有据,非常平常的一段话,然而被当地市监局开出2万罚款,理由:涉嫌商业诋毁。
朋友圈我看了意思很简单:
「他认为给两小丫头配多点离焦,结果度数不降反增,现在又让人去配防控多点离焦」这很不合理,眼镜生产厂家也生产不了这种度数眼镜..
的确是非常合理的质疑,他没给孩子按处方配反而是好事。
只是此举得罪了眼科医院,市监局罚款告知书也很快下来,说他涉及不正当商业竞争,涉及商业诋毁。我有一点想不明白,吐槽一句,市监局怎么就注意到了?钱先生质疑合理合法但细细一想看到配图有点明白了。
大概是犯了忌讳有损人家名誉。
问题又来了,如果存在问题难道我们不该质疑?如果看见罪恶正在发生我们不该制止?所以这件事最大的问题在于: 公权力的强行干预。
先简单科普下什么是多点离焦:
简单说就是人眼与像的三种关系,比如正视状态,远视型离焦和近视型离焦。说白了孩子近视就是晶状体和视网膜的关系变化,视网膜向后引眼轴度越长近视就越离大。
离焦,就是一个视觉反馈信号,主要作用是改变发育中的生长方式。
但是佩戴这种离焦眼镜有前提,第一年纪超过3岁,第二联合光度近视不超过1000多,散光不超过400度所以这个度数是关键。
了解这个我们再看钱先生质疑是否合理。
钱先生是当地一家眼镜店的验光师,四月份家长拿着检查时的医院处方,上面验光显示当时孩子度数 425度散光650度 联合光度超过1000多度。考虑过去一年多决定再验光,量后 575度散光700多度。
不降反增,但医院建仍议多配点离焦镜片。
钱先生认为这是不合理度数远超离焦适配范围,并解释没有哪个厂家能生产这种高度镜片。鉴于不合理就没给孩子配,同时他也发朋友圈结果引来2000元罚款。
理清前因后果,钱先生质疑合情合理。
唯一不妥恐怕就是「吐槽」言语粗鄙了点,但不论如何也上升不到所谓「不正当商业竞争和商业诋毁,还做20000元罚款。」
那当地监管是如何判定?
据江苏新闻【新闻360】内容,钱先生收到告知书后双方有过交谈,他们对钱先生说:你发个声明道歉,获取对方谅解可以从轻。
钱先生问,能从轻多少?基本上5.6万。如果不接受可以按程序走10万以上。
钱先生没答应也拒绝道歉,6月24日他收到告知书尽管他拒绝道歉,但告知书上还是对此减轻处罚20000元。看到这确实奇怪处罚到底按哪一条走?
根据记者致电厂家、眼镜医院得出结论:
第一几家医院明确告知记者,多点立焦眼镜不适用于超过1000度;第二咨询镜片生产厂家,做不出这么高的镜片只到400度。
也就是说钱先生质疑完全合理。此前上述医院针对生产镜片厂家却说可以生产。
事实证明钱先生没错,没给孩子配离焦眼镜反而是好事。事情了解清楚后,市监局说: 我们只是告知书还没有做出处罚,可以申辩以案件正在调查拒绝回应。
如此事情非常明了,当一个时代连说真话都有错的时候,这个时代是悲哀的。
批评要有边界 公权力同样也要有边界。
说点题外话:
这几年我时常见到有戴厚度镜片的孩子,年纪通常6-10来岁,非常不明白小小年纪为何成这般模样?我考虑过遗传也考虑过手机但从未想过眼镜相关。
我记得以前有一个配眼镜的,那时她对我说:近视眼要控制度数就要常把眼镜鼻上戴,说实话我试过但真的不方便。后来我只是上课或者用电脑戴平日一律不戴。
今年去配眼镜原本400多度的近视,测量显示降了100多度,大家说这么怎么解释吧?
眼睛是非常精密的,戴眼镜的原理本质是增加我们晶状体的厚薄度达到条件视距目的。但眼镜长期戴可能会促使眼球肌肉基本收缩功能,最终依赖眼镜。
我个人认为给孩子戴眼镜,不能盲目信任。
需要科学的认知。
也挺佩服这位钱先生为人。
行事有准则。